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对苯乙烯废气的吸附

2023-10-19 07:28葛维翰
化工环保 2023年5期
关键词:苯乙烯微孔表面积

葛维翰,黄 龙,张 晨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新材料与化工学院,北京 102617)

苯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塑料、树脂、橡胶、玻璃纤维等行业[1]。苯乙烯具有恶臭和刺激性气味,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典型挥发性有机气体(VOCs)之一。此外,苯乙烯还具有毒性和致癌性,长期接触苯乙烯或可导致血液疾病和致癌[2]。近年来,我国对苯乙烯等有毒有害气体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如《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中规定:废气污染物中苯乙烯的排放限值为50 mg/m3[3]。因此,开发高效的苯乙烯净化技术,对于保护大气环境和人体健康意义重大。

目前含苯乙烯废气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生物处理法[4-7]、电化学法[8]、冷凝法[9]、活性炭吸附法[10]和光催化氧化法[11]等,其中,吸附法流程简单、成本低廉,在废气处理领域应用广泛。吸附材料是影响吸附效果的关键因素,有关吸附材料的制备和研发备受关注。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材料是一种具有超高比表面积和孔隙率的多孔材料,其孔道结构可调节,含有丰富的不饱和金属位点,在VOCs处理领域应用前景广阔[12]。YANG等[13]制备了MOF材料MIL-101,并考察了该材料对极性或非极性有机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MIL-101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5 870 m2/g和1.85 cm3/g,对多种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明显高于分子筛和活性炭。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吸附材料,MOF材料在吸附去除废气中苯乙烯方面的报道还比较少。

本工作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3种MOF材料MIL-101、UiO-66和HKUST-1,并对3种MOF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结构特征进行了表征,比较了3种MOF材料对苯乙烯的吸附性能,探讨了MIL-101对苯乙烯的吸附机理,并以木质活性炭(WAC)为对照,评价了MIL-101对苯乙烯的吸附稳定性。

1 实验部分

1.1 材料、试剂和仪器

WAC:椰壳原料,型号HPZ-02。

苯乙烯:采用苯乙烯蒸气发生瓶制备。

九水硝酸锆、醋酸钠、NH4F、ZrCl4、Cu(NO3)2·3H2O、N,N-二甲基甲酰胺(DMF)、对苯二甲酸、1,3,5-苯三甲酸、乙醇:均为分析纯。

UltimaI V型X射线衍射仪:日本理学株式会社;ASAP 2020N型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分析仪:美国麦克仪器公司;VERTEX70型红外光谱仪:德国Bruker公司;Quante 400F型扫描电子显微镜:美国FEI公司。

1.2 MOF材料的制备

1.2.1 MIL-101的制备

将2.00 g九水硝酸锆和0.82 g对苯二甲酸超声分散在25 mL浓度为0.05 mmol/L的醋酸钠溶液中,充分溶解后转入不锈钢水热釜中,在200 ℃条件下反应12 h,冷却、洗涤、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150 ℃下干燥5 h,冷却备用。使用前,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85 ℃下活化10 h[14]。

1.2.2 UiO-66的制备

将0.106 g氯化锆和0.068 g对苯二甲酸溶于50 mL的DMF中,超声处理30 min后将混合液转入不锈钢水热釜中,在120 ℃下反应24 h,冷却、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后备用。使用前,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120 ℃下活化12 h[15]。

1.2.3 HKUST-1的制备

将5.0 g硝酸铜和2.5 g 1,3,5-苯三甲酸溶于100 mL的DMF中,混合均匀后转入不锈钢水热釜中,在75 ℃下反应24 h,冷却、离心,将沉淀先用 DMF浸泡24 h,再用乙醇浸泡24 h,过滤,得到蓝色晶体HKUST-1,将HKUST-1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200 ℃下干燥后备用。使用前,置于真空干燥箱中,在150 ℃下活化3 h[16]。

1.3 苯乙烯吸附实验

图1为苯乙烯吸附实验流程示意。将3.0 g的MOF材料装入吸附管中,在温度25 ℃、压力101 kPa、进气流量0.4 L/min的条件下,通入质量浓度为9.7 g/m3的苯乙烯气体,开启氮气阀门后,每隔5 min称取吸附管的质量,待其质量不变后,计算苯乙烯吸附量。

