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宁 马丽丽 张玉
1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康复科 252000;2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科 252000
物质依赖是指长期滥用某种物质而在躯体、心理上产生强烈且难以克制的寻觅该物质的状态,以期体验该物质的心理快感。随着社会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依赖问题范围有所扩大,其对个人与家庭均造成严重危害,逐渐成为社会关心的重点问题。相关报道指出,物质依赖患者可经过治疗摆脱生理依赖,但其产生的强迫性心理依赖难以解除〔1〕。物质依赖患者产生的心理依赖会影响患者应对方式,具体表现为以消极应对方式,若未加以重视,可导致物质依赖复发。因此,提高对物质依赖患者心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对物质依赖患者的相关研究主要以运动干预、药物治疗等为主,对患者与相关研究因素研究较少,缺乏相关数据分析。基于此,本研究在临床实践及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物质依赖患者应对方式与家庭教养方式、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关系,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借鉴。
选取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精神科物质依赖患者182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人群175例为对照组。其中研究组男98例、女84例;年龄29~62岁,平均(46.71±7.90)岁;其他精神病家族史10例。文化程度:小学11例,初中44例,高中27例,中专8例,大专8例。对照组男94例、女81例;年龄31~63岁,平均(47.01±7.51)岁;其他精神病家族史9例。文化程度小学10例,初中42例,高中25例,中专7例,大专7例。
1.2.1研究组 ①纳入标准:有明确药物依赖史;符合ICD-11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诊断〔2〕;问卷调查时精神病性症状如妄想、幻听等得到控制;父母健在。②排除标准:目前存在妄想、幻听等精神病性症状;合并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合并严重躯体疾病、遗传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
1.2.2对照组 ①纳入标准:无药物滥用史、吸毒史、物质依赖史:性别、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月收入状况等方面与研究组相匹配,无统计学差异;父母健在。②排除标准:存在妄想、幻听等精神病性症状;合并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等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合并严重躯体疾病、遗传疾病或神经系统疾病。
应对方式调查: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3〕进行评估(经预试验,本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为0.83,效度系数为0.84),共20项,分为面对、回避、屈服3个维度,以4级评分法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越常用该种方式。②自我效能调查:以中文版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RESE)〔4〕评估(经预试验,本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为0.80,效度系数为0.79),包括表达积极情绪、调节痛苦情绪、调节愤怒情绪3个方面,共17项,每项采用5级评分法计分,即每项1~5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效能感越好。③家庭教养:以中文版简式父母教养自陈式量表(S-EMBU)〔5〕评估(经预试验,本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为0.82,效度系数为0.81),共42项,每项采用4级评分法计分,即每项1~4分,包括拒绝、过度保护、情感温暖3个方面,其中拒绝及过度保护评分越高、情感温暖评分越低表明家庭教养越差。
①比较两组应对方式、家庭教养方式及自我效能。②分析精神科物质依赖患者应对方式与家庭教养、自我效能的相关性。③分析精神科物质依赖患者应对方式影响因素。
两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研究组MCMQ评分中面对评分低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比较分)
研究组父亲、母亲EMBU评分中拒绝、过度保护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情感温暖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父母家庭教养方式比较分)
研究组RESE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比较分)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MBU评分中拒绝、过度保护与MCMQ评分中面对评分呈负相关关系,EMBU评分中情感温暖、RESE评分与MCMQ评分中面对呈正相关关系;EMBU评分中拒绝、过度保护与MCMQ评分中回避、屈服评分呈正相关关系,EMBU评分中情感温暖、RESE评分与MCMQ评分中回避、屈服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见表5。
表5 精神科物质依赖患者应对方式与家庭教养、自我效能的相关性
