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佳祺
北京两届奥运会都将玉运用于奥运奖牌的设计中,这充分展现了玉文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璞玉浑金”“宁为玉碎”“化为玉帛”,或用来形容人的淳朴善良,或用来形容人的高尚气节,或用来形容人的团结友爱,说法不同,相同的是都是“以玉比德”。“玉”这一有形之物与“德”这一无形之物被中华民族智慧地联系在了一起,具有了独特的精神内涵,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华玉文化”。中华玉文化之所以能延续千年,不仅仅是因为它象征着高尚的品德,更是因为在不断的社会变迁中,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赓续不断的精神坐标,一定要传承下去。
“玉汝于成”,磨难韧性。
“玉汝于成”,出自《诗经·大雅·民劳》,告诉人们应像打磨璞玉一样磨炼自己的韧性,于逆境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取得成功。鲁迅先生的作品言辞犀利,因此常常遭到当时的统治者的打压和迫害,但他并没有屈服,而是以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艰难困苦,成为了中华民族“玉汝于成”的精神典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的中国,历经无数个至暗时刻之后,始终坚韧无比。这些都是美玉精神的体现,也是美玉成为中国人精神支柱的彰显,具有无法衡量的精神价值,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中国人民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涵养品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惧艰苦、正己身、善万物、谋发展。
“温润如玉”,修炼品性。
孔子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意思是如美玉般温和柔润且有光泽,多用以比喻人的品性、容色或言语的温和柔顺。中华儿女身上“温润如玉”的品行,展现了人格魅力,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周恩来为人儒雅,待人接物文質彬彬,真可谓“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以至于联合国第二任秘书长哈马啥尔德说:“与周恩来相比,我们简直就是野蛮人。”张桂梅校长;足足行走了11万公里的家访路,春风化雨,让大山中的女孩重还校园,其身上“温润如玉”的品性,令人肃然起敬。也正是因为“温润如玉”的品性,让我们的国家在风雨飘摇中砥砺向前,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玉包含着诸多的精神内涵,已化作了我们的基因,代代相传。
君子当如玉,谦良恭谨。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深刻理解中华玉文化中包含的精神,将其作为精神坐标,指导我们的人生,传承美玉精神,绘就时代的华章。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
点评
作文开篇以材料引出话题,然后对中华玉文化传承千年的原因做了阐述,顺势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两个成语入手,论述了玉文化的两个精神内涵,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结构清晰,论点突出,举例恰当,具有说服力,说理透彻,逻辑清晰,展示了作者较强的论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