图1 苯乙烯吸附实验流程示意

MIL-101材料吸附饱和后,在60 ℃水浴条件下,再生2 h。

1.4 MOF材料的表征

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比表面积及孔隙率分析仪、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MOF材料的晶体结构、孔结构、表面官能团和形貌特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3种MOF材料的表征结果

2.1.1 XRD

图2为3种MOF材料的XRD谱图。由图2可见:MIL-101在2θ为5.3°、8.6°和9.2°处均出现了特征衍射峰,峰形和峰位与文献[17]的报道一致,表明所合成的材料为MIL-101;UiO-66在2θ为7.4°、8.5°、14.8°、17.0°和25.7°处的特征衍射峰分别对应UiO-66的(111)、(200)、(222)、(400)和(442)晶面,表明合成的UiO-66具有完整的晶体骨架结构[18];HKUST-1在2θ为6.7°、9.6°、11.6°、35.3°和39.2°处的特征峰分别对应HKUST-1的(200)、(220)、(222)、(773)和(882)晶面,这与文献[19]的报道一致。

图2 3种MOF材料的XRD谱图

2.1.2 BET及孔径分析

3种MOF材料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见图3。由图3可见:在相对压力较低时,3种MOF材料的N2吸附量均迅速增加;随着相对压力的逐步增大,N2吸附量的变化较为平缓;进一步增大相对压力,MIL-101和UiO-66对N2的吸附量逐渐增大,而HKUST-1对N2的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3种MOF材料对N2吸附量大小依次为MIL-101>HKUST-1>UiO-66。根据IUPAC分类,MIL-101和UiO-66的等温线属于S型,表明材料中含有大孔;HKUST-1的等温线属于Ⅰ型,表明材料中含有大量微孔。

图3 3种MOF材料的N2吸附-脱附等温线

3种MOF材料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微孔体积和平均孔径见表1。由表1可见:MIL-101、HKUST-1和UiO-66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 510,1 147,742 m2/g;MIL-101、HKUST-1和UiO-66的平均孔径分别为2.603,1.738,1.028 nm。由此可见,MIL-101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均比HKUST-1和UiO-66大,中孔数量较多。

表1 3种MOF材料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微孔体积和平均孔径

2.1.3 FTIR

3种MOF材料的FTIR谱图见图4。由图4可见:MIL-101在1 507 cm-1处出现C=C特征峰,在1 402 cm-1处出现O—C—O特征峰;HKUST-1在1 639 cm-1、1 567 cm-1、1 440 cm-1和1 375 cm-1处出现羧酸盐的特征峰,700~1 300 cm-1间的特征峰属于—COOH 的平面外振动;UiO-66在1 500~1 700 cm-1处出现的吸收峰是由Zr4+和羧基配位引起的。可见,成功合成了上述3种MOF材料。

图4 3种MOF材料的FTIR谱图

2.1.4 SEM

图5为3种MOF材料的SEM照片。由图5可见:MIL-101表面光滑、没有残留的对苯二甲酸针型晶体,呈八面体结构,与文献[20]的报道一致;UiO-66和HKUST-1均呈八面体结构,颗粒均一,与文献[21]的报道一致;3种MOF材料均具有较好的分散性,晶体颗粒均匀,纯度较高。

图5 MIL-101(a)、UiO-66(b)和HKUST-1(c)的SEM照片

2.2 3种MOF材料对苯乙烯的吸附性能

在MIL-101、UiO-66和HKUST-1用量均为3.0 g的条件下,考察3种MOF材料对苯乙烯的吸附性能,结果见图6。由图6可见: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3种MOF材料对苯乙烯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当吸附时间为300 min时,MIL-101对苯乙烯的吸附趋于平衡,相应的吸附量为795 mg/g;在吸附时间为200 min时,UiO-66和HKUST-1对苯乙烯的吸附趋于平衡,相应的吸附量分别为197 mg/g和126mg/g;3种MOF材料相比,MIL-101对苯乙烯的吸附效果最好,平衡吸附量和吸附速率也明显优于UiO-66和HKUST-1,这与MIL-101比表面积大、中孔数量多有关。

图6 3种MOF材料对苯乙烯的吸附性能

2.3 MIL-101对苯乙烯的吸附动力学

采用准一级动力学(式(1))、准二级动力学(式(2))和Elovich(式(3))模型对图6中MIL-101吸附苯乙烯的实验结果进行拟合,结果见表2。

表2 MIL-101对苯乙烯的吸附动力学模型参数

式中:k1为准一级动力学吸附速率常数,min-1;k2为准二级动力学吸附吸附速率常数,g/(mg·min);qe为平衡吸附量,mg/g;qt为t时刻的吸附量,mg/g;a、b为Elovich动力学方程的常数。

