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靓靓
名家引路
一
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崖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节选自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阅读心得
这是一段内心独白。作者巧妙运用心理描写,想象自己虚弱无力的身体状况,想象自己在体力耗尽后掉下山崖的情形,甚至产生了幻听,听见了自己内心的哭泣和呻吟,将“我”在悬崖上进退两难、孤立无援的心理描写得细腻真实,突出了“我”当时极端害怕又无奈的心理。
二
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遠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
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
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
(节选自彭荆风《驿路梨花》)
阅读心得
这一部分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展现了暮色降临时山的高大和绵延,用“迷茫”一词衬托了“我们”因担心天黑无处住宿而焦急、迷惘的心理。后面写忽然看见了梨树林,妙用对梨树林美丽景色的描写,渲染烘托了“我们”喜悦的心情。
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阅读心得
这一段中,母亲“挡”的动作是害怕落叶的景象引起“我”的伤感。“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通过神态描写,表达了虽然她身体不太好,但是依然希望通过赏花能让“我”快乐起来的隐忍;通过语言描写——对于“跑”和“踩”一类字眼儿的敏感,“她忽然不说了”;再加上动作描写——“又悄悄地出去了”,表现了母亲生怕刺激到“我”的谨慎小心。这段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的综合运用,生动细腻地展现了母亲内心世界的变化。
写作借鉴
写文章,心理描写非常重要,它既是展示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推动故事情节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可是,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存在但缺乏具象,所以在平时的作文中容易被忽略。如何进行心理描写呢?我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内心独白抒胸臆。内心独白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让人物直接倾吐自己的内心,如思想、情绪、感受等。通过人物的自我表述,借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丰满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
2.神态动作显心声。人的心理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其对每一个人的影响是可以通过外在的神态和动作来进行暗示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人物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心理。
3.语言暗示表心路。鲁迅曾说:“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这里的“有特色的谈话”是指有个性的语言。抓住人物个性化语言进行描写,能展示人物的个性特征,表达其心路历程。
4.环境烘托衬心境。人的眼睛会随着主观感受选择景物,通过对特定景物的描写,也能表现人物的心理。文章中出现的景物往往是“人化的自然”,渗透了人物特定的心情。所以,环境描写也是我们表情达意的载体。
学生习作
勇敢迈出第一步
施 乾
考虑一千次,不如去做一次;想象一万次,不如去实践一次。
——题记
今年暑假,妈妈带我去张家界游玩。那里溪水潺潺,芳草如茵,参天古树,遮天蔽日,好似人间仙境。不仅如此,那里的玻璃索桥更是令我期待已久。
抵达目的地,只见四周群山环绕,随处可见悬崖峭壁。几百米长的玻璃索桥在阳光的直射下发出刺眼的光芒,明晃晃的,令我胆战心惊。一阵大风吹来,拉着桥身的吊索随着风儿有节奏地摇晃,我不禁打了个寒战:这玻璃吊桥不会被大风掀翻吧!再看看索桥下陡峭的悬崖、湍急的河流,听着“哗哗”的流水声一下又一下猛烈撞击着石头,好像有一条水龙在河中怒吼,水势滔天。我越想越怕,下意识地向后退了几步,心怦怦乱跳,一股压抑感笼罩着我。我犹豫不决:究竟是走,还是不走?我问自己。再看看周围的游客,他们的表情也是惊恐不已。前面不远处,一名年轻女子颤颤巍巍地走着,她双手紧紧抓着绳索,两条腿不由自主地瘫在玻璃桥上,前进不得,后退不得,向她的同伴发出“求救”的声音。看到这一幕,我不由得双腿一紧,浑身战栗起来。
这时,妈妈拍着我的后背,说:“别怕,这么多人都走过去了,没事的。”那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冒出了很多人物,有《走一步,再走一步》中那个努力克服心理恐惧、一步一步爬上悬崖的男孩;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那个身残志坚的保尔,他在双目失明且瘫痪后依旧笔耕不辍,写下了人生的新篇章……于是,我下定决心,两手紧紧抓着绳索,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站在对岸,眼前的风景很美,颇有些“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味道。两岸青山幽静秀丽,绿树成荫,群鸟飞翔,彰显着大自然的光辉,这一切美景都在安抚着我惊恐的心。
经过这次“历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当我们遇到难以跨越的障碍时,鼓起勇气,勇敢向前再迈出一步,这样才能看见更美的风景。
【安徽铜陵市第二中学】
点评
小作者通过回忆旅途中的一次“历险”——走玻璃索桥,生动地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变化:由恐惧到欣喜,心理描写十分细致传神。开篇对环境的描写,高山巍峨、悬崖陡峭、水势凶猛使“我”产生了恐惧之感,不由得打起了退堂鼓;接着通过桥对岸的美景烘托了“我”当时复杂的心理,既有对自己战胜恐惧的欣喜,又有对大自然的赞美。文中的多处内心独白,如害怕时担心玻璃吊桥被大风掀翻,纠结时不断询问自己,做决定前心里闪现出的一个个人物等,都生动地表现了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此外,作者还通过多处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具体细致地表现了“我”和周围的人恐慌害怕的心理状态,为作文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