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编辑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 2021 年5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 加强基础研究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要加快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面临的实际问题中凝练科学问题, 加大基础研究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对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实行税收优惠,鼓励社会以捐赠和建立基金等方式多渠道投入,形成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 2023 年2 月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基础研究纳入科技工作重要日程,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政策支持,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
当前,安徽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刚刚召开的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立足安徽发展的历史方位、 时代坐标和战略定位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明确了今后五年安徽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我们必须牢牢把握“下好创新‘先手棋’”的要求,锚定加快建设自立自强的科技强省的目标, 提出了坚持将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旗帜性抓手, 在国家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使命上展现更大作为。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础研究的系列论述精神,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按照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的部署,我们要深入实施安徽省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 聚焦数学与应用研究等六大“引领”基础研究领域、人工智能等六大“倒逼”应用基础研究领域,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企业基础研究能力,加快贯通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链条, 推动安徽在基础研究领域产出更多重大标志性成果,以高水平基础研究支撑引领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
凝练基础研究关键科学问题是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的关键。围绕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提出的重点领域和研究方向,通过羚羊工业互联网、科技厅网站、专家座谈会等渠道进一步征集,丰富基础研究选题,依托专业机构和科技专家库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世界科技前沿、经济社会发展等进行分类凝练。发挥省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指导作用, 加强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和遴选评估,优化编制“引领”“倒逼”两大清单。
改革基础研究投入方式是推动高水平基础研究的重点。建立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 优化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机制,按照“学科建设+基金项目+人才团队”有组织科研范式,减少资助项目数、增加资助强度。进一步完善多元化基础研究投入机制,完善企业参与基础研究引导机制, 做优企业与省自然科学基金设立的联合基金或独立建立基础研究基金。鼓励安徽企业以捐赠、联合资助等方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与科研院所、科技人才建立基础研究长期投入和利益共享等合作机制。 落实国家支持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税收优惠政策, 制定完善安徽企业基础研究投入奖补政策。 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科技创新和基础研究专项贷款支持。
改革基础研究支持模式是优化高水平基础研究的路径。完善分类资助和持续支持机制, 针对涉及国家战略需求的科学问题,采取省自然科学基金及联合基金“一事一议”支持,鼓励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研究, 积极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联合基金支持。针对来源于世界科学前沿的科学问题,建立竞争择优机制, 设立8 到10 年甚至更长周期的基础研究项目,持续稳定支持。针对来源于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基础科学问题,突出企业主体,加强成果集成,完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协同攻关机制。
完善人才培养和评价激励机制是支持高水平基础研究的引擎。 推动基础研究逐步实现由支持项目为主向支持以人为主转变, 构建与基础研究规律相符合的科研组织模式和绩效评价体系。实施战略性基础研究计划,实施100 项左右重大基础研究项目,重点培育国家及省杰青优青团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支持省杰青优青项目,通过长周期持续扶持,挖掘培养一批青年科技人才。 充分赋予科研人员在研究选题、 技术路线、经费使用等方面的决策权,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
完善基础研究支撑环境是保障高水平基础研究的基石。加快仪器设备、材料、软件国产化替代科技攻坚,支撑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 加强科研学风作风建设,推动安徽高峰培育学科建设,支持建设若干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深化国际基础研究合作,积极牵头和参与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支持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科技组织联合国外组织合作开展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