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晶莹 王雪盈 畅文驰 李静远
2022年,钢铁行业运行环境仍旧严峻,行业发展面临挑战,下游需求减弱,钢材价格跌落,原燃料成本上升。据中国钢铁协会监测,2022年中国钢材综合价格指数(CSPI)为122.78点,同比下降19.25点,降幅为13.55%。2022年,炼焦煤价格由2 403元/t上涨至2 638元/t,上涨了9.78%;冶金焦价格由2 547元/t上涨至2 755元/t,上涨了8.17%。据中国钢铁协会统计,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收入及成本均呈下降走势,营业成本降幅小于营业收入降幅,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202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82亿元,同比下降72.27%,钢铁行业经营效益处于近年最低水平。
在污染物防治方面,钢铁企业正在加速推进超低排放改造,全国共完成2.07亿吨粗钢产能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进行公示,4.8亿吨粗钢产能已完成烧结球团脱硫脱硝、料场封闭等重点工程改造。一批环境绩效A级企业和一批4A级、3A级旅游工厂正在钢铁行业中涌现,夯实了地方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在节能降耗方面,2022年,吨钢综合能耗因受钢铁需求下降、整体产能利用率降低等因素影响同比略有提高。重点统计会员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为551.36 kgce,同比增长0.39%,倒逼企业能效提升。在低碳转型方面,钢铁行业的减碳工作已经初见成效。通过持续研发低碳技术、优化工艺流程结构,构建绿色低碳产业链,推动全球低碳产业创新合作。
低碳转型面临较高的改造成本投入。钢铁行业在双碳时期面临更多的转型风险,低碳转型面临较高的改造成本投入,相关投资的增加,最终都将转化为成本向钢铁企业传导,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挑战。ESG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引擎也将迎来较大发展机遇,ESG实践活动对公司的财务成果和赋能长期发展带来的影响将更加显性。
2022年,27家钢铁上市公司利润总额258亿元,同比下降81.11%,亏损面为44.44%;销售利润率1.22%,同比下降4.76%;资产负债率57.22%,同比上升0.97%;存货周转率(次)8.07,同比下降4.26%。
盈利能力(核心利润率、核心利润获现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基本每股收益)方面,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中信特钢、华菱钢铁和方大特钢,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悬殊。随着全球经济形势持续恶化,钢铁行业普遍承受着市场供需矛盾、成本上升、环保改善等多方面压力,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而排在前三的企业的核心利润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均处于良好状态,这与其科学组织生产和销售、强化过程管控、严格控制成本费用、开源节流、挖潜增效密切相关。与之相比,后三名企业不仅要承受钢材、原辅料“两头挤压”的局面,还存在重大项目处于资本投入期的情况,从而造成其收益率下降,盈利水平低下。
营运能力(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商业债权周转率、经营资产周转率)方面,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中南股份、杭钢股份和新钢股份。排名前十位的企业综合运营能力较好,由于经营资产的有效撬动,生产经营的效率较高,资产周转快,销售能力强。
偿债能力(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资产经营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方面,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杭钢股份、沙钢股份和华菱钢铁,其资产负债率稳定,流动资产比例较高,经营活动对资产发展的贡献较大,债务融资的效用高。排在末位的某西部企业等存在债务负担过重的问题,无法从经营中及时获得现金流来偿债,对债务人保障程度较弱,财务风险较大。
从综合得分看,AA企业分别为华菱钢铁、杭钢股份和方大特钢,这些企业都有较好的盈利能力,整体经营效率较高,抗风险能力强。
根据企业2022年度上市公司年报和社会责任报告等公开文件,从环境、社会、治理3个维度评价钢铁上市公司的ESG成效。
钢铁行业曾经长期受高污染、高耗能问题的困扰。环境治理和能耗“双控”成为钢铁行业重要任务之一,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也是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2022年,27家钢铁上市公司在环境成效方面得分均值为25分。