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EMBU评分中拒绝、过度保护是MCMQ评分中面对评分的保护因素,EMBU评分中情感温暖、RESE评分是MCMQ评分中面对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EMBU评分中拒绝、过度保护是MCMQ评分中回避、屈服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EMBU评分中情感温暖、RESE评分是MCMQ评分中回避、屈服评分的保护因素(P<0.05)。见表6、表7、表8。
表6 精神科物质依赖患者MCMQ评分中面对评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7 精神科物质依赖患者MCMQ评分中回避评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表8 精神科物质依赖患者MCMQ评分中屈服评分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调查结果说明精神科物质依赖患者应对方式与健康人群存在明显差异,在面对挫折、生活事件时更倾向于消极应对,而减少积极面对,提示临床应重视精神科物质依赖患者心理问题,引导其以积极方式面对生活及挫折。物质依赖患者身心健康受到明显危害,促使其在面对问题、理解问题、看待问题的角度存在一定程度偏差,表现为采取消极的、不恰当的应对方式处理或解决问题〔6-7〕。物质依赖会使患者逐渐孤僻,使其逐渐远离健康人群、家人及朋友,减少积极心理能量,同时物质依赖患者群体接触较为紧密,积极面对生活的榜样减少,内在应对的积极模式逐渐趋于弱小,而消极应对方式逐渐强化,导致物质依赖患者逐渐倾向于以消极应对方式面对生活〔8〕。物质依赖患者在经治疗有所好转后,仍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通过改善其应对方式,使其积极面对生活、调节心理状态对降低复发风险有积极作用〔9〕。因此,通过分析精神科物质依赖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有重要意义。
调查显示,精神科物质依赖患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明显较健康人群更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术一般自我效能范畴,是个体在调节日常生活能力及管理过程中自信程度及自我把握感,一般而言,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水平较高的个体在理解他人感受能力、识别自身情绪状态、管理积极与消极情绪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自信程度〔10-11〕。但物质依赖对患者情绪存在直接影响,促使患者失去自我调节控制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使患者在调节自身情绪方面陷入无力感,具体表现为难以控制自身情绪,对自身情绪状态存在模糊感,导致无法清晰辨别自身情绪状态,从而降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12-13〕。同时由于物质依赖的影响,患者理解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有所降低,逐渐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具体表现为对外界漠不关心。因此,通过积极提高患者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助于促使患者增强对自我情绪状态、对他人情绪状态的辨别能力,对促进以积极应对方式面对生活有积极作用。
调查结果显示,物质依赖者家庭教养方式与健康人群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父母拒绝、过度保护明显高于常规家庭,而情感温暖略低。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是非辨别能力存在直接影响,不正确的家庭教养会降低子女是非辨别能力,正确的家庭教养则有助于促使子女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14-15〕。若家长过度保护,则促使子女对家长过分依赖,缺乏独立自主性,难以控制自身冲动,最终由于外界及自身因素而形成物质依赖。
根据相关性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科物质依赖患者积极面对与自我效能感、家庭教养中情感温暖呈正相关关系,与家庭教养中过度保护、拒绝呈负相关关系。家庭教养与子女应对方式密切相关,父母的情感温暖可给予子女积极的心理能量,受到父母的认同与理解会逐渐培养子女认同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并逐渐拥有理解别人感受的同理心、管理自身情绪的能力,从而具有高水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且更易以积极方式面对生活。而高水平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可促使个体以积极状态面对困难及挫折,加强对消极情绪的管理,明显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因此,通过调节家庭教养方式、增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可明显改善精神科物质依赖患者应对方式。
综上所述,精神科物质依赖患者应对方式受家庭教养方式、情绪调节自我效能影响明显,临床可通过多途径、多形式健康宣教调节家庭教养方式、增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以达到改善物质依赖患者应对方式的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精神科物质依赖患者与健康人群应对方式、家庭教养方式、情绪调节自我效能的差异,进一步揭示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出物质依赖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在目前国内研究中相对较少,有助于为物质依赖患者家庭心理治疗提供借鉴,对患者心理康复治疗方案有一定指导作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