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胜男, 张 清,2, 蹇 凯,3
(1.三亚学院 艺术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2.海南大学 林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3.福建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0)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发展遵循“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的原则.经济社会建设要求高速推进,热带雨林资源亦必须有效保护,所以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的热带雨林资源优势,建设康养社区必将成为海南自贸港产业升级、旅游带动的关键途径.综观已有成果,以德、日、韩、英、美等为首的发达国家对康养景观的研究较为领先[1],并在康养的景观理论奠定、旅游景观发展模式、产业运营机制三方面均具备了完整的“理论-发展-运营”体系[2].国外康养景观理论主要由“恢复性环境理论”、“亲生命性理论”和“压力减轻理论”构成;康养旅游景观模式起步较早,具有完善的考核、评价和建设体系;建立了相应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为康养产业的运营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和人才输出.但是我国的康养景观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起步较晚、成果匮乏[3],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模式.我国康养社区在宏观上是以社区为单元,在遵循“健康中国”战略下,从空间组织、景观打造、管理模式和医养结合等层面出发,为社区居民提供不同需求的健康养生服务[4].在微观上是社区内健康及养老服务活动的简称[5],强调在拓宽老年人生命长度的同时,增强其生命的丰度和自由度,以全体老年人作为康养服务的主体[6].在分类上康养社区主要分为休闲娱乐型、健康养生型、医养结合型三类,其景观设计也主要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塑造、乡土地域文化景观挖掘、植物景观营造等途径进行打造.基于此,选择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周边社区为试点,借鉴国外成熟的“理论-发展-运营”体系,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探讨康养社区景观系统的构成及生态设计原则,并运用在其后的实证方案中.
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地区是地球上最繁盛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独特的地理区位和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候温暖、降雨丰富,拥有丰富的热带生物物种资源、热带旅游度假资源、体育康体旅游资源和热带科普教育资源.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具有自然景观多样、植物景观层次丰富、传统风情文化浓郁、科普教研价值高等特点,这些特点将为康养社区的规划、建设与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源支持.为了更好地保护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划定了核心保护区和一般控制区,严格限定核心保护空间和生态旅游空间,保护并有效利用一般控制区的生态资源、社区和服务设施,鼓励发展国家公园范围线之外的周边社区作为第一级服务体系,开展养生度假热带雨林生态旅游,展示国家公园珍贵的自然景观资源和浓郁的文化特色景观,加深公众对自然体验的深度,提高公众游憩的参与性,从而推动国家公园周边社区的传统经济转型和绿色发展.
在宏观区域层面,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景观生态系统具有完整性和原真性,在微观社区层面,国家公园园内的康养社区景观系统是国家公园景观系统的延伸.国家公园周边第一级服务体系的康养社区景观系统是对国家公园内的景观系统的有益补充和稳固,因此改善和修复国家公园周边社区中破碎化和单一的景观斑块,有利于提升国家公园整体景观的丰度和维度.
康养社区的景观系统设计以“生态、多元、开放”为核心理念,强调在恪守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生态设计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出热带雨林的资源价值,促进文旅活动的有效开展,实现热带雨林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并重并举.鉴于此,国家公园康养社区的景观系统设计应遵循以下六个原则:
(1)生态保护为上.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环境是建设康养社区的首要前提,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保护,将原始生态系统所伴随的传统文化和生产方式保护起来;
(2)全民公益为要.提倡自然景观全民享有的权利,坚持康养社区使用的全民公益性理念,打造出广大公众使用的景观而非以特殊群体为主体的景观;
(3)功能多样为重.康养社区空间环境不仅是生活空间,更是交往空间和自然体验空间.强调人的体验和心灵感知,提倡通过打造的康养景观去诱导和激发人的行为;
(4)景观丰富为先.通过景观塑造使人们感到身心愉悦和强化康养的效果,强调通过不同景观要素的组合和文化创意设计来营造丰富的景观类型;
(5)文化多元为核.结合并利用地方特色,突出场地的地域文化特征,挖掘热带本土文化属性,打造地域性较强的独特风景风貌;
(6)康体养生为主.国家公园康养社区的功能具有复合性,针对不同的需求,营造不同的场所,植入不同的疗法,使康养社区拥有优越的康养功效.