环境管理方面,所有企业均具备相应的环境保护或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并建立和实施环境和能源体系,其中66%的企业已制定完成并披露专门的环境保护规划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14家企业已成立专门的环境保护或绿色低碳管理组织;23家企业获得了环境和能源体系相关认证证书;9家企业发生过违规事件但未造成严重影响。此外,所有企业均已制定环境突发事件或相关应急预案,但无一家对预案措施进行详细披露。
资源能源消耗方面,所有钢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均不够完整规范,影响整体得分。钢铁上市公司在水资源消耗方面的表现明显优于其在原燃料消耗和能源消耗方面的表现。所有钢铁上市公司均采用了余热余能利用措施,其中5家企业余热余能回收及技术装备达到达行业先进水平。绝大部分企业减少了有害物的使用或实施了绿色采购,并采取节约利用措施,降低包括铁矿石、石灰石、白云石等原辅料及铁合金、煤炭等资源的使用量。
气候变化方面,大部分钢铁企业信息披露不够完整,特别是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指标存在缺失,影响了部分钢铁企业评分。27家钢铁上市公司中有23家企业披露其正在进行或制定1项(含)以上低碳工艺技术改造。已披露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2家企业的数据均优于行业平均值。
环境污染排放方面,大部分企业信息披露相对完整。26家完整披露信息的钢铁上市公司在废气、废水、固废、噪声排放方面均符合国家排放限制。除1家西部企业外,其余企业均已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其中8家企业已经完成或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并进行了公示或获得B以上评级。
27家钢铁上市公司均主动承担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在社会责任管理、员工权益、社会响应方面表现均较为突出。总体看,27家钢铁上市公司在社会成效方面得分均值为23分,其中得分排名靠前的钢铁上市公司分别是柳钢股份、华菱钢铁、南钢股份、八一钢铁、本钢板材、杭钢股份、太钢不锈。社会成效排名靠前的钢铁上市公司中有民营企业也有国有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占比较高,太钢不锈和八一钢铁隶属于中国宝武集团,本钢板材隶属于鞍钢集团,中国南北两大钢铁集团的子企业均表现出较好的ESG管理水平。
社会责任管理方面,27家钢铁上市公司普遍具备较完善的管理体系,除极少数企业外,各家企业基本具备社会责任管理战略和措施、社会责任管理部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因此大部分企业在这一部分得到满分。少数企业在社会责任管理部分得到零分是因为在报告期内该企业发生致人死亡的重大安全事故。
员工权益方面,27家钢铁上市公司得分差别较大,重点体现在部分企业对于员工结构、带薪休假、晋升机制等方面的信息披露不全。另外,只有山东钢铁和马钢股份2家企业做了员工满意度调查并进行了披露。
产品责任方面,随着钢铁企业不断关注消费市场需求,企业自身产品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各企业基本都具备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客户服务体系。因此,除少数信息披露不全的企业外,钢铁上市公司在该项均得到较高分数。
供应链管理方面,27家钢铁上市公司水平差距较大。其中宝钢股份、南钢股份等优秀企业已具备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并主动开展绿色供应链评价、供应链安全管理工作。
社会响应方面,27家上市钢铁公司均不同程度地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和周边居民关系处理中,经营情况较好的企业贡献了相对更多的财政税收和慈善捐赠,因此得到较高的分值;经营情况一般的企业也积极投入到乡村振兴与公益志愿活动中。
经过多年的发展,27家钢铁上市公司对ESG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效能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总体看,27家钢铁上市公司该项得分均值为24分。需要注意的是,国有企业较民营企业在ESG治理方面更为规范,特别是宝钢、马钢、太钢等宝武系企业在中国宝武的统一管控下,其ESG治理水平位于钢铁上市公司前列。
