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张允岭治疗眩晕用药规律研究

2023-10-17 03:45刘红喜梁晓石静资魏竞竞申伟付国静刘悦王柳丁指导张允岭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3年10期
关键词:竹茹石菖蒲天麻

刘红喜 ,梁晓 ,石静资 ,魏竞竞 ,申伟 ,付国静 ,刘悦 ,王柳丁 ,指导:张允岭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眩晕是机体空间定位障碍而发生的一种运动性错觉或幻觉,可分为中枢性眩晕、周围性眩晕、全身疾患导致的头晕、精神心理性眩晕[1],临床表现常以眼前发黑或视物模糊、感觉自身或外物旋转、站立或行走不稳等为主症[2-3]。目前,眩晕治疗多采取对因与对症相结合的治疗模式,但因眩晕牵涉疾病广泛及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目前仍有一定局限性。中医学基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善于全程管理,综合干预,在缓解疾病症状、延缓疾病进程、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研究显示,中医药治疗眩晕具有改善动脉血流、缓解头晕症状、提高总有效率等作用[4-6]。

张允岭教授为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岐黄学者、首都名中医,从事中医脑病诊疗工作3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擅长诊治神经内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本研究收集并筛选张允岭教授治疗眩晕的门诊病历处方,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张允岭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和处方思路,为眩晕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2017年9月—2020年12月张允岭教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脑病科专家门诊及特需门诊治疗眩晕患者的病历。

1.2 筛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治疗眩晕的门诊中药处方;②门诊病历处方中医诊断为眩晕;③中药处方类型为中药汤剂或颗粒剂。

1.2.2 排除标准

①重复的门诊处方;②中药给药途径为外用;③合并治疗其他急危重症的处方,如恶性肿瘤、急性脑血管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等。

1.3 数据规范与录入

按照《中药学》[7]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8]对纳入处方的药物名称进行规范。将符合筛选标准的中药处方录入Excel2019,双人进行数据审核并规范数据,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2.3.5(http://www.yiankb.com)进行数据录入。录入数据由一人完成,另一人核对,确保数据无误。

1.4 数据分析

运用古今医案云平台2.3.5进行数据处理,使用平台中数据挖掘板块对纳入的中药处方进行药物情况分析。统计纳入研究的药味数、总频次、药物频次;依据《中药学》[7]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8]对药物性味归经、功效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方剂识别,设定相似度≥10%,分析常用处方思路;通过关联分析,设置支持度≥0.20、置信度≥0.80、提升度>1.0,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药物关联[9];通过聚类分析,以分组距离>16为界将其聚类分组,分析中药处方的用药分类[10-11];通过多尺度的backbone复杂网络算法,设置置信度≥0.6、边权重≥180,筛选中药核心组方[12-13]。

2 结果

2.1 药物纳入情况

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张允岭教授治疗眩晕的门诊中药处方496首,涉及184味中药,药物总频次为8 532。

2.2 药物频次

对处方组成药物使用频次进行统计,前10位药物分别为白术、法半夏、川芎、黄芪、天麻、竹茹、豆蔻、远志、石菖蒲、白芍,前40位药物见表1。

表1 496首张允岭教授治疗眩晕中药处方常用药物(前40位)

2.3 性味归经

对处方组成药物的性味归经进行统计:药性以温最多,其次为平、微寒、寒等;药味以甘最多,其次为辛、苦、酸等;归经以肺经最多,其次为脾经、肝经、胃经、心经、肾经等。见表2~表4。

表2 496首张允岭教授治疗眩晕中药处方药物药性分布

表3 496首张允岭教授治疗眩晕中药处方药物药味分布

表4 496首张允岭教授治疗眩晕中药处方药物归经分布

2.4 药物功效

对处方组成药物的功效进行统计,使用频次前10位的药物功效为燥湿化痰、平抑肝阳、祛风止痛、清心除烦、燥湿利水、健脾益气、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活血行气、息风止痉,见表5。

表5 496首张允岭教授治疗眩晕中药处方药物功效

2.5 方剂识别

对处方组成药物中使用频次居前20位的高频中药进行方剂识别统计,分析张教授临床治疗眩晕的处方思路。结合临床实际辨治处方,设定相似度≥10%,可获得35首经典处方,相似度居前10位者分别是十全大补汤、托里消毒散、人参养荣汤、归脾汤、泰山磐石散、升阳益胃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八珍汤、当归饮子、三痹汤。见表6。

表6 496首张允岭教授治疗眩晕中药处方方剂识别(相似度≥10%)

2.6 药物关联分析

对处方组成药物进行关联分析。根据关联规则,支持度表示2种药物同时出现的频率,置信度表示一种药物出现的前提下另一种药物出现的概率,提升度表示关联规则中2种药物的相关性,提升度>1.00且越高表明正相关性越强。本研究设置支持度≥0.20、置信度≥0.80、提升度>1.0,筛选出21个药物关联,如“法半夏-白术”“川芎-白术”“天麻-法半夏”等,见表7。

表7 496首张允岭教授治疗眩晕中药处方药物关联规则(支持度≥0.20,置信度≥0.80)

