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新时代”——开放的中国美术馆

2023-10-17 22:40海兵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八大山人中国美术馆策展

海兵

1963年5月23日,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1周年纪念日,中国美术馆建成开放,毛泽东同志题写馆名。今年,在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美术馆老专家老艺术家回信,提出“努力打造新时代人民群众欣赏美术佳作、提升文化素养的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殿堂”。5月23日,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座谈会,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并讲话。同日,由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实施的“202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启动仪式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其后,“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览”开幕,近六百件馆藏精品现身展厅,包含“致敬经典”“墨韵文脉”“塔高水长”“美美与共”四项主题展览,分别展示馆藏经典作品、中国写意艺术、红色美术传统及中外文明交流成果。

丰富的展览吸引了观众,6000人预约上限日日爆满,部分主题展览延长展期。其中,展期最长的是“墨韵文脉——八大山人、石涛与20世纪以来中国写意艺术展”,入选了“2023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是本展出季的首展。展览由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四川博物院、广州艺术博物院、八大山人纪念馆主办。策展从学术视角聚焦中国写意艺术,联结以清初八大山人、石涛为主的古代画家写意作品和现当代具有写意精神、写意水准的艺术家及其作品,阐释中国写意艺术的文脉流变。八大山人眼高百代、画风孤傲倔强,石涛至法无法、画法离奇苍古。他们的作品继承前人、底蕴深厚,关联现实、个性鲜明,艺术面貌独特,透射出强烈的情感色彩,极富感染力,是中国写意艺术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时具有独特创造力的代表。清初,他们为陈陈相因的文人画坛带去勃勃生机,今天,他们独具创新性的个性化表达仍是美术史上不朽的典范。竹,是二人创作元素中一个重要的交汇点,三百多年前,两人遥相呼应、隔空合作《兰竹图》,此次六馆联合办展,《兰竹图》千里而来,为五楼中心展厅用鸟鸣声营造的中国传统山水花鸟意趣平添一抹南粤竹韵。

墨韵文脉,延展在画作中,也蕴藏在画作外。细读展品说明牌,八大山人《秋窗竹韵图》《鹤鹿凫雁图》、石涛《江干访友图》、郑燮《兰竹》等都是“1964年邓拓捐赠”。当年,邓拓同志将个人收藏的145件(套)古代绘画作品捐给中国美术馆,其中北宋苏轼《潇湘竹石图》,迄今为中国美术馆馆藏最古画作。近千岁的绢本水墨画并后世题跋及收藏钤印构成的932厘米长卷,此次入列“致敬经典”主题展,铺展在1号圆厅正中央,与其他馆藏经典作品一同参加馆庆。2022年,中国美术馆曾举办“斯文传古风——邓拓捐赠古代绘画精品展”,策展挖掘捐赠作品中的“竹石”意象,叙事突出“潇潇竹、磊磊石”,同时展出一批文献,其中有邓拓同志1960年所作七律:“八百年间古帝都,石梁秘籍继河图。丹青旧迹嗟零落,翰墨奇缘意惋愉。心爱斯文非爱宝,身为物主不为奴。人民艺术新天地,展望方来万里途。”古风悠远,写意精神,伴着作者挚爱的潇湘竹、秋窗竹,轻拂望者的眼、观者的心。

展厅里的展品,多数出自馆藏。中国美术馆藏品总计十三万件,其中三万件来自1200余位捐赠者,每一项捐赠背后都有故事,每一位捐赠者的名字都被感念。此次馆庆系列展览中最醒目的两块展板,赫然矗立在一楼大厅,高逾层楼的橙红色展板上“1963—2023向国家捐赠作品的捐赠者名录”整齐排列,大多是汉字,也有英文、法文、俄文、德文……大厅两侧通向展室的连廊墙面被巨大的棕色展板覆盖,9800余人的“中国美术馆馆藏作品的艺术家名单(1963—2023)”按照汉译名汉语拼音排序并注明外国籍。名单墙上,艺术家纵越千年、横跨万里汇聚,若万人群像;文脉延展狂野、倔强,如竹根生长;人类文明发展的勃勃生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辉煌、古今中外无数具体而微的艺术奉献在此具象。

