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福克纳文学作品的魅力源泉

2023-10-19 18:17:34白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3年3期
关键词:意识流福克纳诺贝尔文学奖

白乐

用“意识流”手法塑造人物内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福克纳是“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文学的代表人物,其写作风格以晦涩艰深著称。但“意识流”并非福克纳作品的唯一特色,他还在作品中展现了许多其他写作技巧。这些技巧是如何在其作品中得到体现的?

里格尔:福克纳的“意识流”手法深受“意识流”先驱、爱尔兰现代派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影响,但福克纳又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娴熟运用着这种文学技巧。福克纳最初是一名诗人,并未涉足其他文学领域,对“意识流”手法的运用,是他文学生涯中小说和诗歌创作相结合的结果。所谓“意识流”,是指语言隐含的声音、节奏和形象与其所传达的字面意义同样重要。福克纳常常通过使用这种写作技巧进入他所塑造的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不同的方式呈现他们的内心世界。例如,《我弥留之际》(As I Lay Dying)中的美国南方农民本德伦一家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但在“意识流”章节中,福克纳从“第三方视角”,使用超越他们意识水准及思维能力的语言对话,去审视人物内心世界。通过这种写作手法,福克纳将一种高贵的身份与气质转移到了那些曾经遭受鄙夷和轻视的平民身上,从而在无形中提升了美国南方底层民众的思想境界。同时,在《喧哗与骚动》(The Sound and the Fury)与《押沙龙,押沙龙!》(Absalom, Absalom!)中,他运用“意识流”手法去反讽那些腐朽的心灵甚至腐朽的社会。

福克纳对时间呈现方式的创新与实验,是他作品中另一个鲜明的印记。他通常不按正常的时间顺序讲述小说中的事件,迫使读者将故事的碎片一个个拼凑起来。这种碎片化的记叙手法在现代主义作家中很常见,但我认为福克纳比其他现代主义作家对这种技巧运用得更多,取得的效果也更好。

他的作品還具有独特的文体风格,比如经常刻意不使用大写等。这些技巧给读者带来一种不平衡和不确定的阅读体验,甚至造成了不少有待解决的“阅读障碍”,可这也正是他的作品的迷人之处。福克纳认为不存在所谓的“唯一”客观真理,任何时候都应当用多维、差异化的方式来看待和理解同一现实。

另外,福克纳的作品还注重呈现“幽默”效果,尤其是在后期创作的小说中,这种意图更加明显。但他作品的这一特质总是容易被忽视,因为他的喜剧通常是一种黑色幽默,表现方式会更加微妙,往往不如悲剧带给读者的冲击感明显,因此不太容易受到外界关注。

直面美国社会重大现实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报》:1949年,福克纳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的、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您认为他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什么使他声名大噪?

里格尔:福克纳能够成为杰出的作家尤其是小说家,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他在文学形式的运用方面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革命性。他善于在作品中运用并创新叙事手法,例如意识流叙事、多重叙事视角、去中心化、时间波动等多种文学技巧。第二,作为一位小说家,他能够直面所在时代美国社会存在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种族主义。

福克纳的文学实验与创新不同于之前已有的传统文学形式,并对后来的许多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作品采用多角度叙事,让不同读者在阅读时发现不同的意蕴。福克纳的小说已经被几代人阅读,但常读常新。他在20世纪初美国密西西比小镇的特定背景中,融合了世界各地读者所认同的永恒、普遍的话题。

福克纳在许多作品中描写了古老家族的衰落,他的文学思想和创作观念很大程度上是当时美国社会背景与时代特征的产物。在他看来,旧贵族家庭的衰落代表着美国整个旧南方的衰落。这种衰落与奴隶制、种族压迫、宗教异化联系在一起,构成了美国南方农业社会的地域特征。福克纳是在那些“昔日”故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作品饱含怀旧色彩。他不仅描写过曾祖父在南北战争中的英雄事迹,也曾刻画过黑人女佣凯丽·巴尔(Callie Barr)的故事。

《中国社会科学报》:事实上,在福克纳成名之前,遭受了很多嘲讽,写作风格也被评价为“不时髦”。即便他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一些美国评论家和主流媒体依旧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不应该授予一个书写酒鬼和赌徒的人。您对此有何看法?

里格尔:的确,福克纳成名之前曾经招致很多批评,尤其是来自他的家乡密西西比州的人。他们认为福克纳用一种糟糕的方式描绘了自己的家乡,其中的人物通常是犯罪分子或不道德之人。福克纳回应说,他是在写真实的人,而不是美化家乡。他通过描写最熟悉的美国南方地区的故事来道出所有人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有些人可能觉得给他颁发诺奖是在纵容作品中人物的不义之举,但这其实是无稽之谈。无论是评价艺术家还是作家,都必须与对其作品的评价分开。我认为读者和评论家也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欣赏福克纳在文体和形式上的创新。他的小说读来较为晦涩,难以让读者获得畅读的愉悦感,但他的确走在了时代的前面。

实际上,福克纳一生中并不在乎美国批评家们对他的评价。他没有刻意去申请参评奖项,甚至是在家人的劝说下才参加了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他还拒绝了美国总统在白宫举办的晚宴邀请。他不愿意接受采访,也从不推销自己。他有着非常强大的自我内驱力,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不会影响他的写作初衷。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7-18)

猜你喜欢
意识流福克纳诺贝尔文学奖
中国古代“飞翔”意象审美意识流变史建构
齐鲁艺苑(2022年1期)2022-04-19 13:56:56
没见到他
为何今年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英语学习(2018年8期)2018-08-14 19:51:12
当边缘遇上意识流——写在吕红《美国情人》发表十周年之际
名作欣赏(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剑南文学(2016年23期)2017-01-19 05:49:22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剑南文学(2016年11期)2016-08-22 03:33:30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剑南文学(2016年15期)2016-08-22 03:16:56
论英美文学的意识流文本的现代批判
威廉·福克纳的《熊》
瓮底的世界——试论福克纳小说中的瓮及相关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