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氧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3-10-19 07:27:14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8期
关键词:住院病人血气针对性

田 丽

(务川县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4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进行性发展、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气道炎症性疾病[1]。随着病情的迁延,COPD 患者的气道可发生病理性改变,继而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一系列临床症状,造成肺功能减退。现阶段,临床多主张将氧疗作为COPD 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通过持续供给恒定浓度的氧气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从而保证全身组织的氧供应,维持重要器官的功能。既往文献[2]表明,氧疗期间患者可能发生口咽部不适、吸入性肺炎等,故需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侧重于围绕疾病本身开展,干预措施强调普适性,难以满足COPD 氧疗患者的临床需求。针对性护理干预强调针对性,是指护理人员在患者病情变化、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围绕患者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给予护理干预的过程[3]。为探究给予COPD 氧疗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 年5 月至2023 年5 月在我院进行氧疗的70 例COPD 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21 年5 月至2023 年5 月接诊的70 例COPD 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纳入观察组(n=35)、参考组(n=35)。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4]中关于COPD 的诊断标准;(2)有长期吸烟史;(3)胸部X 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紊乱,胸腔前后径增加,肺野外周血管纹理纤细稀少等;(4)动脉血氧分压(PaO2)<60 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60 mmHg;(5)有氧疗指征并接受氧疗。排除标准:(1)结合影像学、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为急性肺水肿或支气管哮喘;(2)存在沟通或意识障碍,无法配合量表评估;(3)存在误吸高风险;(4)鼻腔堵塞严重。参考组:女性患者10 例,男性患者25 例;年龄最小40 岁,最大72 岁,平均(58.63±8.42)岁;病程最短6 个月,最长12 年,平均(7.40±3.20)年。观察组:女性患者12 例,男性患者23 例;年龄最小43 岁,最大71 岁,平均(58.11±8.50)岁;病程最短7 个月,最长11 年,平均(7.06±3.12)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两组均接受氧疗,在此期间给予参考组常规护理干预:病房内定期开窗通风,30 min/ 次,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室温以18 ~22 ℃为宜,相对湿度保持50% ~60% ;严格持续给予患者低流量吸氧,氧疗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测血氧饱和度(SaO2)等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痰液的颜色、性状、量等,及时留取痰液标本送检;指导患者饮食以高热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为宜,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 mL。观察组在参考组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从健康宣教、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及肺功能锻炼四个方面开展,具体内容如下。(1)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通过口头讲解、图片及视频展示的方式向患者进行氧疗的科普教育,对氧疗的目的、氧疗期间的注意事项等作详细说明,教会患者如何正确、安全、舒适的氧疗,并告诫患者及其家属严禁在病区内吸烟,同时强调氧疗浓度与氧疗时间的控制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意义。(2)病情观察:每隔2 h 巡房1 次,观察吸氧时鼻管、面罩对患者皮肤的压迫程度,观察患者精神、神志的变化及眼球结膜水肿的情况,注意是否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喘憋等,若发现异常情况应予以针对性处理。动态观察患者的SaO2、呼吸频次、血压等,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合理调整呼吸机参数,将SaO2维持在90% 以上为宜。遵医嘱为患者预防性使用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抗生素,并合理补充白蛋白、无机磷。(3)呼吸道护理:氧疗期间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对于呼吸严重受限者,利用软枕将肩胛部垫高2~3 cm,使颈部稍向后伸至中枕位,避免颈部过屈过伸;对于分泌物较多者,定期为其翻身、叩背,并使用吸痰器将痰液吸净。在患者床旁放置湿化器,定时添加无菌蒸馏水,蒸馏水需加温至32 ~50 ℃。(4)肺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锻炼+ 缩唇呼吸锻炼,方法:取仰卧位,双肩放松,上臂自然伸直,左右手分别放在上腹、前胸,缓慢深呼吸,经鼻腔吸气,双唇向内缩,屏住呼吸3 ~10 s,使腹部隆起,腹肌呈紧张状态,然后张嘴缓慢呼气,双唇收拢呈O 状,呼气时利用腹直肌收缩推动膈肌上移。在呼吸锻炼过程中,保持胸廓的最小活动幅度,熟练掌握后可变换体位为坐位、站立位重复上述动作。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护理前、护理7 d 后评估两组的肺功能、血气指标及自理能力,具体评估方法为:(1)肺功能:采用德国MasterScreen SeS 肺功能仪(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批准文号:20152070627)测定第1 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并计算出FEV1%/FVC%(注:所有数据均由同一名医生检测得到);(2)血气指标:使用血气针穿刺患者的桡动脉,采集2 mL 血液,将血液样本置于PT1000 型血气分析仪(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鄂械注准20192222694)中,检测PaCO2、PaO2、SaO2;(3)自理能力:以住院病人自理能力评估表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该表构成包括进食、洗澡、修饰、穿衣、控制大便、控制小便、如厕、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上下楼梯共10 个条目,评分标准:生活重度依赖他人:评分<40 分;生活中度依赖他人:评分41 ~60 分;生活轻度依赖他人:评分61 ~99 分;生活无需依赖他人:评分100 分[5]。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描述,以χ² 检验,P<0.05 提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对比