发展至今,地质导向技术在国外已相当成熟,但由于近钻头井下随钻测量技术难度大、成本高,国内与国外的技术差距较大,目前国内仅研发了两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CGDS-I[1]和SL-NBGST[2],并且这近钻头地质导向钻井系统,尚处于试验阶段;国内普遍使用的随钻测井设备基本上是20世纪90年代引进的远钻头随钻测井设备(LWD)[3]。
2.2.1 空间系统
空间系统是康养社区景观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它是以造景要素所营造的自然疗愈空间、五感体验空间、休闲活动空间的综合体.其中,(1)自然疗愈空间是借助外部自然生态环境,在区域利用现存植物来模拟自然景观,用于调节人的情绪和身心.(2)五感体验空间是从人的五感(视、听、嗅、触、味)体验出发来营造空间的景观系统,达到放松身心、增进治疗效果的目的.视觉方面,在特定区域内栽植观赏类树种时,植物色彩搭配选择对人产生积极作用的植物来增强社区景观;听觉方面,运用植物、水体景观元素创造和谐而优美的声音,进而给人们带来放松愉悦之感[7];嗅觉方面,以芳香植物景观元素来营造,芳香植物挥发物质能够起到杀菌、清热、镇痛的疗效,它所产生的气味会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达到身心愉悦的状态[8];触觉方面,以山石、水体景观元素来营造,通过触觉器官感知达到治疗目的;味觉方面,以可食用的植物景观元素来营造,通过采摘和品尝种植的水果来丰富人们的生活体验.(3)休闲活动空间是社区人流最聚集、使用频率最高的公共开放空间,集运动、休闲、餐饮于一体的空间,它可以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因此,休闲活动空间的塑造可能通过植物和景观物筑物来营造.
2.2.2 道路系统
道路系统包括了一级道路、二级道路、小园路等,在路面硬质铺装材质的选择上也大不相同.道路硬质景观是康养社区景观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考虑到安全因素,通常采用人车分流的设计手法.康养社区的道路设计需全面剖析园路的坡度、坡向、形式和材料,考虑道路系统的架构和脉络,可以结合不同景观功能来组织道路系统.即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融入生态、本土、环保等元素,设计的道路线条不仅要简单、明快、流畅、富有美感,而且要给人以方向感从而带来的安全感.
2.2.3 标识系统
标识系统包括社区入口标识、导向标识、解说标识等,标识系统对社区景观具有辅助作用,便于使用人群快速找到想要到达的分区和景观节点.在景观节点处标有标示牌,达到对景点、植物的名称、生长习性以及用途等信息介绍说明的目的.在位置选择上,应布置在人们易看到和人流经过的显著位置;在材质的选择上,应保持与周围景观的协调一致;在设计时,多采用图案形式的标识,运用本土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设计创新,使社区景观整体更具有原始韵味和热带风情.
研究区位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范围线周边,南部与保亭县三道镇南电村接壤(图1),毗邻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景区(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北望三道农场,坡向为南高北低,面积约为6 200 m2.现址内多为槟榔(ArecacatechuL.)、波罗蜜(ArtocarpusheterophyllusLam.)和少量的大叶榕(FicusaltissimaBlume)、马占相思(AcaciamangiumWilld.),树种比较单一.呀诺达园区为稀有的北纬18度钻石级热带雨林公园,是国家公园的第一级服务体系,与三亚海棠湾、亚龙湾休闲度假区形成山海互动、蓝绿互补的差异化旅游业态.
图1 场地区位
为落实并强化“康养”理念,方案结合场地用地现状及资源分布,将康养社区划分为七个功能分区,分别为自然疗愈区、休闲活动区、味觉体验区、听觉体验区、视觉体验区、触觉体验区、嗅觉体验区(图2).各功能分区利用不同的造景元素营造出不同体验需求的景观(图3).自然疗愈区保留了现状植物景观和周边良好的自然景观要素,是实现康养人群从走进自然、接触自然,到感受自然的疗愈作用.休闲活动区是实现对不同康养人群静、休、动、体的目的.味觉体验区是通过种植可食用植物刺激味蕾来达到康养目的[8].听觉体验区是实现动物自然之声与景观的呼应,激发人的联想,进而丰富情感体验.视觉体验区通过种植不同颜色的观赏植物,呈现视觉上华美而端庄的感受,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气息,使人在赏景时拥有家的归属感,达到身心放松的疗效.触觉体验区通过种植可触摸的植物,营造出近距离触碰植物和铺装材质的环境,使人手、脚、肌肤直接接触获取心灵的释放.嗅觉体验区种植具有理疗功能的芳香植物,提升体验区内空气质量,使人保持精力旺盛,促进身心健康的初衷.
图2 康养社区的功能布置 图3 康养社区的总平面分布图
3.3.1 空间系统
康养社区空间系统依据功能划分为自然疗愈空间、味觉体验空间、听觉体验空间、休闲活动空间、触觉体验空间、视觉体验空间(图4).通过造景元素(构筑物、水体、山石、植物)的合理运用,并施以不同手法营造出不同的体验空间,重点在于从种类和色彩两个方面选择本土园林植物并进行植物配置,通过植物空间营造来打造园林景观,从而丰富国家公园周边的人文旅游资源,以为旅游观光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自然风景和人文资源感官体验.