分指标看,27家钢铁上市公司普遍在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管理体系,但在治理效能方面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治理结构方面,按照证监会的相关规定,27家钢铁上市公司均建立了完备的“三会一层”治理架构且定期对“董监高”任职及履历情况进行披露,因此27家钢铁上市公司该项指标得分均为满分。治理机制方面,27家钢铁上市公司得分情况总体较高,但在“高管绩效与ESG目标关联”一项上,仍有部分企业尚未将企业高管绩效评价与ESG治理挂钩。治理效能方面,27家钢铁上市公司管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生产工艺及装备、创新成果的披露方面,普遍存在信息披露不全等情况;人均产钢量及研发投入方面,部分企业尚未达到行业领先水平;ESG管理方面,多数企业均将ESG管理融入经营管理之中,但在融入企业战略和投资决策上尚待进一步加强。
从综合得分看,27家钢铁上市公司中的AA企业为中南股份、太钢不锈、马钢股份、华菱钢铁、柳钢股份、山东钢铁和重庆钢铁,注重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和完善公司治理是这些企业在发展中的共有特征。ESG治理工作促进企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并有助于加强环境与社会风险的管理。
根据综合得分情况,将27家钢铁上市公司划分为5个级别。2022年钢铁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和ESG评级结果如表1和图1所示。
表1 2022年钢铁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和ESG评级结果
图1 2022年钢铁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和ESG评级结果
企业ESG责任履行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表现为学习曲线和协同效应。ESG与财务业绩在投资初期呈负相关关系,原因在于履行ESG责任存在固有成本,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企业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责任的投入越大,成本就越高,财务绩效也会降低。这时,就会呈现低财务绩效、高ESG表现的特征。当钢铁企业效益欠佳时,企业在ESG方面的投入将趋于谨慎。当 ESG 投入和实践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学习曲线带来的效率提升、规模效应使得ESG投入成本被分摊。另一方面,协同补偿效应大于替代效应,企业通过ESG实践获得的增量收益最终会降低单位成本,ESG与财务绩效便会呈现正相关关系。因此,当企业的ESG投资和实践达到一定水平并经过拐点时,其价值提升和价值创造效应将更为显著,ESG的显性和隐性成本将被所获得的收益所抵消和超越;通过转化为企业可获取的关键资源和学习曲线等积极因素,最终可以稳健提升财务绩效。
通过比较2022年钢铁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ESG成效及综合模拟(将财务绩效和ESG成效权重取为0.5和0.5、0.7和0.3、0.6和0.4)得分情况,可以看出排名在综合前十的钢铁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与ESG成效等级基本匹配,为高财务绩效、高ESG表现,但是也有方大特钢1家高财务绩效、低ESG表现的企业。方大特钢收入稳步增长,盈利水平位于行业前列;有息负债减少,负债结构调整;未进行现金分红;ESG相关方面主动披露信息不足,并在节能环保降碳方面做出了大额投资,2023年要进一步对外投资。初步判断,方大特钢ESG投资实践尚未到拐点,正在为长期稳定发展蓄力。
钢铁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应局限于某个指标(如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或某个方面(如盈利能力)来判断。钢铁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涉及到经济政策走势、行业发展状况、产品市场状况、公司财务状况、ESG表现等因素。
需求收缩无疑是钢铁上市公司2022年利润表现不佳的主因,但原料成本高企亦有重要影响,原料价格高位波动对利润侵蚀严重。国内钢铁企业的发展重点正在从战术扩张转向战略调整:一方面,对大中型钢铁企业来说,随着产能整合,产品结构调整和低碳转型成为确定的趋势;另一方面,弱周期也会倒逼其他企业将重心放到优势细分领域。钢铁行业将从政策引导、标准体系建设、碳交易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继续朝着“双碳”目标迈进。其中,在政策方案、低碳冶金技术、产能和产量双控等方面或有新突破。
综上所述,判断以下钢铁上市公司具备长期投资价值:普钢首推产品结构持续升级、成本不断优化、激励机制改善的华菱钢铁;在业务创新、产业新领域和产品市场等方面不懈努力的杭钢股份;特钢龙头股中信特钢;低成本高分红的方大特钢;具备区位和绿色优势、业务稳定的沙钢股份、南钢股份;拥有自有矿山、产业链条完整、产品科技属性增强的宝武系(宝钢股份、新钢股份、太钢不锈、山钢钢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