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绘就新图景

2023-10-19 09:38王浩常钦郁静娴
新华月报 2023年20期
关键词:农民农业农村

王浩 常钦 郁静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上半年,全国夏粮再获丰收,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民工就业总体改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乡村消费市场活跃……一个个欣欣向荣的场景,汇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升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们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

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力提升耕地质量,充分挖掘盐碱地综合利用潜力,稳步拓展农业生产空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持续抓好农业生产,稳住农业基本盘,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

供给保障更有力。

“今年麦子品质不错,容重每升超过790克。”山东省汶上县大粮农业服务公司的粮仓里,满是金黄的丰收粮,不远处的玉米地里,传出无人机作业时的旋翼转动声,公司负责人赵凯说,“粮食生产一茬接一茬。今年玉米适当密植,专门设置了1500多亩单产提升示范田,有专家指导,产量有保证。”

今年夏收期间,各地区各部门科学有效应对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夏粮产量达到2923亿斤,居历史第二高位。夏粮丰收,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下一步要一手抓防灾减灾减损失,一手抓大面积提单产扩增量。

乡村产业更兴旺。

“20万斤成品藕,联系货车运往山东”“荷叶茶加工要扩招包装工”“周日要给村民开培训课”……江苏省盱眙县淮河镇沿淮村,发展计划公示栏里一周工作要点排得满满当当。

“一节藕”带动村庄发展产业旺。“发展稻虾蟹藕综合种养,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300万元,目前正加紧打造千亩荷花荡,大家干劲十足。”沿淮村党总支书记王朝伦说。

在盱眙,立足生态资源禀赋,154个村(社区)“一村一策”,虾稻共生、高效农业、园艺采摘、中草药种植等12类产业聚集发展,强村又富民。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各地区以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为主线,依托农业农村特色资源,做好“土特產”文章。上半年,我国共建设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

生态底盘更坚实。

走进安徽省凤台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产业园的智能温室大棚,一排排无土栽培的番茄、甜椒挂满枝头。“这里100万株果蔬苗主要以椰糠为基质,采用有机水溶肥精准滴灌,营养吸收率比普通种植模式提高一倍。”技术经理王增辉介绍。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发力方向。目前,我国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连续多年保持下降趋势,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超过41%。各地持续深入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增加,一季度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3900多个。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缝一个袋子挣3元,多劳多得,我一天多的时候能挣200多元,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都不耽误。”甘肃省礼县永兴镇赵坪村村民任早霞说。礼县推进乡村就业工厂建设,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农民就近就业。

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各地区各部门把促进农民增收摆在重要位置,多措并举发展产业、稳定就业、促进创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51元,同比名义增长7.8%,实际增长7.2%,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比上年同期缩小0.05。

增收渠道更多元。

“跟着市场走,培育优质樱桃、葡萄等果苗,网上销售渠道打开了,上半年营业额100多万元,同比增长超过20%。”浙江省嵊州市长乐镇“农创客”李继开说。

产业增效促增收。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全部收入的1/3左右,是重要的收入来源。为增加种粮农民收益,积极加大政策扶持,今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比上年提高2分钱,中央财政向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100亿元;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

稳岗拓岗促增收。“参加技能培训,拿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月多赚2000元。”中建二局阳光智造有限公司钢结构车间农民工李江龙说。培训、实习、就业一体化培养,公司里的60名农民工吃上“技术饭”。

务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大头”。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就近就业;开展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农民工就业总体改善。6月份,城镇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的失业率为4.9%,处于今年以来较低水平。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18705万人,同比增长3.2%。

增收支撑更牢固。

“村里成立合作社,我在家门口的辣椒基地务工,既有薪金还有股金,每天工钱100元,辣椒成熟后还有每斤1毛钱的提成。”甘肃省徽县嘉陵镇周咀村脱贫户雒王虎说。徽县探索“党支部+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各地区各部门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合力推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今年以来,中央财政衔接补助资金规模达1750亿元,比上年增加100亿元。截至3月末,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15.5亿元,惠及 48.5万脱贫户。

乡村消费更活跃。

开上新能源汽车,江苏省沭阳县堰下村村民范磊格外高兴。“腰包鼓了,底气足了,现在出门办事,说走就走。”堰下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去年已超过4万元,小汽车、高清电视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

收入增长,让乡亲们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今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550元,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4%,增长快于城镇,乡村限额以上单位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速也明显快于城镇。农村电商发展加快,大数据监测显示,“618”促销活动期间农村地区网上零售额的增速快于全部网上零售额的增速。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扩内需、畅循环,农村潜力巨大。接下来将进一步落实落细各项举措,在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上下功夫。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民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故土。农村现代化是建设農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农业强国要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瞄准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各地区各部门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推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乡村环境更宜居。

“家家户户水电气全接通,网络信号全满格,乡村建设不只美了村子,还火了乡亲们的日子。”四川省苍溪县黄猫垭镇党委书记白洛说,仅一个高台村就完成300余户川北特色农村庭院改造,20余家主题民宿、农家乐改造和新建,今年以来,乡村旅游吸引游客3.2万人,实现旅游收入300余万元。

各地大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目前,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91%以上的自然村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

乡村治理更有效。

在山东省金乡县金乡街道莎岭社区,社区网格员胡艳芳每天至少要在网格内巡查1次,“居民有什么难题找到我们,第一时间去解决。”

捏糖人、编蚂蚱、织花篮、品美食……金乡县“送戏下乡”演出台上精彩,台下热闹。党的惠农政策、身边好人好事等编成戏曲曲艺节目,乡亲们看得津津有味。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健全,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各地全面推行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乡村治理方式,累计创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199个、示范村1992个,乡村善治水平显著提升。

发展活力更充沛。

河南省襄城县城关街道河西水业有限公司门口,桶装水运输车来来往往。公司创办人谢伟娜说,“回乡创业有补贴,用地、税收有优惠,物流运输更方便,我们好好干,为乡村振兴出把力。”河西水业桶装水日均销售量已超1000桶。

乡村振兴,关键靠人。各地区积极筑巢引凤,越来越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人才成为农村创新创业的主角。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农村实用人才2200多万人,其中高素质农民超过1700万人。到2025年,全国将培育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等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10万人,辐射带动500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发展壮大。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新征程,新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能。

(摘自8月10日《人民日报》。作者均为该报记者)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