2.7 药物聚类分析

对处方组成药物使用频次≥100的28味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距离类型为欧式距离,表示多维空间的点点之间的几何距离,聚类方法为最长距离法,表示类与类之间的距离为二者之间2个最远样品间的距离。根据聚类结果,结合张教授临证用药实际情况,以分组距离>16为界将其聚为6类,可客观反映出张教授辨治眩晕用药分类。第Ⅰ类:豆蔻、远志、石菖蒲;第Ⅱ类:川芎、黄芪;第Ⅲ类:竹茹、白术、法半夏、天麻;第Ⅳ类:甘草、白芍、龟甲;第Ⅴ类:陈皮、太子参、钩藤、葛根、泽泻;第Ⅵ类:黄连、山药、酸枣仁、茯神、枳实、合欢花、百合、香附、牡丹皮、栀子、淡豆豉。见图1。

图1 496首张允岭教授治疗眩晕中药处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前28味)

2.8 复杂网络分析

复杂网络分析是一种基于统计模型的显著边发现方法,可抽取核心的处方网络,留下在有权网络中认为是重要的边,而边的节点便是核心处方组成药物,依次相互连接,构建出一个立体三维的核心方药组成。本研究基于多尺度的backbone网络算法,设定置信度≥0.60、边权重≥180,可筛选出张允岭教授治疗眩晕的核心组方为:白术、法半夏、川芎、天麻、竹茹、黄芪、远志、石菖蒲。见表8、图2。

图2 496首张允岭教授治疗眩晕中药处方药物复杂网络(置信度≥0.60,边权重≥180)

表8 496首张允岭教授治疗眩晕中药处方药物复杂网络分析(置信度≥0.60,边权重≥180)

3 讨论

在筛选出的张允岭教授治疗眩晕的中药处方中,涉及184味中药,使用频次居前10位者分别是白术、法半夏、川芎、黄芪、天麻、竹茹、豆蔻、远志、石菖蒲、白芍。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化浊,张教授认为,眩晕发作与中焦脾胃运转功能失调相关,通过白术健脾,可增强脾胃运转,升清化浊,滋养脑窍,如《本草思辨录》言“白术除脾湿,固中气,为中流之砥柱”,《本草便读》言“白术之性气温而燥,能补脾而资其健运,脾健则运化有权,诸病皆愈耳”,白术有效成分可有效改善胃肠功能、调节肠道菌群、维系脑肠平衡、保护神经活性[14]。张教授认为,法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散结,可祛除脑窍痰浊,如《神农本草经》言其“味辛,平,主头眩”。川芎活血化瘀、祛风行气,张教授认为,其可疏通脑窍气血,升清注阳以止眩,《药性切用》言其“升清阳而开诸郁”。黄芪具有健脾益气、升举清阳之功,《本草易读》言其“补虚弱,益元气,壮脾胃”,可充养脑窍清气。天麻息风止痉、祛风化痰,《本经逢原》言“诸风掉眩,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治”,张教授认为,天麻为主治眩晕的专药,可随症加减,眩晕多由风邪上扰,而风为百病之长,夹杂诸邪,其中风痰胶着,缠绵不解,易致头晕目眩,故当以天麻祛风化痰,同时天麻具有补益之功,以扶正祛邪,研究显示,天麻有效成分可作用于多个靶点,具有抗炎、抗氧化、调控信号通路、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以发挥治疗眩晕的作用[15-16]。竹茹化痰除烦,《本草分经》言其“除上焦烦热,兼清肝火”,可清解脑窍痰郁化火内扰心神。豆蔻芳香化湿、行气温中,《本草纲目》言其“味薄气厚,轻清而升”。远志祛痰散邪、安神开窍,《神农本草经》言其“除邪气,利九窍”。石菖蒲化湿开窍、安神醒神,《药性切用》言其“芳香气散,力能通心利窍,开郁豁痰”,张教授认为,眩晕多见痰湿蒙窍者,豆蔻、石菖蒲、远志等药以其辛温芳香之性,可化浊开窍、祛湿化痰,对痰湿痹阻脑窍所致的眩晕具有明显疗效。白芍滋阴养血、柔肝平阳,张教授认为白芍配伍黄芪以益气养阴、扶正固本,同时反佐辛温苦燥之药在祛邪之余防耗损阴血。可见,张教授善于引经据典,勤求古训,传承发展,治疗眩晕辨证选药,功效明确,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