展厅里也有外借展品。目前全国有七百多家美术馆,展品互换、借展、巡展等方式提升了美术资源利用效能。“塔高水长”主题展的展品以馆藏为主,兼及外借重点作品。策展主旨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长征部分,精选六十余件长征题材的馆藏作品,与中国美术馆组织创作的《长征组雕》共同展出。延安部分,展出百余件作品,既回望红色美术传统,展示延安木刻、延安摄影在反映革命斗争和根据地民主生活、生产劳动方面的创造,也展示新时代美术家赞颂延安精神、讴歌时代和人民风貌的作品。其中,毛泽东同志为刘岘同志的木刻作品题词引观众驻足——“我不懂木刻的道理,但我喜歡看木刻,刘岘同志来边区时间不久,已有了许多作品,希望继续努力,为创造中华民族的新艺术而奋斗。”

红色美术传统贯通在展厅内外。1958年,中央决定在首都兴建一批公共建筑,作为文化标志的“中央美术展览馆”位列其中,总指挥周恩来同志对建馆设计提出了要求:古今中外,一切精华,皆为我用。他提议:作为首都公共建筑,应具备城市园林的功用,为群众提供休闲场所,在主楼前设计长廊并竹林。2011年,全国公益性文化单位免费开放政策实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开启“免费时代”。如今,长廊、竹林仍在,已成为户外“中国美术馆雕塑园”的一部分,竹荫下、竹影边安放了百余件适宜户外展陈的馆藏雕塑作品,陈独秀、李大钊、向警予,蔡元培、鲁迅、朱自清,齐白石、潘天寿,达尔文、霍金……在园中凝望。长廊外添置了桌椅,廊内廊外时常有观众坐定下来,与竹林、与雕塑静静对视。

雕塑园里,还有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瓦多·达利的雕塑《圣塞巴斯蒂安》。这座雕塑与“美美与共”主题展的七十余件(套)展品都来自馆藏近四千件国际艺术品。“美美与共”的策展从“现代之路”“意蕴丝路”两个角度展示中国美术馆藏国际美术作品。布展充分发挥美术馆叙事的开放性特点,展现世界各地艺术的差异性。个体展品间迥异的艺术风格、自然的视觉语言反差,让观众在一步千里、跨越时空中直面人类文化的多元,体味造型艺术中异质而共通的传情达意,提升对同中之异的包容、对异中之同的洞察。

开放、包容内蕴于策展、布展,也体现在中国美术馆的公共服务理念中:展厅墙面只有展品,没有各种禁令标识,如果有人打扰他人观展,会有工作人员举起提示牌从提示对象近前走过,如果没有解决问题,便再次走过;“艺术教育空间”在展出公共教育项目的作品,“我画中国美术馆藏品”的临摹者来自中小学、少年宫,六七岁的作者用画笔传达着自己的审美;已有17年历史的志愿者团队活跃在展厅导赏、资料整理、宣传、翻译、摄影、设计工作中,他们用并不职业的笑容感染着大家……

花甲之年,中国美术馆活力依旧。开放,让更多的人、更多的美术作品有机会相遇在美术馆,让美绽放在新时代。

猜你喜欢
八大山人中国美术馆策展
建构八大山人研究的知识谱系
——评朱良志先生《八大山人研究》(第二版)
清·八大山人《湖山泛舟图》
品读文与画
——中国美术馆藏文学插图精品展
如镜取影 妙得神形
——中国美术馆、南京博物院藏明清肖像画展
同心协力写丹青
——中国美术馆藏书画界全国政协委员美术作品广西展
关于策展
八大山人作品欣赏
2017 艺术策展人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