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艳玲,林元婷,历虹,李巧秀,王岩
(1.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儿童康复科,河南 郑州 450052;2.黑龙江省第六医院 儿童康复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儿童康复是以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为重点,开展以脑瘫、先天性畸形、发育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等儿童相关疾病康复的康复医学[1]。护士作为儿童康复团队的重要成员,在医院、家庭和长期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和作用[2]。国外将从事儿童康复护理工作的护士称为发育障碍护士,并对其形成了完善的培训制度与指南规范[3-4]。但我国儿童康复医学起步晚,护理队伍存在着整体业务能力不足,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的问题[5]。尽管中国康复医学会于2020年已开展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并在山西、河南多地建立了儿童康复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但仍缺乏统一规范的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用于评价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的专业性能力与培训效果。因此本研究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儿童康复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的培训、考核及认证提供依据。
研究小组由5人组成,其中3名为中国康复医学会护理分会的成员,分别是儿童康复科1名主任护师和2名副主任护师;另外还有主管护师1名和护理学研究生1名。小组成员共同负责专家函询问卷的设计与修订,主任护师以及副主任护师负责联系函询专家,主管护师负责问卷的发放和回收,研究生负责整理和分析数据。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伦理批号2022-029)。
本研究以Hamric高级实践护理模式为理论指导[6],结合文献分析与半结构访谈构建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的条目池。研究小组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ed、National Guideline Clearinghouse等数据库检索与儿童康复护理及发育障碍护士相关的系统评价、临床实践指南、能力要求以及培训培养等文献,结合我国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的培训目标及内容形成指标条目的初稿。半结构访谈:选取21名中级及以上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康复团队成员(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7名、儿童康复护理管理者8名、康复医师3名、康复治疗师3名)进行访谈。根据访谈结果对指标初稿进行修订,初步拟定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包括7项一级指标、18项二级指标以及72个三级指标。
函询问卷包括4个部分内容:函询说明、专家基本情况、专家的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以及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函询表。指标的评价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非常不重要~非常重要依次赋值1~5分来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专家亦可对每项指标的增减或修改提出意见。第一轮函询问卷发放2周后回收,分析数据将重要性得分≥3.5,变异系数<2.5的条目纳入第二轮函询问卷,并根据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增减和修改。
选取全国三级甲等医院的长期从事儿童康复护理工作的护理专家作为函询专家。纳入标准:从事儿童康复护理、儿童神经康复护理工作≥10 a;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自愿参加并能完成两轮函询。最终纳入15名,均为女性,分别来自黑龙江、辽宁、陕西、河南、安徽、四川、上海以及深圳8个省市的15所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年龄39~63(48.86±7.45)岁;工作时间10~35(19.06±7.13)a;均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100%),其中硕士生导师3名(20%);本科学历12名(80%),硕士学历3名(20%)。
2022年10月至2022年1月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放及回收专家函询问卷。第一轮函询问卷回收调整后间隔1个月发放第二轮函询问卷,并于2周后回收。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专家积极性用问卷回收应答率表示;专家的权威系数用判断系数和熟悉程度系数表示;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表示。根据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赋值,运用SPSSAU软件进行层次分析,计算权重值并检验一致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第一轮发放专家函询问卷16份,回收15份,应答率为93.8%,10名(66.6%)专家对指标提出意见。第二轮发放专家函询问卷15份,回收15份,应答率为100%,3名(20%)专家对指标提出意见。两轮应答率均>70%,提示专家参与积极性较高。
第一轮专家的熟悉程度系数与判断系数分别是0.826和0.933,计算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8。第二轮专家的熟悉程度与判断依据分别为0.866和0.953,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1。两轮专家的权威系数均>0.7,提示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结果可靠。
第一轮函询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的变异系数波动范围为0~0.184、0~0.167、0~0.221;第二轮的变异系数波动范围为0~0.164、0~0.143、0~0.189。两轮函询的变异系数均<0.25,提示专家意见集中。肯德尔和谐系数见表1,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两轮专家意见的一致性高,函询结果可信度强。
表1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第一轮函询中,一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20~5.00,二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33~5.00,三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13~5.00。根据专家意见结合课题组讨论,课题组对函询问卷作出以下修改:将一级指标“直接护理实践能力”拆分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2个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伦理决策能力”修改为“伦理与法律实践能力”。二级指标增加“临床带教能力”“学科交流能力”以及“人文关怀能力”,并在其下属的三级指标中增加相应指标内容,最终增加11个三级指标。同时根据专家意见,删除4个三级指标并修改了10 个三级指标,形成第二轮函询问卷。
第二轮函询一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27~5.00;二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40~5.00;三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20~5.00。第二轮函询整合专家意见,对专业性术语与指标表述进行一定的修改。见表2。
表2 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作为构建指标与评价体系的首选方法[7],其成功的关键是专家的选择[8]。本研究中,所有函询专家均在儿童康复领域工作≥10 a,均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专业涵盖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等领域,因此选择的专家具有良好的代表性与权威性。此外,本研究两轮专家的权威系数>0.7,表明专家具有可靠性。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0.171~0.343,且差异性检验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专家对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指标的构建的一致性程度高,结果可靠,可为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与认证提供依据。
儿童康复的疾病种类、临床特点、预后以及家属期待等与成人康复有很大区别,且儿童仍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其康复治疗与护理方法要遵循身心以及社会发育的特征与规律[9],因此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构建要立足临床实践,体现儿童康复的专科特色。本研究构建的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合理全面,涵盖了理论知识、实践、评判性思维、沟通协调、教育咨询、领导管理、专业发展以及伦理与法律实践8大方面的能力。其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2个一级指标的权重最高(0.133),表明专科知识与技能是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最重要的核心能力,这与我国成人康复专科护士[10]、肺康复专科护士[11]核心能力要求相一致。但其相应的二级与三级指标的内容与其他康复护士有所差异。这与专科范畴的差异有关,尤其疾病症状护理的三级指标的重要性评分为满分,提示了儿童康复疾病护理的重要性。此外,引导与泛化能力也是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与其他康复护士区别之一,这与国外发育障碍护士的工作特点一致,要求能运用暗示、表扬、制定规则等方式引导和支持孩子日常生活活动自主[12],这也提示了本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符合儿童康复护理发展实际。
沟通协调能力的权重为权重排第二的核心能力,提示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要具备较高的沟通协调能力。根据秦静等[13]的调查,患者认为康复专科护士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应为协调沟通能力,而特殊儿童的家长的抑郁与焦虑水平也比正常家长高[14]。因此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不仅要掌握与残障儿童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也要能对家长进行心理疏导。此外,残障儿童由于智力、运动等功能的缺陷,不能及时反馈自身的感受,专科护士要具备评判思维能力,能观察与判断患儿的病情,防范风险与意外的发生。专业发展能力则要求个体具有较高的专业标准,对推动学科专业发展具有重要贡献[15]。最后,本研究认为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也要具备教育咨询能力、领导管理能力以及伦理与法律实践能力,这与Hamric高级实践护理模式提到的高级实践护士要具备的核心能力相一致。综上,本核心能力评价体系能结合理论与临床实际,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访谈法、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包含8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79个三级指标的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能够为培养、选拔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提供依据。但本研究构建的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尚缺乏用于验证指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实证研究,因此下一步课题组将在临床培训中运用本研究成果,并在实践中进行修订与完善儿童康复护理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儿童康复领域培养符合本岗位执业能力要求的专科护士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