对处方组成药物的性味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药性以温为主,其次为平、微寒、寒、凉等,药味以甘为主,其次为苦、辛等。张教授认为,治疗眩晕选药当以辛温祛邪、甘平扶正、苦寒燥湿、化痰清热为指导,因眩晕病机多虚实夹杂,当注重药物的协调配伍,扶正祛邪相互兼顾。在药物归经上,五脏归经皆有涉及,同时牵涉胃腑。张教授认为,眩晕发作虚实相兼,气血亏虚,痰湿瘀滞,风邪扰动,皆相互关联,而诸风掉眩责之于肝,百脉气血责之于肺,诸湿痰结责之于脾,心神不宁责之心,髓海脑窍责之肾,水谷之海责之胃,故当其有所失调,皆可牵引而发,脑窍失衡,眩晕发作,故论治当有机协调,综合辨证施策,如从肺论治当培土生金、金水相生、佐金平木[17],从肝论治,当疏肝健脾胃、清肝泻心肺、养肝补心肾[18],从脾论治当运脾转枢、健脾化湿、醒脾祛瘀、调脾理肾、疏肝健脾[19-23],从心论治当补益心气、理气活血、芳香开窍[24],从肾论治当补肾填精、补肾活血等[25-26]。处方组成药物的功效分析发现,燥湿化痰、平抑肝阳、祛风止痛、清心除烦、燥湿利水、健脾益气、活血行气、息风止痉、补气升阳等功效使用频次较高,运用较为广泛。张教授认为,眩晕论治注重从痰湿瘀滞、风邪扰动、气血不足等病机论治,同时要善于调肝理脾宁心,综合辨治。通过对高频中药进行方剂识别分析,获得35首经典处方,张教授认为临床辨治眩晕要有机结合经典处方与临床实践,灵活选方化裁,要善于选用从气血亏虚、心脾两虚、脾虚湿阻、痰湿中阻、肝郁脾虚、湿浊痹阻、阴虚风动等病机辨治眩晕的方剂,可有效提高眩晕的辨治疗效。研究显示,相关方剂在眩晕的临床治疗与机制研究中确有疗效,如归脾汤[27]、升阳益胃汤[28]、半夏白术天麻汤[29-30]、八珍汤[31]、柴胡疏肝散[32]、补中益气汤[33]、三甲复脉汤[34]等,均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对筛选出的眩晕中药处方药物进行关联分析,发现药物关联有法半夏-白术、川芎-白术、天麻-法半夏、天麻-白术、竹茹-法半夏、黄芪-白术、竹茹-白术、石菖蒲-远志、栀子-淡豆豉、天麻-钩藤等,关联药物功效配伍涉及健脾化痰、健脾活血、祛风化痰、祛痰化湿、益气健脾、化浊开窍、解郁除烦、息风止眩等,其中法半夏、白术、天麻关联频次较高。研究显示,上述关联药物配伍而成的经典处方在治疗眩晕方面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优势,如半夏白术天麻汤有效成分槲皮素、山柰酚、豆甾醇、天麻素等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参与活性氧代谢、氧化应激等,从而发挥治疗眩晕作用[35]。对眩晕中药处方组成的高频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聚为6类。张教授认为,第Ⅰ类以豆蔻、远志、石菖蒲组成,可燥湿化痰、化浊开窍,治疗痰湿痹窍型眩晕;第Ⅱ类以川芎、黄芪组成,可益气活血,治疗气虚血瘀型眩晕;第Ⅲ类以竹茹、白术、法半夏、天麻组成,可祛风化痰、健脾化湿,治疗脾虚湿阻、风痰上扰型眩晕;第Ⅳ类以甘草、白芍、龟甲组成,可滋补肝肾,治疗肝肾亏虚型眩晕;第Ⅴ类以陈皮、太子参、钩藤、葛根、泽泻组成,可益气升清、息风渗湿,治疗气虚风动、清阳湿困型眩晕;第Ⅵ类以黄连、山药、酸枣仁、茯神、枳实、合欢花、百合、香附、牡丹皮、栀子、淡豆豉组成,可疏肝解郁、透热除烦、养血安神,治疗肝郁气滞、心神不宁型眩晕。此外,对处方组成的药物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筛选出张教授治疗眩晕的核心组方为:白术、法半夏、川芎、天麻、竹茹、黄芪、远志、石菖蒲。该处方由8味高频中药组成,均为临证治疗眩晕的核心药物,张教授认为该方论治眩晕标本兼顾,补虚泻实,紧密围绕眩晕核心病机进行论治,以白术、黄芪、天麻健脾益气、补益肝肾,扶正固本,以法半夏、白术、天麻、竹茹燥湿化痰、息风止眩,以黄芪、川芎益气活血、理气化瘀,以石菖蒲、远志化浊开窍,醒脑安神。可见,张教授治疗眩晕的核心处方配伍严谨,理法精妙,论治合理,可为眩晕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4 结语

本研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张允岭教授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进行总结分析,探索处方组成规律,提取核心处方,同时结合张教授治疗眩晕的临证体悟与用药经验,为深入学习和传承张允岭教授治疗眩晕的学术思想提供有力支撑,对眩晕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今后将基于前期用药规律挖掘,举办学术经验访谈,结合眩晕古今文献,引入更加多元的数理统计学方法进行眩晕病证分类研究,同时开展核心处方的临床与试验研究,赋予其现代科学内涵,为眩晕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规范的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指导。

猜你喜欢
竹茹石菖蒲天麻
经典名方橘皮竹茹汤历史文献考证与分析*
以《中国药典》为引考证竹茹止血功能
你知道食天麻会引起“药驾”吗?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石菖蒲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析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总裁出场自带水军
石菖蒲挥发油SFE-CO2萃取工艺的优化
石菖蒲生甘草护听力
萆薢、石菖蒲药 对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最佳配伍比例的药效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