岳行
发热反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输液反应,是指在输液过程中患者体温升高的现象,可能伴有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炎症症状。该反应常常与输液液体中的微生物污染相关,尤其是在输注血液制品时。
因此,在进行输液前的消毒步骤非常重要。在进行任何涉及输液的操作之前,医务人员应正确洗手,洗手过程应该充分、彻底。所有与输液相关的器械、装备和材料,如输液管、注射器、针头等,应使用無菌包装,并在使用前检查包装的完整性。确保器械未过期,否则应更换。在插管或穿刺过程中,注意避免触碰非无菌物品、保持无菌操作区域,确保器械的顺利插入,并尽量减少空气进入。
循环负荷过重是输液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其特征是患者接受的液体量超过了机体的耐受范围,导致体液潴留和心血管负荷增加。该反应常见于高风险患者,如心力衰竭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等。
输液过程中过快、过多地输注液体,或者患者本身存在肾功能不全等情况,会导致机体无法及时排除过剩的液体,从而引发循环负荷过重。此过载状态会增加心脏的前负荷,使心室充盈压力升高,导致心脏扩张和心肌负荷增加,进而引发心衰和其他心血管不良事件。
循环负荷过重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体重增加、水肿、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肺部啰音等。严重情况下,可导致肺水肿和心力衰竭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生活质量。
因此,对于年老体弱、心力衰竭、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应当特别关注滴液速度,避免因机体无法代偿造成心脏负荷过重。
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常见特征是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可沿静脉的走向出现条索状的红线,局部出现红肿、疼痛、硬结、发热等。
静脉炎的发生机制涉及多个因素。物理因素包括插管过程中的机械性损伤和静脉血流受阻,可导致血栓形成和静脉炎的发生。化学因素则涉及输液液体的成分和pH值,某些药物和化学物质具有刺激性,直接损伤静脉内壁引发炎症反应。
一旦发现静脉炎的症状,应及时更换受感染的静脉通路,并进行局部护理。应用冷敷减轻炎症反应,并使用局部抗生素软膏或溶液洗净来促进愈合。定期监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以评估感染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作为患者,在接受输液治疗时也应当对自己的健康安全负责。首先最重要的便是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和推荐的输液速率,不要自行调整输液速度,以免引发不良反应或降低治疗效果。如果在输液过程中遇到任何不适或身体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呼吸困难、皮肤红肿等,应当及时向医生或护士反映,请求及时处理。另外,输液治疗是有创操作,虽然创口较小,但是也应当注意保持输液部位皮肤干净和清洁,以避免出现感染,如果发现创口处红肿、疼痛或有渗液,也要及时反映。最后,在输液过程中,患者应尽量呆在输液区域,不要擅自走动,以免发生摔倒时针头刺穿皮肤或其他部位导致受伤。
输液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认真负责和患者的配合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输液治疗过程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