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宇
9月18日,28省联盟骨科集采开始,本次涉及接骨板及配套螺钉等、髓内钉及配件等骨科创伤类医用耗材。从集采区域来看,全国除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外均会参与,集采规模较上一轮继续扩大;从报量来看,国产龙头仍占主要份额,其中大博医疗、威高骨科报量份额相较上一轮有所提升。
从本次集采规则来看,企业获得拟中选资格的难度有所降低,更为重要的是,本次集采系统最高申报价较2021年中标价明显提升。以普通接骨板为例,2021年河南12省联盟集采中,最低价为208.71元,最高价为821.86元,而本次最低价为474元,最高价为1265元。
截至目前,骨科高值耗材三大细分领域均已基本完成国家集采或省际联盟集采。从集采落地时间来看,相关公司业绩逐渐趋于底部。本次集采表明降价已经趋缓,不利因素逐渐出清。
2021年8月,河南12省创伤联盟集采结果公布,终端价平均降幅88.65%,最高降幅达95.78%。其中,普通接骨板系统价格由4683元降至606元,锁定(万向)加压接骨板系统价格由9360元降至987元,髓内钉系统价格由11687元降至1271元。2022年3月,京津冀3+N联盟创伤集采结果公布,平均降幅83.48%。2021年9月,国家组织关节类集采开标,其中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幅82%。2022年9月,国家组织关节类脊柱类集采发布中选结果,平均降幅84%,胸腰椎微创手术使用的耗材平均每套价格从近4万元下降至5600元左右,用于治疗压缩性骨折的椎体成形手术耗材每套平均价格从2.7万元下降至1100元左右。
虽然集采是针对终端价进行降价,主要是压缩经销商利润,但仍对出厂价造成了不利影响。而随着集采陆续落地实施,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已经触底。
由于河南12省联盟创伤类集采于2021年11月-2022年6月、京津冀3+N联盟创伤类集采在2022年5-12月、关节类国采在2022年3-5月、脊柱类国采2023年2-5月陆续执行,骨科上市公司业绩自2022年起开始出现较明显下滑。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大博医疗营业收入同比变化-28.09%、-9.47%,净利润同比变化-86.3%、-48.01%;威高骨科营收同比变化-4.44%、-33.42%,净利润同比变化-13.03%、-74.25%;春立医疗营收同比分别变化8.43%、-5.37%,净利润同比变化-4.54%、-19.69%。
集采之下,相关公司销售量大幅提升,春立医疗2021年髋关节和膝关节类产品销售量同比仅增长12.8%、10.09%,而2022年关节类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速达63.06%;威高骨科2022年关节销售量同比增加46%,较集采前手术量提升36.8%。目前中国骨科手术渗透率较低,创伤、脊柱和关节市场的渗透率分别为4.9%、1.5%、0.6%,而美国分别为66%、38%、43%。华创证券表示,相比发达国家,中国骨科市场未来是一个高成长高增量的市场,人口老龄化、居民收入增长及带量采购降价影响均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手术量提升,渗透率升高。
2020年,中国骨科高值耗材市场排名前十的企业共占据51.45%的市场份额,其中5家跨国企业合计市场份额為37.75%。
从细分领域来看,创伤类耗材2020年国产占比为69.56%,脊柱类和关节类为42.03%、29.65%,仍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集采无疑加速了国产替代的进程。2020年,中国髋膝关节进口品牌按销售量计算的市场份额在50%上下,而在2021年的关节国采报量中国产份额为53%,超过了进口份额。
从第二轮关节报量样本数据来看(以广东省和江西省为例),广东省国采首年意向采购量和第二年协议采购量国产份额从41%提升至54%,江西省从70%提升至77%。并且,集采中头部企业份额有所提升,广东省爱康医疗从7.9%提升至10.9%、威高骨科从5.7%提升至9.8%;江西省威高骨科从8.4%提升至14.6%。
不过,中国骨科行业集中度仍然不高。从集采报量来看,创伤类产品前四家占比43%,脊柱类产品前三家占比为33%,明显低于全球市场龙头公司60%-70%的市场份额。
国信证券指出,预计集采降价后对于企业的运营管理、成本管控、物流配送、新品研发等将提出更高要求,而缺乏持续技术迭代和规模效应的落后产能可能会逐步被出清,头部厂商的优势进一步放大。
