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远,陈亚东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饲草饲料工作站,四川 巴中 636000)
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既是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又是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巴中市巴州区是粮食生产大县,也是“十四五”规划肉牛生产基地县。本文立足生产实际,对巴州区秸秆饲料化利用提出措施、建议,以期为巴州区建立秸秆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化发展新格局,促进肉牛产业发展带来一些思路,助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产业增值。
1.1 秸秆资源现状 巴州区位于四川省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适宜,雨量充沛,非常适宜农作物生长。2022年全区粮食生产播种面积为5.98万公顷,农作物秸秆理论产量约32.44 万吨(折算干重),农作物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巴州区是传统农业大县,2022 年确立了“巴山肉牛”为本区域农业产业第一位优势大品种,当地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是巴州区发展肉牛产业的基础,研究利用秸秆资源,加快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不仅满足了牛羊所需的青粗饲料,减少了精饲料喂量,降低了养殖成本,而且缓解了秸秆焚烧压力,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是促进农民增收,保障产业兴旺,实现生态宜居的有效途径之一。
1.2 秸秆饲料化利用方式 主要是玉米秸秆青(黄)贮、红薯藤青贮,采取壕贮、裹包青贮的方式。还有少量干稻草,饲料利用量约6万吨,利用率仅占秸秆总量的18.49%,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的空间潜力巨大。
1.3 饲草缺口大 巴州区肉牛养殖发展较快,按牛平均日粮计算,全年共需要青(黄)贮料21.38万吨,干草料5.13 万吨,酒糟22.23 万吨,粗饲料需求达到49万吨左右。笔者走访调研了13个牛场,目前存栏牛1 777头,场均136头,年需草料约0.88 万吨,其中秸秆饲料约0.5 万吨。养殖场的草料使用模式基本是:酒糟+玉米秸秆青贮+精料,或酒糟+稻草(麦秸)+精料。所用饲料均以外购为主,其中除化成镇一牛场养牛50 头,自种自收秸秆外,其他牛场很少种植青料,收储玉米秸秆青贮数量也很少。
1.4 草料价格高 各种草料到场的大体价格为:全株玉米青贮700~800 元/吨,玉米秸秆青贮480~600元/吨,揉丝打捆干稻草、干麦秸1 100~1 350 元/吨。出现养牛业饲草不足价格高,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低的现象。
2.1 秸秆收割受限 丘陵地区特殊地形地貌导致农作物种植地块小而散,大型秸秆收割机械作业操作受限,中小型养殖业主无资金实力购买大型设备。近年虽然实施了农业资源和生态保护补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但秸秆收贮点和养殖场购置的机械加工设备大多都是小型粉碎揉丝机、裹包机,运输机械也仅是三轮车、小型拖拉机,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2.2 人力缺乏 秸秆收储时,收割、捡拾、搬运、运输、装填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工,尤其是坡台田地的秸秆。人工收割后搬放至路边装车,每吨秸秆需付人工费200 元左右,增加了秸秆加工成本,且现在农村极其缺乏青壮年劳动力。
2.3 青贮加工能力小 由于机械和人力限制,在青贮壕时,揉切速度不高,人工踩压慢且不能压实,贮料时有霉烂。小型裹包机每小时只能加工20~30 包,约1~2 吨,收贮能力缓慢,一个收贮加工点在玉米秸秆收贮季只能加工几十吨,服务范围有限。
2.4 青贮质量受秸秆收购时间影响 秸秆青贮收获的季节性非常强,快速收集、处理的时间仅短短几天,如玉米,在人工摘穗后的1~5天内,收割的秸秆必须及时青贮,超过时间,叶片大部分脱落,茎秆老化,木质素大幅增加,可消化利用率和营养价值会急剧降低,所以,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项突击性工作。因收贮机械和人力限制,青贮机械配套跟不上,使秸秆收购时间过长,这就进一步导致秸秆青贮池装填过程较长,严重影响了青贮质量。
2.5 青贮窖质量差 养殖场原建的青贮壕(窖)通常质量不高,有的壕(窖)壁薄,易开裂漏气;有的地势低洼易进水;有的高度太高不利于装填和存贮;有的太窄不利于压实保存等,致使青贮效果不好甚至报废。
2.6 其他农作物秸秆利用情况 水稻秸秆是当地传统养牛沿用的粗饲料,而近年由于气候变暖,潮湿多雨,致使稻草、麦秸易发霉变质,饲料化利用较低。稻草仅极少部分晒制干草利用,而麦秸一般由旋耕机搅碎还田。
3.1 多种途径改善秸秆饲料化利用方式
3.1.1 物理处理法 晒制或烘干成干草,使用揉搓处理,对秸秆精细加工成柔软的丝状物,质地松软,能提高牛羊的适口性、采食率和消化率。也可采用压块处理,压制成高密度饼块,其压缩比可达1∶5~1∶15,这样可大大减少运输与储存空间,若与烘干设备配套使用,可压制新鲜牧草,保持其营养成分不变,并能防止霉变。
3.1.2 化学处理法 主要是氨化处理,秸秆经氨化后变得柔软,易于消化吸收,饲料含氮量可增加1倍,采食量和养分消化率可提高20%以上。
3.1.3 生物处理法 即青(黄)贮和微贮。青贮是最好的利用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保存青饲料的营养成分。还可在此基础上,通过使用含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活力较高的酶制剂及含乳酸菌接种剂的微生物制剂生产秸秆发酵饲料。
3.2 政府引领,建立秸秆收贮补助机制 依托中央省级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按照每收贮1吨饲料秸秆,补助秸秆收贮主体(企业)50~100元的政策,降低收贮成本,提高秸秆饲料生产加工者的积极性。
3.3 引进培育大型秸秆饲料生产企业 建立快速烘干线,对稻草、麦秸进行揉搓,制成草捆或压块,解决易霉变、不便贮存的问题。生产秸秆发酵饲料。利用大型秸秆加工机械,生产大规格裹包青贮料,便于贮藏和运输销售。
3.4 发动养殖主体参与收储秸秆利用 统筹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县、农村沼气工程项目等资金,结合“玉米+大豆套作”“两季玉米+一季大麦轮作”等农作物秸秆集中产生区,对牛羊养殖场(户)可根据饲养规模,补助配置相应的牧草加工设施设备,秸秆收割捡拾打捆机、揉切机、裹包机、运输车辆等,就近收贮周边村社的农作物秸秆,采取青贮(裹包、壕贮)、黄贮、干贮等方法,将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为粗饲料加以利用。这样既解决了本场冬春季节缺草的问题,又缓解了周边农户农作物秸秆处理压力。
3.5 大力开展技术推广和培训 向群众宣传秸秆饲料化利用的良好效益。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从推广实用技术入手,加强技术交流、信息传播和知识普及,提高农民综合利用秸秆技能。
3.6 做好配套建设 鼓励规模化肉牛羊养殖场配套建设青(黄)贮壕、氨化池(窖)和收储库房、储草棚等设施,配备秸秆切碎、打包、青贮等机械设备。
3.7 加大金融扶持政策,助力产业发展 利用牧草种植项目资金和涉农信贷等,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创立临时收贮周转基金,解决企业(业主)季节性突击收购秸秆造成的资金缺口,做大做强秸秆收储规模。
加强秸秆饲用宣传,利用政策扶持,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模式推进秸秆饲料化利用是解决全区养牛业饲草不足、促进“巴山肉牛”产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也是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