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爽
(白城市乡村振兴局,吉林白城 137000)
乡村振兴战略是指针对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问题,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社会事业的改善,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关键举措。通过优化农业供给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供给效率,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确保国家粮食供应的稳定。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原则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以农业农村为重点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建设[1]。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政府当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目标是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不充分的问题[2]。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研究吉林省白城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提高白城市农业竞争力,提升农村地区发展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是国家级大型商品粮基地市。截至2022年,白城市共有耕地117.33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46.1%[3];总人口184.5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104.47 万人。白城市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要地,如何提高农业发展速度,增加百姓收入,已成为白城市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当前白城市面临的诸多问题和挑战,究其原因都在农业供给结构方面。为了解决乡村振兴面临的难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白城市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近年来,白城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发展生态农业为突破口,深入挖掘农业发展潜力,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推进农业强市建设,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白城市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推动农业高效优质发展。1)加大对蔬菜、水果等多样化经济作物的培育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目前,白城市利用盐碱地和退化草原,种植燕麦面积突破1.3 万hm2。同时,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加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发展果蔬等高附加值农产品,丰富农产品结构,促进农产品量增价高。2)截至2017 年,白城市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农产品379个,“三品”基地面积发展到22.5 万hm2。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9 个,国家地理证明商标7 个,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6个。3)白城市注重农产品品牌的打造,白城弱碱大米、白城燕麦、白城绿豆3 个区域公用品牌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白城弱碱大米还成为G20 峰会和“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指定用米。不仅增加了种植户的经济收入,还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
白城市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始终高度重视并持续关注农产品质量检测、农药使用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2022 年6 月,白城市召开了全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专题会议,会议强调,白城市食安委各成员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突出产地准出监管,强化市场准入管理,同时要力促形成监管合力,提高基本保障,加强智慧监管[4]。
白城市政府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和示范推广力度。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2021 年,白城市积极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推进白城市黑土区盐碱地高效治理示范区建设,在大安市姜家甸草场建设轻中度退化草地恢复生产力提升技术示范区200.00 hm2,在镇赉县四方坨子建立水田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与稻田养殖模式示范区666.67 hm2,在洮南市大壮马场建设低产盐碱旱田改良及高效利用示范区466.67 hm2,同时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5]。
白城市政府持续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推动金融资源向农业和农村领域倾斜。加强农村金融服务,提供农业信贷、保险和融资支持,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不断增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白城大安市支行积极与畜牧局等相关部门沟通交流,加大肉牛养殖贷款宣传力度,2022 年上半年,累计发放肉牛养殖贷款399 笔,金额总计4 699 万元。2022 年,为158 位肉牛养殖客户提供资金支持,合计放款2 178 万元。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户的积极性,解决了养殖的资金难题,还为白城市农村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助力。
白城市政府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和农业大数据中心。积极推广农业物联网、智慧农业技术,以期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实现农业生产全程可追溯和精细化管理。2021 年5 月12日,白城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通榆县向海乡复兴村听取农业信息化建设汇报时,指出不仅要注重硬件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建设,还要推进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5]。
白城市加强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推动农产品生产、流通和加工环节的衔接。建立了农产品加工基地和农业产业园区,加强农产品加工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目前,吉林省吉运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通榆县天意农产品经贸有限责任公司、吉林裕丰米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沃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4 家企业被评为首批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白城市龙头企业总资产近100 亿元,固定资产达60 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白城市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助力[6]。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白城市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协同发展。建立农业产业园区,可吸引农产品深加工和农业科技企业进驻,推动农产品加工、农村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如大安市安大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按照“积极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创新和完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带动农民增收”的原则,倾力打造集生态农业、农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该公司已经成为吉林省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龙头企业,拥有年屠宰加工禽类6 000 万只的屠宰加工厂、年存栏100 万套种鸡的种鸡场及30 个现代化的商品鸡养殖基地,年净利润1.7 亿元,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 000 个,带动农户7 000 户。白城市要加大对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推力。
白城市要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如引进现代化的温室种植技术、智能化农业设备等,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家庭农场利益关系直接、监督成本较低,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经营模式。截至2022年,白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达8 498 个,规模经营面积达到7.13 万hm2[7]。白城市要持续推广先进模式,加速农业的发展进程。
白城市要完善农产品的物流配送网络,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效率和质量。1)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保障农产品的新鲜度。冷链物流是农村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控制温度、湿度等因素,保证农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的质量。2)完善的配送网络包括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通过统一的配送中心和批发市场,实现农产品的集中采购、分拣和配送,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流通成本。3)农村物流体系需要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储存设施,科学合理的储存设施能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延长农产品的货架期,避免产品损耗和质量下降,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供应。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白城市要建设完善的农村物流体系,为农产品的运输创造便利。
白城市要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推动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无缝衔接,减少流通环节中的损耗,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民收益。1)建立完善的农产品追溯体系,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进行记录和追踪,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提高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消费者信任度。2)通过科技创新和精细管理,提高农产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和新型设备,优化种植和养殖过程,提高产量和品质;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土壤肥力。3)提升农产品加工水平,推广先进的加工技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延长农产品货架期。4)优化包装设计,提高农产品的包装质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顾客认可度。
白城市农业相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合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逐步改革相关制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激发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各部门应加强沟通,形成统一的农业发展政策框架。政策的制定应兼顾农民利益和市场需求,保证政策的一致性和可持续性,避免政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还要通过改革土地制度、农村金融、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的政策,优化农业生产要素供给机制。例如,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创新农业金融服务,提供融资支持;改善农产品流通环境,降低流通成本[8]。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白城市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经营管理能力,提供就业创业支持,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来源,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例如,可以组织农业技术培训班、农业科技示范活动等,传授现代农业技术和专业管理知识,提升农民的农业生产和经营能力;搭建农业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种植、养殖、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农民作出科学决策。同时要鼓励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指导。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促进白城市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路径。为了早日实现城乡协同发展,白城市应持续探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路径,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先进农业技术和模式的引进、建设农村物流体系、优化农业供应链、加强改革政策协调配套及提升农民素质和能力等方面,开创白城市城乡协同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