除集采外,2022年的业绩还受到疫情冲击手术量等多重因素的不利影响,不过2023年年初以来骨科就诊和出院人数恢复良好,天津市2023年2月开始进入快速复苏阶段。
而且,骨科类专科医院2023年以来门急诊人次同比大幅增长,好于医疗服务整体情况:2023年1-6月,医院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速分别为-3.40%、18.68%、27.66%、9.61%、21.05%、9.56%,而骨科类医院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速则达到29.90%、37.53%、28.27%、39.91%、16.55%。国信证券表示,预计骨科集采执行后对于民众医疗负担及手术费用的减轻有助于更多刚性及改善型需求的释放。
而对于本次集采系统最高申报价较此前提升明显,安信证券表示,骨科已走出政策底,后续出现政策进一步收紧或是价格再下降的概率较低,价格基本企稳。
随着集采陆续落地实施,目前各家骨科公司逐渐趋于业绩底部,集采影响已逐渐减弱。
后续随着销售量的继续提升,相关公司业绩或将继续上涨。另外,由于集采压缩了中间环节,减少了不必要的市场营销费用,运营效率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
集采降价之下,传统产品利润空间被压缩,骨科公司开始布局新领域,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运动医学由于行业技术壁垒高、专利技术封锁等原因,竞争格局以国外厂商为主,施乐辉、强生、锐适、史赛克、康美占据约86%的市场份额。国产企业目前发展虽处于早期阶段,但增长较快,2021年NMPA共审批通过运动医学注册证64张,其中国产52张,2021年国产增速高达100%,国产企业凯利泰、天星博迈迪、威高骨科等已完成了多款产品线的布局。2022年,春立医疗运动医学类产品快速放量,销售量同比大增881.37%,销售收入达到3677万元。
口腔高值医疗器械也是骨科企业争相布局的领域。按产品使用类别划分,口腔高值医疗器械可以分为口腔颌面外科植入材料、义齿材料、正畸材料。2020年国内口腔高值医用耗材市场规模为105亿元,同比增长23.53%,是高值医疗器械各细分领域中增长最快的领域之一。目前中国口腔医疗器械90%都依赖进口,国产替代程度较低,且渗透率较低。
以正畸材料为例,2021年中国整体错颌畸形患病人数为10.54亿人,复杂型案例国内患病率达到49%。大部分错颌畸形人群还没有接受治疗,治疗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目前,大博医疗和威高骨科的口腔植入耗材以种植体系统为主;春立医疗布局更为全面,包括正畸、种植、修复、颌面外科等多个口腔细分领域,2022年11月其颌面接骨板系统、正畸颊面管、正畸托槽均获批上市,2023年1月其正畸丝产品也获批上市。2020年9月,大博医疗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亿元,其中3.67亿元投向口腔种植体生产线建设项目,虽然口腔植入耗材在上述公司營收中占比不高,但国内人口老龄化与消费能力提升拉动口腔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增长潜力较好。
不仅如此,国内骨科企业也在积极拓展国外市场。国际骨科市场规模远大于国内市场,根据OrthoWorld统计,2022年全球骨科市场规模约555亿美元,而国内骨科市场总规模仅304亿元人民币。
目前,大博医疗产品已销售至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智利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业务营业收入占比逐年提升,2023年上半年,大博医疗境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435万元,同比快速增长101.39%。春立医疗部分产品则向亚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及欧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2022年春立医疗海外收入为1.09亿元,同比增速达到109.76%。
此外,凯利泰持续加大国际市场的拓展投入,借助境外子公司Elliquence渠道加快进入海外各地区市场,三友医疗将收购来的水木天蓬科技瑞士股份公司作为海外销售中心。而集采将创新提升至更重要的高度,进一步促进了国外市场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