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娟 王颖艺(通讯作者)
(1.漳州卫生职业学院;2.长泰区医院口腔科,福建 漳州 363000)
结合临床实践,有关牙髓病、牙周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无论从病因、症状,还是检查、诊断治疗等,两种病症均有各自的特征。从生理角度观察,机体的牙髓组织与牙周组织具有同源性特点,并满足相互互通的条件,在出现感染及病变时能实现互相影响,且以牙周牙髓病变较为常见[1]。牙周和牙髓产生联合病变多是指机体同一牙齿对应的牙髓及牙周组织均出现病变,受到发病时间长、病因复杂等因素的影响,会进一步增加治疗难度,并对预后结果带来不利影响[2]。调查发现,有关牙齿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递增趋势,受到牙周病变的影响,牙髓病的发病率在持续上升,在发生牙周牙髓病变后,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应用根管治疗联合牙周基础治疗的具体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2 年1 月至2023 年5 月72例牙周牙髓病变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 例。研究组男20 例,女16 例;年龄22~69 岁,平均(40.60±7.20)岁。对照组男21 例,女15 例;年龄23~70 岁,平均(40.50±7.30)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1)对照组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对病变区域的菌斑、牙齿附着色素等实施处理,执行常规超声洗牙,完成龈下刮治,做好根面平整操作,再借助探针检查根面,观察是否存在牙石遗漏,确保根面满足光滑条件。对机体患牙区域执行冲洗处理,正确使用抗生素实施抗感染治疗。(2)研究组采用现代根管治疗联合牙周基础治疗结合冠联合修复治疗。明确病变区域有关菌斑、牙齿附着色素等具体情况,执行超声洗牙,完成龈下刮治,做好根面平整操作,借助探针检查根面,观察是否存在牙石遗漏,确保根面满足光滑条件。对机体患牙区域执行冲洗处理,正确使用抗生素实施抗感染治疗。涉及到牙髓治疗时,按照规范化将病变区域牙髓打开,使用不锈钢锉对根管执行疏通处理,随后精准测量根管长度。做好根管预备,并执行多次冲洗,确保根管中存在的残留物、残髓被清除干净,满足条件后执行消毒和填充处理,使用X 线判断是否达到填充密实状态,完善根管治疗。牙周牙髓治疗完成后,采用充填术对牙冠进行修复,用树脂将患牙与邻牙进行固定,采用冠联合修复法,对患牙及邻牙进行牙体预备,取模,制作全冠修复体,试戴,粘接,完成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统计出对应的患牙情况。疗效评定标准: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牙龈红肿消失、咀嚼功能恢复、牙齿无松动,为显效;患者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偶有牙周脓肿特征,咀嚼功能正在恢复,存在微弱的牙齿松动迹象,为有效;若牙周袋加深,牙齿松动未发生变化或更严重,咀嚼功能没有得到改善,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22%,75.00%,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n,%)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出现局部异物感患者1 例、牙周胀痛者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56%,对照组5 例患者出现局部异物感、3 例牙周胀痛,不良反应发生率22.22%,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患牙状况对比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患牙情况,研究组出现1 例牙齿松动、2 例牙周炎、1 例叩痛;对照组出现7 例牙周炎、4 例牙齿松动、3 例叩痛症状。研究组的患牙保留率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患牙状况
按照机体牙齿生理特征,牙周与牙髓组织主要通过尖孔、牙本质小管、侧根管等相联系,该区域组织结构相对复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机体可能出现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日常生活中,在牙髓或者牙周受到感染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容易蔓延至另一部位,进行发生互通感染的情况[4]。在患病后,临床特征可从不同方面进行观察,通常既表现出牙周组织病损的特点,涉及到深牙周袋、牙龈广泛性红肿、溢脓等现象,又可表现出深龋、牙折等特征,整体上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情况[5]。为降低病症对患者带来的不利影响,倡导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实施治疗前,需优先探明患者的具体病因,结合对症施治理念展开治疗。实践过程中,可优先执行脓肿切排处理,满足开髓引流的条件,随后可按照规范化操作要求,对患者执行现代根管治疗,同时,为进一步提升疗效,可配合常规牙周治疗模式。此外,牙石通常属于钙化后产生的牙菌斑,在牙周部位存在牙菌斑的情况下,极易引起牙周病,为降低牙菌斑的干扰,在治疗时可辅以洁治术或者刮治术[6]。在病症周期较短的情况下,单纯执行常规治疗就可实现恢复,不过,若患者病症周期相对偏长,或机体牙周排脓区域复杂、存在菌斑牙石等情况下,就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导致牙周炎,增大治疗的难度。
在此次研究期间,即对患者执行牙周基础治疗联合根管治疗方法,实现对牙齿病灶部位的治疗,从致病因素角度出发,消除干扰,降低炎症反应的发生。从牙周牙髓病变患者的实际状况出发,要及时清除掉髓腔内已受到感染的牙髓残留物,将牙周袋内的感染予以清理,在满足上述条件后,对患者执行完善的根管充填操作。实践期间,若发现经治疗后,骨质依旧未曾得到有效的修复或在牙周袋区域依旧呈现出较深特征,并且难以实现对炎症的有效控制,结合牙科医师指导,后续可对患者执行牙周治疗。结合牙髓活力的有效检查,若发现患牙依旧呈现出活力特征,则切忌盲目采取保守治疗方式,为有效促进患者恢复,应及时实施牙髓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的患牙是否保留应当结合具体情况展开分析,如患牙未曾出现松动迹象,则可对其予以保留。如牙周病变已经尤为严重,牙齿表现出太过松动的迹象,就应对患者执行拔牙处理。通过应用根管治疗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对病症的控制,结合冠联合修复方式可促进患牙的恢复,延长患牙使用时间。
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2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5.00%,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6%)小于对照组(22.22%)(P<0.05);研究组在治疗过程中出现1 例牙齿松动、2 例牙周炎、1 例叩痛的情况;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7 例牙周炎、4 例牙齿松动、3 例叩痛症状,研究组患牙保留率大于对照组(P<0.05)。
综上,在面对牙周牙髓病变时,通常规范化使用根管治疗联合牙周基础治疗结合冠联合修复的方式,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满足安全条件,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