由表2可见: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和Elovich模型的R2分别为0.976、0.999和0.967,表明,MIL-101对苯乙烯的吸附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化学吸附是MIL-101吸附苯乙烯的限速步骤。

2.4 MIL-101吸附苯乙烯的颗粒内扩散模型

Weber-Morris颗粒内扩散模型是描述固体颗粒内部质量传递的经典模型之一[22],该模型假设颗粒内部物质的扩散主要受限于孔隙结构,在此基础上将物质在颗粒内部的扩散分为表面吸附、颗粒内扩散和微孔吸附3个阶段,分别描述各个阶段物质的扩散情况。采用Weber-Morris颗粒内扩散模型对图6中MIL-101吸附苯乙烯的实验结果进行拟合,结果见图7。3个吸附阶段的R2分别为0.974、0.996和0.931,表明颗粒内扩散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MIL-101吸附苯乙烯的过程。因此,MIL-101吸附苯乙烯的过程可分为如下3个阶段:表面吸附阶段,苯乙烯分子首先扩散至MIL-101表面;颗粒内扩散阶段,扩散至MIL-101表面的苯乙烯分子进一步向MIL-101微孔内部扩散;微孔吸附阶段,扩散至微孔内部的苯乙烯分子被微孔吸附,直至达到吸附平衡。各个阶段对苯乙烯吸附量的贡献率见表3。由表3可见:表面吸附阶段、颗粒内扩散阶段和微孔吸附阶段对苯乙烯吸附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2.5%、61.8%和5.7%,其中颗粒内扩散阶段对苯乙烯吸附量的贡献率最大。于原浩等[23]认为,MOF材料的中孔数量对于其吸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MIL-101具有良好的苯乙烯吸附性能,与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多的中孔数量有关。

表3 不同吸附阶段对苯乙烯吸附量的贡献率

图7 MIL-101吸附苯乙烯的颗粒内扩散模型拟合曲线

2.5 MIL-101的重复利用性

为了考察MIL-101对苯乙烯的重复吸附性能,在吸附剂用量均为3.0 g的条件下,分别开展了MIL-101和WAC对苯乙烯的连续吸附-脱附实验,结果见图8。

图8 MIL-101和WAC对苯乙烯的吸附性能比较

由图8可见,经过连续3次吸附-脱附循环实验后,MIL-101的脱附率为98%,远高于WAC(68%),并且在3次循环实验中,MIL-101对苯乙烯的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可见,与WAC相比,MIL-101具有良好的苯乙烯吸附性能和可再生性。

3 结论

a)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3种MOF材料MIL-101、UiO-66和HKUST-1,表征结果显示:3种MOF材料均具有较好的分散性、晶体颗粒均匀;MIL-101、HKUST-1和UiO-66 的比表面积分别为2 510,1 147,742 m2/g。

b)在MOF材料用量为3.0 g、温度为25 ℃、压力为101 kPa的条件下,MIL-101、UiO-66和HKUST-1对苯乙烯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795,197,126 mg/g,表明MIL-101对苯乙烯的吸附效果明显优于UiO-66和HKUST-1。

c)MIL-101对苯乙烯的吸附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MIL-101吸附苯乙烯的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表面吸附阶段,苯乙烯分子首先扩散至MIL-101表面;第2阶段为颗粒内扩散阶段,扩散至MIL-101表面的苯乙烯分子进一步向MIL-101微孔内部扩散;第3阶段为微孔吸附阶段,扩散至微孔内部的苯乙烯分子被微孔吸附,直至达到吸附平衡。3个阶段对苯乙烯吸附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2.5%、61.8%和5.7%。

d)经过3次连续吸附-脱附实验后,MIL-101的脱附率为98%,远高于WAC(68%),且在3次循环实验中,MIL-101对苯乙烯的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表明MIL-101具有良好的苯乙烯吸附性能和可再生性。

猜你喜欢
苯乙烯微孔表面积
积木的表面积
巧算最小表面积
巧求表面积
表面积是多少
强疏水性PDMS/PVDF微孔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膜蒸馏用PDMS/PVDF/PTFE三元共混微孔膜制备
苯乙烯装置塔系热集成
微孔发泡塑料中成核剂的研究
中国8月苯乙烯进口量26万t,为16个月以来最低
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对光和热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