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曾言:“人类内心冲突是真正且唯一值得书写的对象。”
他在作品中践行这一信条,在创作中始终关注人物的命运和际遇,勾勒出20世纪美国南方动荡社会中底层人物的真实样貌。
作为美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意识流文学在美国的代表人物、194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威廉·福克纳(1897年-1962年)一生笔耕不辍,共创作了19部长篇小说与12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15部长篇与绝大多数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县,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脉络是这个县杰弗生镇及其郊区的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系中共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
福克纳不仅是一位被读者热爱的作家,更是一位被作家热爱的作家。莫言、余华都把福克纳尊为文学上的师父,马尔克斯就曾坦言,他深受福克纳的影响。这就足以说明福克纳有多么了不起。
但是,青少年时代的福克纳,真是看不出来日后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因为福克纳连高中都没有毕业。学不上了,那就去上班吧,福克纳就去了一家银行当职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福克纳报名参军,但因为身高不够,被刷了下来。1917年,福克纳还是希望能参军,于是去了加拿大,进入了空军培训学校。
1917年参加空军培训,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就结束了。所以,福克纳只经历过短暂的军旅生涯。1919年,福克纳以退伍军人的身份进入密西西比大学。按理说,高中都没毕业的他,得到进入大学学习的机会,应该好好珍惜呀。可他只读了一年,就觉得没意思,退学了。
退了学,找工作,福克纳也是哪份工作都没干长。这时,有一位名叫舍伍德·安德森的作家,偶然发现福克纳在写作上的天分,就鼓励和帮助他写作。后来的故事,我们就知道了,福克纳最终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巨匠。
在福克纳的众多作品中,《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也是福克纳花费心血最多,更是他自己最喜爱的一部作品。
书名出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着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
《喧哗与骚动》的故事,发生在福克纳虚构出来的“约克纳帕塔法县”,在这个美国南部密西西比州的县上,住着康普生一家。小说的时间跨度,从1910年到1928年,一共18年的时间。
这个故事涉及康普生一家三代人。第一代,是康普生和他的老婆。康普生,是个酒腻子,整天醉醺醺的;他老婆,整天絮絮叨叨的。第二代,就是康普生家的四个孩子。大儿子昆丁,上了哈佛大学,但是却自杀了。二儿子杰生,性情古怪,内心扭曲,自私自利。小儿子班吉,天生智力残障。女儿凯蒂,是班吉的姐姐,未婚先孕,产下女儿。第三代,就是凯蒂的女儿小昆丁。
康普生的二儿子杰生,忌恨家里供大哥上大学,也看不起班吉与凯蒂。内心变态的他,整日欺负凯蒂的私生女小昆丁,还狠心折磨他的白痴弟弟班吉,并把班吉送进了收容所。最后,小昆丁也是够叛逆的,偷了杰生的毕生积蓄,和情人私奔了。
这个就是《喧哗与骚动》的整个故事情节。
可能,有些读者会觉得,就这么一个故事,就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了?《喧哗与骚动》中的家族故事,只是它的主题。它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福克纳在文学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是创造性的,他将“意识流”这个写作手法,运用到了极致。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工业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整个西方世界曾经的田园牧歌般的生活变得混乱,人们陷入了一场精神危机。
这个时候,现代主义思潮诞生了。现代主义思潮包含很多方面,绘画、建筑等都有,比如在绘画方面,产生了野兽派这样的全新的流派。在文学领域,就是产生了像福克纳、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等为代表的现代派文学。
现代派文学,不再过分关注社会的整体面貌,而是关注在社會中挣扎的小人物们内心的活动。福克纳不满足于以往作家的那些心理描写,他需要比心理更宽泛的描写,他要用笔下人物的“内心独白”或“脑洞大开”,去表现人物意识“自然”流动的状态。也唯有这样,才能让读者感受到人们在各种社会问题的困扰下,性格发生扭曲甚至幻想、荒诞的状态。
用一句可能不那么准确,但很好理解的话来解释“意识流”,那就是作品中的人物想到哪儿,作者就写到哪儿,哪怕是睡梦中的意识,或者醉酒后的意识,甚至是“白痴”的意识。
《喧哗与骚动》就是从班吉的意识开篇。班吉是智障人士,所以回忆往事时,肯定不会是按照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班吉的头脑里是一片混乱,他自己叙述的零乱场景,可能他自己都不理解,这就是典型的“意识流”。如果想感受意识流登峰造极的水准,那么就读一读《喧哗与骚动》。
《喧哗与骚动》共分四章,说是四章,其实是18年中的4天,也就是说,福克纳用4天中发生的事情,串起了康普生一家三代18年的故事。这四个日子是经过福克纳精心选择的,都与《圣经》上基督的纪念日有关。
(来源:漓江一页舟2022-07-06)
01
《我弥留之际》
《我弥留之际》是福克纳的代表作之一。书名引自《奥德赛》的英文译本,故事发生时间在十天之内。小说由五十九节内心独白构成,讲述了美国南方农民安斯·本德仑允诺妻子艾迪,将她的遗体运回娘家安葬的“苦难历程”。
送葬途中,本德仑一家经历了各种磨难,棺材差点被大水冲走,遗体几乎被大火焚化,尸臭招来众多秃鹰,拉车的骡子被淹死,老大失去了一条腿,老二进了疯人院,老三失去了心爱的马,女儿没有打成胎,小儿子没有得到心心念念的小火车,而作为一家之主的安斯·本德仑却配上了假牙,娶回了一位新太太……
02
《去吧,摩西》
《去吧,摩西》是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的重要构成部分,由两个中篇、五个短篇合成,篇篇独立却互相勾连,共同组成一部长篇小说。其中,《古老的家族》《熊》和《三角洲之秋》三篇侧重于描写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故又被称为“大森林三部曲”。书名来自一首著名的黑人灵歌《去吧,摩西》。
本书围绕着美国南方的种族问题,讲述了约克纳帕塔法县麦卡斯林家族两个支系几代人的命运,探讨了白人和黑人之间的爱与恨、暴力与冲突,由此再现了南方发展和变迁的历史。
03
《押沙龙,押沙龙!》
1936年1月31日,福克纳终于写完了《押沙龙,押沙龙!》,这是他的得意之作。作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中的压卷之作,他还专门为此书编写了一份大事记、一份家谱,并亲手绘制了一幅约克纳帕塔法县的地图。
本书通过罗沙小姐、康普生先生、昆丁和施里夫等人的讲述或阐释,再现了约克纳帕塔法县萨德本家族从1860年到1910年左右所经历的分崩离析的故事,从而表现了人与人、人与自己内心的种种冲突,深刻地触及与探讨了美国南方历史罪责等普遍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