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华
技法指导
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部分组成,就论证方式而言,可分为立论和驳论。立论是直接阐明论点,驳论则是通过反驳对方论点来阐明自己的主张。驳论文关注的是某个观点是不正确或是不完全正确的,其思维模式是质疑思维、逆向思维和理性思维。
如今的高中语文非常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的培养。驳论不仅是一种论证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法。加强对驳论的认知和实践对语文素养提升大有益处。
写驳论文时,需注意:
一、驳论的针对性
驳论的作用在于“破”,所谓不破不立,行文时可旗帜鲜明地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也可间接反驳对方的论点。间接反驳又分归谬法和反证法。归谬法是就对方的论点进行合乎逻辑的引申,使之露出马脚,由此进行反驳;反证法是通过证明与对方相对立的论点是正确的,来驳倒对方。
根据对象,反驳主要有三种:
1.驳论点,石破天惊逗秋雨。
反驳中心论点,如苏辙的《六国论》的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胜,弊在赂秦”是通过反驳论点抛出自己观点的。作者先否定了时论中最为流行的两种观点,接着提出“弊在赂秦”的观点,可谓干净利落、掷地有声。反驳分论点,如毛泽东的《反对党八股》中为了彻底批判“党八股”,列举了党八股的八条罪状,然后条分缕析,一一批驳,不留余地,势如破竹。
2.驳论据,铁证未必如山稳。
论据是支撑论点的依据,只要揭露对方的论据是虚假的,也就驳倒了对方的论点。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都可能存在知识性错误、与论点间的逻辑断裂、观点武断狭隘等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揭露这些问题,进而逆推观点的谬误。驳论据运用得当,可事半功倍。
3.驳论证,注重逻辑找错误。
驳论证是驳论的高级形态,不太好把握和运用,需要我们熟练掌握和运用逻辑学、哲学原理等。逻辑常见的谬误有条件混乱、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我们需要具体分析其论证存在的逻辑错误,指出他人论证的纰漏,进而推翻其论点。
此外,综合驳论是驳论的最高境界。见缝插针,灵活运用。比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中先辛辣地批判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在抛出“拿来主义”的观点和做法之后,作者并没有按常规一“立”到底,而是驳斥三种错误拿法(虚无主义、逃跑主义、投降主义),紧接着指出正确做法是“占有、挑选、创新”,两次破立,观点更牢固。
二、驳论的条理性
驳论可以分四个写作步骤进行:“树—辨—驳—结”。“树”就是摆出敌论,树靶子;“辨”就是辨析敌论中包含的合理成分,同时指出其弊端和漏洞;“驳”就是探根源,驳斥敌论,立好己论;“结”是做结论。
1.树靶子。
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概括性的语言,将所批驳的论点复述一遍,并指出其弊端;二是摘抄材料的关键语句,然后对准靶子,进行驳斥。
2.辨要害。
分析敌论的要害,充分揭露、详细剖析其本质。如佳作《开卷未必有益》中的一文段:
开卷真的有益吗?这要看我们读什么书、为何读和怎样读。读好书有益,读不好的书则贻害无穷。所以,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这种说法,肯定其有益的一面,也要认识到其有害的一面。
3.驳论点。
可直接批驳敌论,也可采用归谬法、反证法進行批驳,联系实际,用事实说话,用理论证明。如佳作《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中的一文段: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这些都没有正确处理好劳动与学习、科技、他人的关系。试想,如果人人都不劳动,吃穿从何而来?祖国的复兴大业怎么完成?
4.做结论。
议论虽分立论、驳论两种,二者却是辨证统一的。在驳论文中,一般在批驳错误论点的同时,阐明正确的观点,做到破中有立、立中总结。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如今社会上仍有一部分认为读书根本没有什么用!理由是读再多的书,也得为老板打工,而不少老板读的书很少,甚至是文盲。
对于“读书无用论”你有什么看法和感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习作
腹有诗书气自华
魏安鸿
胸有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乃安身立命之本,正如欧阳修所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可是,如今的社会居然有人感叹:“现在这个社会,读书根本没有什么用!读多少书还不是照样给老板打工。”这种言论令人瞠目结舌。读书仅仅是为了赚钱和体面吗?很多企业家不也曾就读于著名学府吗?他们只是在不同的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罢了。由就业得出读书无用论,是对读书价值的错误认知。
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刮起一阵浮躁、功利之风,让一些人认为“读书无用”。不可否认,高学历可能不会带来高利益和高地位,这是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的重要原因。我不否认,一些人不读书也能过得很好,但这样的人只占少数。如果单以此界定读书无用,是不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呢?如若读书真的无用,那么人人皆不读书就能心想事成吗?若不读书,很多人连心仪的工作都找不到,更何谈为国家作贡献?若不读书,社会便会停止发展,人类便会停止思考,文明便会停止创新。高材生给老板打工,只是选择在适合自己的岗位创造价值。
读书能净化心灵,修身养性。读书能让人说话有理、处事有余、为人有度;能开阔眼界、改变命运。古有范仲淹、宋濂等人凭借读书考取功名,成就不凡;今有无数“小镇做题家”通过读书,逆袭成功。“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中国科学院2017届博士毕业生黄国平论文的致谢部分曾“刷屏”网络。从读书交不起学费的山坳穷学生到小有所成的计算机博士,他把读书当成唯一的信念,追着光,靠近光,成为光。读书,改写了他的命运。
读书亦能治国平天下。古有诸葛亮勤奋读书而有经天纬地之才,今有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国家科技发展遇到芯片卡脖子问题,正是那些胸怀抱负的读书人,勇挑民族重担,他们潜心研究的是芯片,是人民的希望,是国家的前途。读书使当代青年“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腹有诗书气自华,劝君多读书,读好书,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愿吾辈青年借读书之力,凌云直上,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湖北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
点评
本文开篇提出论点,接着树立靶子——“读书无用论”,然后分析错误观点形成的社会原因,再采用归谬法和例证法指出了“读书无用论”的荒唐可笑,又采用反证法和例证法,指出了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净化心灵、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作文的可贵之处还表现在作者时时不忘青年学生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