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临床数据中心(510623) 林 韵 林隽宇 李晓君
【提 要】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住院儿童死亡情况和死因构成变化,为降低院内病死率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某医院2011-2020年0~14岁住院儿童病案首页资料,采用R4.1.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1-2020年住院儿童病死率逐年下降,十年间病死率为0.38%。在住院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中,新生儿占比最大(33.92%),病死率最高(0.82%);前后五年住院儿童死因顺位的前三位不变,分别为起源于围生期疾病,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呼吸系统疾病。起源于围生期疾病主要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先天性畸形死因主要为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系统死因的主要疾病为肺炎,肿瘤死因主要为白血病。结论 起源于围生期疾病、先天性畸形、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肿瘤为我院住院患儿的主要死因,应给予重视并制定相应措施,从而有效降低住院儿童病死率。
儿童死亡率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和卫生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联合国面向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要降低儿童死亡率。根据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近十年我国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逐步降低,分别从2011年的15.6‰降至2020年的7.5‰[1-2]。
本文通过对某三甲妇幼专科医院2011-2020年住院儿童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住院死亡情况及死因构成变化,为降低院内儿童死亡率,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及制定预防措施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广州市某三甲妇幼专科医院2011-2020年0~14岁儿童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出院时间、主要诊断等。
住院死因归类采用ICD-10编码,以出院主要诊断作为归类标准。将住院儿童纳入5个年龄组:新生儿(小于28天),婴儿(28天至1周岁以内),幼儿(1周岁至3周岁以内),学龄前儿童(3周岁至7周岁以内)学龄儿童(7周岁至14周岁)。采用R 4.1.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2011-2015与2016-2020年的病死率差异,检验水准α=0.05。
2011-2020年我院收治0~14岁儿童住院患者608170例,其中死亡2314例,病死率为0.38%。男性住院例数和死亡例数均高于女性,不同性别间病死率没有统计学差异(χ2=0.06,P=0.81)。十年间我院住院儿童病死率逐年下降,从0.57%下降至0.30%,见表1。
表1 2011-2020年住院儿童患者例数及死亡变化情况
表2 2011-2020年不同年龄组死亡病例构成比及病死率
在住院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中,新生儿占比最大,为33.92%,其次为婴儿组,占比30.55%。7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占住院儿童死亡人数的92.78%。新生儿组和婴儿组的病死率最高,分别为0.82%和0.58%,高于住院儿童的总病死率(0.38%)。对比2011-2015年,2016-2020年新生儿死亡人数仍占比最大,但病死率由1.10%下降到0.65%,经过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5,P<0.001)。2016-2020年幼儿、学龄前儿童以及学龄儿童的病死率相较于前五年的病死率也都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幼儿:χ2=16.52,P<0.001;学龄前儿童:χ2=17.27,P<0.001;学龄儿童:χ2=6.52,P=0.01)。
2011-2020年住院患儿系统死因顺位前三位分别为起源于围生期疾病(23.73%),先天性畸形、变形和染色体异常(16.81%)和呼吸系统疾病(14.00%),这三种死因占全部死亡病例的54.54%。对比2011-2015年,2016-2020年死因排名前三位不变,肿瘤的死因构成比由6.83%上升至8.92%,顺位从第五位升至第四位;循环系统疾病的死因构成比由5.04%上升至7.18%,顺位从第七位升至第五位,见表3。
表3 2011-2020年住院患儿系统死因构成比及顺位
起源于围生期疾病主要包括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脓毒症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住院患儿先天性畸形死因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和大动脉先天畸形,这两种疾病在先天性畸形死因中前后五年的构成比分别为60.91%(2011-2015年)和57.40%(2016-2020年)。肺炎和流感为住院患儿呼吸系统死因的主要疾病,与2011-2015年相比,2016-2020年这两种疾病的占比都有所上升。住院患儿肿瘤死因主要包括白血病、脑恶性肿瘤以及血管瘤和淋巴管瘤,其中白血病构成比最大。2011-2015年系统死因排名第四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主要包括脓毒症、病毒性脑炎和手足口病;2016-2023年排名第五的循环系统死因主要包括心肌病、颅内出血和心力衰竭。详见表4。
