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针颗粒治疗仔猪黄白痢的效果研究

2023-10-17 12:29王方明杨海涵贺永忠刘丽彬胥世洪
四川畜牧兽医 2023年9期
关键词:马齿苋白痢口服液

冯 兴,王方明,杨 宁,杨海涵,贺永忠,刘丽彬,胥世洪*

(1.成都乾坤动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1130;2.四川省新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 成都 611137;3.广元市贺永忠动物药业有限公司,四川 广元 628021;4.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农业农村局,四川 遂宁 629000)

仔猪腹泻是影响猪群生产的一种常见性多发病,临床表现为猪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等,流行特征表现为发病急,传播快,各年龄段猪和不同品种的猪群都有易感性,但对哺乳仔猪的危害性更大,1周内的仔猪一旦发病,死亡率往往可达80%~100%[1]。由于兽医临床长期不规范用药,造成大量耐药菌的产生,这给临床控制该类疾病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中药具有纯天然性、毒副作用小、残留少等优势,是抗生素的最佳替代品之一[2]。

马齿苋含去甲肾上腺素、东莨菪亭等,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主治热毒下痢等各类细菌性腹泻[3]。三棵针含小檗碱、小檗胺等多种生物碱,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湿热泻痢,热痢便血。本试验对由马齿苋和三棵针为基础的马针颗粒进行临床疗效研究,以评价马针颗粒对仔猪黄白痢的治疗效果,为新药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物和对照药物 马针颗粒:每颗颗粒重量约为1.0 g,相当于原生药1.5 g(含马齿苋1.0 g,三棵针0.5 g),其中盐酸小檗碱含量为2.01 mg/g。杨树花口服液:每1 mL 剂量相当于1.0 g原生药,作为一种对照药物。

1.2 试验动物 选择经确诊自然发病的仔猪黄白痢病猪80 头(3~15 日龄),品系为长白×约克杂交,体重在1.5~4.5 kg之间。由成都市温江区某养殖场提供。

1.3 试验分组 每20 头患病仔猪随机分为一组,设马针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及杨树花口服液对照组,共计4 组。按表1 设定的剂量对发病仔猪进行灌服给药,连续给药3 d,每天1次。

表1 试验动物分组及给药

1.4 临床观察指标

1.4.1 一般观察指标 仔细观察和记录各组患病仔猪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死亡情况,并记录用药后的临床症状、治愈情况。用药完成后继续观察3 d,每天记录仔猪基本临床表现,包括精神状态、食欲、粪便的稀软程度等。

1.4.2 疗效评价指标 治愈:临床表现的黄白痢症状消失,肛门周围无污物,观察3 d 无反复现象。

有效:临床表现的黄白痢症状得到部分缓解,粪便变干,无死亡现象。

无效:临床表现的黄白痢症状无明显改善,并出现仔猪死亡情况。

1.5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试验结果

临床治疗试验结果详见表2。

表2 马针颗粒治疗试验结果

高、中、低剂量组的马针颗粒对仔猪黄白痢的临床治愈率为分别为90%、90%、75%,杨树花口服液对照组的治愈率为65%,马针颗粒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仔猪的死亡率分别为5%和25%。卡方检验结果表明,马针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与杨树花口服液对照组的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马针颗粒各剂量组的疗效显著胜于对照组杨树花口服液。

3 讨论

仔猪黄白痢多是因畜体感受湿热之邪,伤及脾胃,疫毒内侵,使肠道清浊不分、水湿下注而生泄泻。西医理论认为该病是因大肠杆菌感染而引起[4]。结合中、西兽医理论,首选清热解毒、燥湿止痢,在体外具有一定抑菌效果的中药进行组方。邬苏晓等[5]研究表明,中兽药马齿苋性味酸、寒,归肝、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的功效,主治热毒下痛,兽医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家畜的各类细菌性腹泻;三棵针性味苦、寒,归肝、胃、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主治湿热泻痢、热痢便血、湿热黄疸等。刘岭等[7]将三棵针作为饲料添加剂应用于畜禽日粮中,能提高存活率,控制肠道有害菌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代替土霉素预混剂的效果。现代药理学研究也表明,马齿苋、三棵针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常见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因此,将马齿苋与三棵针组方既符合中兽医理论的辨证施治原则,也兼顾了西医理论所具有的抗菌作用,其组方依据充分、科学,也顺应国家提出的科学使用兽药抗生素,减抗限抗的要求。

4 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马针颗粒治疗仔猪黄白痢效果很好,且耐药反应小,优于杨树花口服液,马针颗粒按1.0 g/kg 体重剂量口服给药,连用3 d,每天1次,其临床疗效最好。

猜你喜欢
马齿苋白痢口服液
药食两用马齿苋
亦食亦药马齿苋
HPLC法同时测定四磨汤口服液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鸡白痢的防控
马齿苋的活性成分及在畜禽饲养中的应用
雏鸡白痢的诊断与防治
一起仔猪黄白痢的治疗与预防
仔猪黄白痢防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