如表1 所示,护理前,两组的FEV1%、FVC%、FEV1%/FVC%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参考组对比,观察组的上述指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组间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对比(%,± s)

表1 组间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对比(%,± s)

注:* 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 <0.05。

组别 FEV1% FVC% FEV1%/FVC%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35) 66.12±6.43 90.91±10.46* 60.01±12.16 83.94±9.48* 52.44±11.05 64.59±12.46*参考组(n=35) 66.45±5.19 82.12±11.46* 60.60±11.92 76.17±8.12* 52.83±13.42 58.91±11.24*t 值 0.236 3.352 0.205 3.683 0.133 2.003 P 值 0.814 0.001 0.838 0.001 0.895 0.049

2.2 组间护理前后血气指标的对比

如 表2 所 示, 护 理 前, 两 组 的PaO2、SaO2、PaCO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参考组对比,观察组的PaO2、SaO2均更高,PaCO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组间护理前后血气指标的对比(± s)

表2 组间护理前后血气指标的对比(± s)

注:* 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 <0.05。

组别 PaCO2(mmHg) PaO2(mmHg) SaO2(%)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35) 60.25±11.43 48.69±11.02* 47.11±12.04 73.94±18.16* 80.64±14.61 96.89±2.46*参考组(n=35) 60.75±13.46 54.12±11.28* 47.26±11.52 63.16±11.47* 80.83±13.12 93.12±6.14*t 值 0.168 2.037 0.053 2.969 0.057 3.372 P 值 0.868 0.046 0.958 0.004 0.955 0.001

2.3 组间护理前后住院病人自理能力评估表评分的对比

如表3 所示,护理前,两组的住院病人自理能力评估表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与参考组对比,观察组的住院病人自理能力评估表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组间护理前后住院病人自理能力评估表评分的对比(分,± s)

表3 组间护理前后住院病人自理能力评估表评分的对比(分,± s)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 值 P 值观察组(n=35)82.29±7.28 94.65±3.14 9.223 <0.001参考组(n=35)81.73±7.04 90.12±4.35 5.998 <0.001 t 值 0.327 4.995 P 值 0.745 <0.001

3 讨论

COPD 是一种以持续性、进行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肺部疾病,其病因与空气污染等环境因素及自身营养状态差等个体易患因素有关,易反复发作。本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具有难治愈、易反复的特点,伴随有害物质、气体的吸入,可造成气道慢性炎症反应加重,导致肺部功能急速下降,引发呼吸衰竭[6]。目前,临床针对COPD 主要以药物治疗及氧疗为主。但COPD 具有一定的难治性,见效慢,患者需要长期治疗,且部分患者对氧疗的认知水平不高,在氧疗期间存在擅自将氧流量调高等错误行为,进而导致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氧疗期间加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尤为重要[7]。研究显示,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根据医嘱进行各项护理操作,缺乏系统性及全面性,并且在护理过程中主要侧重于患者的病情控制与疾病反应,难以完全满足患者的需求,因此需要寻找更为有效的护理方法[8]。针对性护理干预是由多种护理模式组建、整合后发展而来,不仅能避免传统护理干预既定的护理模式,还能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干预,进而可有效提升整体护理质量[9]。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与参考组对比,观察组的PaO2、SaO2均更高,PaCO2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给予COPD 氧疗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及组织缺氧状态。主要原因是,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下,护理人员能够针对被干预对象的病情、诊疗方案等拟定护理方案,并围绕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预防性护理措施[8],进而可取得良好效果。通过健康宣教,能够纠正患者对氧疗存在的认知偏差,防止错误行为发生;密切观察病情,实时调整吸氧浓度与时间,配合呼吸道护理,能够防止二氧化碳潴留,减少不良因素对氧疗效果的影响,由此纠正机体组织缺氧的状态[10]。既往的研究表明,吸氧可引起呼吸道干燥及分泌物增多、黏稠等,加重呼吸困难的程度,致使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亦随之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与参考组对比,观察组的FEV1%、FVC%、FEV1%/FVC%、住院病人自理能力评估表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给予COPD 氧疗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肺功能,提高自理能力。主要原因是,在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过程中合理应用抗生素并补充白蛋白、无机磷,可降低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风险,避免呼吸系统感染引发的气道黏膜充血、水肿;加强气道管理能够预防支气管痉挛,提高肺的顺应性,配合呼吸锻炼可改善肺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继而可有效改善患者活动受限的情况[11]。同时,针对性护理干预是在多种护理模式的基础上整合而来,更强调系统性和全面性。在本次护理过程中,通过实施具体的健康宣教、病情观察、呼吸道护理及肺功能锻炼,除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全面及系统的护理服务外,还能帮助其掌握疾病防护的相关知识,纠正错误认识及行为,提高治疗依从性,进而可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其自理能力[7]。

综上所述,对接受氧疗的COPD 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改善其肺功能、血气指标及组织缺氧状态,提高自理能力,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住院病人血气针对性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衰血气分析与预后探讨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论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护理安全隐患与防护措施
西藏科技(2015年1期)2015-09-26 12:09:32
两种不同方式供氧对新入高原某部官兵血气的影响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24
住院病人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