表4 2011-2020年住院死亡病例前五位系统死因具体疾病分布
本院住院儿童患者人数逐年增加,2011-2019年收治患者数量增加了近一倍,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住院患者人数相较2019年有所下降。2011-2020年十年间住院儿童病死率逐年下降,从0.57%下降到0.30%,由此反映我院在此期间儿科医疗质量的提升以及广州地区儿童卫生健康状况的改善。
根据本研究分析结果,住院儿童死亡病例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七岁以下,占比为92.78%。其中新生儿和婴儿所占比例最大。2011-2020年前后五年新生儿和婴儿的住院病死率分别从1.10%下降到0.65%,0.63%下降到0.55%,但仍高于全院住院儿童病死率0.38%,因此在之后的预防工作中,要重点关注新生儿和婴儿。本院新生儿和婴儿病死率高于宇应涛[3]等人报道的新生儿0.01%的病死率和婴儿0.19%的病死率,这可能与本院为广州市较为权威的妇幼专科医院,收治疑难重症患儿较多有关。
住院儿童死因排名第一的系统疾病前后五年不变,为起源于围生期疾病,这与国内之前相关报道一致[4-5],其中死因主要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组织器官发育不成熟,并且大多伴随低出生体重,增加了死亡的风险。根据中国妇幼健康事业发展报告(2019)[6],早产或低出生体重为我国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死因,是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因素。相关文献显示[7],产妇吸烟史、遗传因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等为早产发生的风险因素,因此除了加强早产儿的保健和提高危重症早产儿的救治能力之外,加强孕产期的管理和宣教也是降低早产发生率和改善早产儿结局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住院儿童先天性畸形死因主要为先天性心脏病,其在先天性畸形死因中占比接近40%。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发育缺陷,我国围产儿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生率为8‰[8],遗传因素如染色体异常、单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如孕妇被动或主动吸烟、孕期室内装修等为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9-10]。为此,可开展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和多学科产前产后诊治一体化等项目,做到早筛查、早诊断和早干预,控制严重先天畸形的病死率;同时针对环境危险因素深入宣教,避免不良暴露,从而减少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提高优生率。
从本院的数据看,呼吸系统的死因构成比有所上升,死因排位靠前。肺炎是本研究住院儿童呼吸系统死因中的主要疾病,这与张虹[5]等人对2012-2017年襄阳市中心医院0~14岁儿童死因分析的结果一致。根据相关文献[11],我国每年五岁以下死于肺炎的儿童可达几十万之多。因此努力降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目前应关注的问题,对于儿童,应提倡加强锻炼、合理营养和注意卫生等;而对于医务工作者,应提高对儿童肺炎的认识,加强肺炎病原学监测,对早期儿童肺炎作出正确的诊断与治疗。
我院住院死亡儿童中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死因构成比有所下降,顺位从第四位下降到第七位,这与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和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密切相关[12]。但目前气候变化,国际人员物资流动频繁,病原体变异,以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流行,都给传染病防控体系带来挑战,我们仍需保持警惕。
值得注意的是,住院儿童系统死因中肿瘤的顺位上升,其中主要为白血病和脑恶性肿瘤。近年来儿童恶性肿瘤发生率增加,对儿童健康的威胁越来越大,其中以白血病最为常见。由于白血病患儿机体免疫力低下,加之使用化疗和抗菌药物及接受侵袭性操作等,继发感染为白血病患儿最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并已成为白血病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3-14]。因此,探讨白血病继发感染的高危因素,加强防治措施,对降低其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随着住院儿童死因构成的变化,起源于围生期疾病、先天性畸形、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肿瘤为我院儿童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对这四种系统疾病医院应给予重视,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救治能力,制定相应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降低住院儿童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