图4 康养社区的空间系统构成
康养社区的行道树选择椰子(CocosnuciferaL.)和凤凰木(Delonixregia(BojerexHook.)Raf.)统领视觉空间并突出热带风光,地被植物选择满天星(GypsophilapaniculataL.)和细叶结缕草(ZoysiapacificaWilld.exTrin.),进而达到底层固土和自如活动的目的.自然疗愈空间是观赏北边三道农场自然景观的良好视线位置,保留原场地中大叶榕(FicusaltissimaBlume)和马占相思(AcaciamangiumWilld.)等高大乔木为人们提供遮阴和观景.味觉体验空间保留波罗蜜(ArtocarpusheterophyllusLam.)和槟榔(ArecacatechuL.),并种植芒果(MangiferaindicaL.)和莲雾(SyzygiumsamarangenseMerr.etPerry),通过果实获得味觉上的体验.听觉体验空间设置了音乐喷泉,种植海南苏铁(CycashainanensisC.J.Chen)、旅人蕉(Musellalasiocarpa)、朱缨花(CalliandrahaematocephalaHassk.)、黄婵(Allemandaneriifolia),借助风吹和雨打植物的声音获得听觉上的体验,空间内的亭子给人提供了聆听的场所和冥想的意境.休闲活动空间主要以康养活动、交流活动、餐饮活动为主,种植酒瓶椰子(Hyophorbelagenicaulis)、玉兰(Yulaniadenudata(Desr.)D.L.Fu)、鸡蛋花(PlumeriarubraL.)、光叶子花(BougainvilleaglabraChoisy).触觉体验空间主要以嬉水和鹅卵石足疗体验为主,种植狐尾椰(WodyetiabifurcataA.K.Irvine)、海南龙船花(IxorahainanensisMerr.)、朱蕉(Cordylinefruticosa(L.)A.Chev.).嗅觉体验空间种植香樟(Cinnamomumcamphora(L.)J.Presl)、红花羊蹄甲(BauhiniablakeanaDunn)、九里香(Murrayaexotica)、白兰(MicheliaalbaDC.)等芳香植物,从植物的气味获得感官上的不同体验.视觉体验空间布置了植物花带和观赏植物,种植了美丽异木棉(Ceibaspeciosa(A.St.-Hil.)Ravenna)、大叶紫薇(Lagerstroemiaspeciosa(L.)Pers.)、朱槿(Hibiscusrosa-sinensis)、带叶兰(TaeniophyllumglandulosumBl.)、假连翘(DurantaerectaL.)等色彩鲜艳且层次丰富的植物,形成视觉上的强冲击,使人获得视觉多元化体验.
3.3.2 道路系统
康养社区道路系统引入生态、本土、环保等元素,将道路设置为三级并设有停车位.其中,一级道路是以车行为主,与外部道路连通形成外部闭环,道路宽度为4~4.5 m,铺装材料为沥青水泥;二级道路主要是促进引流并通向不同分区,能够与一级道路相连通,道路宽度为2~3 m,铺装材料为青石板和透水砖;小园路是各分区内游赏小路,与二级道路连通,宽度为1~1.5 m,设置微地形、汀步、台阶等游赏形式,铺装材料以青石板、石条、鹅卵石为主(图5).
3.3.3 标识系统
康养社区的标识系统相应划分为自然疗愈空间标识系统、味觉体验标识系统、听觉体验空间标识系统、休闲活动空间标识系统、触觉体验空间标识系统、嗅觉体验空间标识系统、视觉体验标识系统(图6),包括主入口的标识牌、社区道路沿线标识和交叉路口游路导向标识、停车场标识、服务设施指示标识、各不同空间入口标识和解说牌、各不同空间内植物标识和特色景观标识等.标识系统将为使用者高效提供准确的指引,并形成局地小空间认知以及不同空间的感知差异,便于游览的人能够快速且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抵达的目标空间,确定到达路线.与此同时,标识系统还有助于后期的管理,同时在科普宣传方面也具有积极引导作用.
图5 康养社区的道路体系图 图6 康养社区的标识系统设置示意
在“生态、生产、生活”的三“生”维度环境驱动下,通过对空间系统、道路系统、标识系统的规划设计,构建了以健康、养生、养老、保健、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聚落空间,营造出康养休闲的生活方式,打造出产业模式的新业态.同时,该社区的发展理念有助于国家公园生态系统保护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具有促进国家公园周边社区发展的聚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