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德柱 呼怡玲
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社会生活经验的关联,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增设跨学科主题课程是必然趋势,也是当前体育教学变革的挑战。本文通过研究体育新课标的武术内容和戏曲内容的关联点,设计出以“武术小戏台”为案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路径,旨在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跨学科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学生在应对新环境、新变化和复杂的情境中,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打破学科壁垒,找到各学科间知识的关联点,帮助学生产生知识迁移,获得高阶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能力、关键品格。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就是要整合“跨学科”知识关联点,科学设计与实施,让学生深度学习,形成可迁移的“跨学科理解”,体验“跨学科思维”,培养“跨学科素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跨学科融合一直是学生提高运动能力、学习健康知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融合多门课程,立足于核心素养,结合课程的目标体系,设置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虽然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跨学科思维已初步尝试,但还不够系统、全面。体育与健康课程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立足大教育观、大体育观、大课程观,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学科的协同育人功能。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就是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就是要立足本学科核心素养,建立与其他学科密切相关、可迁移的知识链接,建立真实复杂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提高运动能力、学习健康知识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最终达到多学科协同育人的目标。
基于对《课程标准(2022年版)》跨学科主题学习板块的研究,结合有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每个环节分类、细化、总结,梳理出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流程(图1)。
图1 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流程图
1.梳理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创设真实、复杂的教学情境
每个学科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各学科在学科起源、发展历程、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均有可重叠之处。比如本文所研究的武术和戏曲,从有声有色的戏曲表演,到行云流水的武术套路,看似独立的两门学科,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均有交叉和重叠之处。在参照新课标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挖掘出武术与戏曲的内在联系,提炼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精心选择和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富有生活复杂情境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进行自主合作和创造性的体验,体验学科间的“梦幻联动”,敢于提出质疑,在批判中进步,在思辨中成长。
2.寻找各学科间“关联点”,形成跨学科的学习主题和说明
要多方寻找体育与健康与其他学科之间、体育与社会生活的“关联点”,充分挖掘体育与健康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优化整合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如在乒乓球教学中,可与物理、数学学科联系,计算球的内旋外旋角度、球的落点位置等;在耐久跑教学中,可融入国防教育、安全教育、音乐、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模拟“火灾脱险和救助”的真实情境,使学生了解真实火灾情境中的急救知识和处理办法,在“烈火英雄”的情境音乐中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沉着冷静的应对能力、耐久跑能力、团结协作的运动品格和树立学生保家卫国的爱国情怀。基于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跨学科融合内容,确定不同水平阶段的跨学科学习主题及说明。例如,关羽既是忠义仁勇的武将,又是勇猛威武的戏曲人物,笔者以关羽为武术和戏曲课程内容的“关联点”,设计了不同水平阶段的“关云长”学习主题示例(表1)。
表1 “关云长”学习主题示例
3.确定活动目标和实施过程
围绕跨学科主题学习核心素养,体现各学科课程综合性质和理念,立足大学科观,从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三个维度来确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目标。从学习任务、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活动意图四个方面去确定跨学科主题的实施过程。聚焦活动目标,精心设计有梯度的学习任务。在真实情境下,实施小组合作,创新驱动完成阶梯性任务,教师通过指导、引导、提示等方式,把课堂交给学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4.综合评估
活动目标是否达成、活动内容是否得当、活动过程是否有效,都要通过教学评价做出综合评估。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过程时就要有预见性,明确活动意图,科学合理地设计出教师和学生全方位追求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确保体育与健康跨学科主题学习有效落地。采用多样化、全面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诊断、反馈、引导和激励,促进学生更积极的“学”与教师更有效的“教”。
本案例围绕跨学科主题学习,将中华传统体育类课程内容和艺术课程中的戏曲内容相结合,以“武术小戏台”作为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武术与戏曲的起源,自主搜集武术与戏曲的历史文化起源、武术和戏曲相关的成语及古诗词,举办“成语接龙赛”及“诗词大赛”,自主创编“戏曲武术”韵律操、模拟“武林小戏台”舞台表演,深切感受武术与戏曲碰撞所带来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综合应用武术、戏曲、美术、语文等知识与技能。以下是“武林小戏台”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表2)。
表2 “武术小戏台”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
1.育人价值
(1)通过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创编“戏曲武术”韵律操、“武林小戏台”舞台表演等形式促进学生对武术基本功和戏曲基本功中“做、打”知识技能的理解。
(2)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实践探索、组织创编、临场反应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创设“武术小戏台”的真实舞台表演情境,促进学生理解和崇尚中华传统文化,弘扬见义勇为、自强不息的尚武精神和形神兼备、声情并茂的戏曲精髓。
2.活动目标
(1)综合应用武术、戏曲、语文等知识,学习了解戏曲和武术的外在基本动作原理,基本掌握武术和戏曲的基本动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爆发和协调平衡能力等身体素质。
(2)通过真实的戏曲武术舞台情境,提高创编与策划、组织与协调、沟通与表达、表演与控场等综合实践能力。
(3)通过体验戏曲舞台真实情境,感悟戏曲人物特征、武打动作特点,以“武”会友,以“戏”育人,多感官体验,传承武术和戏曲的传统文化,弘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尚武精神,提高审美情趣,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3.实施过程
实例设计见表2。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目标,开发体育与其他多学科融合主题学习的科学形式,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和配合者,通过抛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导课堂,通过团队合作、小组质疑、集体思辨、真实体验从而有效获得能力提升。通过对武术和戏曲的跨学科融合,建立真实、复杂的舞台表演场境,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团队创编等形式,真实地体验武术和戏曲的精神内涵,学习掌握武术戏曲的相关技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武术戏曲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