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马铃薯新品种“渝科薯1号”及其高效栽培技术

2023-10-16 16:56李筱姣杜伦静宋宁宁柯剑鸿焦大春陈加伦
南方农业 2023年13期
关键词:晚疫病薯块马铃薯

李筱姣,杜伦静,周 见,宋宁宁,柯剑鸿*,焦大春,陈加伦,彭 艳

(1.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 401329;2.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武陵山研究院,重庆石柱 409199)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L.)是重要的非谷物粮食作物,具有产量高、分布广、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好等特点,在全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分布,是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自1993年以来,中国就是世界马铃薯总产量第一大国,2018 年中国马铃薯年产量约为9 032 万t,占世界总产量的24.5%;种植面积达1 758 万hm2,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27.4%。2015 年提出的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直接将马铃薯产业定位在国家粮食安全层面。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居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持续提升,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供给不足转变为产品结构不匹配,需要更多新品种助力马铃薯规模化产业发展。

自2013年起,西南地区马铃薯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已经超过东北、西北两大区域的总和,可见我国马铃薯种植重心正逐步向西南地区转移。重庆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马铃薯产地,地形多为山地和丘陵,地势复杂,海拔变化很大,立体气候明显,大多数地区只适宜种植中晚熟马铃薯品种。此外,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的居民都有鲜食马铃薯的习惯,形成了很大的消费市场,是重庆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之一。通过挖掘适宜在重庆地区生长的马铃薯新资源,选择产量高、抗性强、品质优良的马铃薯新材料,进一步开辟高附加值马铃薯研究新方向,为选育高干物质、高蛋白质、高淀粉、低还原糖的品种提供材料基础,可推动马铃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发展高附加值的马铃薯特色产业提供品种实用核心技术,同时为推动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向高质量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充分发挥马铃薯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助力乡村振兴。

渝科薯1 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和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武陵山研究院以渝马铃薯5 号为母本、中薯20 号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有性杂交、选择、鉴定育成的鲜食型新品种。2016—2017 年从实生薯中选单株留种,株系号“WLS-1”。2017 年进行鉴定,该品系产量高、株型好、综合性状好。2018—2019 年开展品种(系)比较试验,并扩繁留种。2020、2021年参加重庆市马铃薯区域试验,同时开展品质检测和抗性鉴定。2022 年通过重庆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鉴定编号为渝品审鉴202205。该品种是一个丰产性好、晚疫病抗性强的中晚熟品种,在多年多点的试验中表现出稳产、高产、抗病的优良特性,适宜在重庆市不同海拔地区种植。

1 特征特性

1.1 主要农艺性状

该品系为中晚熟、鲜食型品种,生育期为98.4 d,株高0.73 m,茎色绿带褐,叶色绿色,花冠白色,花繁茂,薯形椭圆,皮色淡黄色,肉色淡黄色,薯皮光滑,芽眼中。该品种平均出苗率为98.5%,平均单株主茎数3.5 个,结薯集中,薯块较整齐,平均单株结薯数7.5 个,单薯重0.085 kg,商品薯率85.8%,综合性状较好。

1.2 品质

经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重庆)检测,渝科薯1 号的块茎干物质含量为20.16%,淀粉含量12.9%,蛋白质含量2.05 g·(100 g)-1,维生素C 含量32 mg·(100 g)-1,还原糖含量1.34%。蒸煮风味优,高于对照品种鄂薯5号。

1.3 抗性

经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接种鉴定,渝科薯1 号的晚疫病病斑面积占比为8.3%,病情指数2 级,为抗病,抗性较对照鄂薯5 号(病斑面积20.7%)高。通过黑龙江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检测,渝科薯1 号的X病毒病实测值为29.3,病情指数为MR(中抗);Y 病毒病实测值为13.6,病情指数为R(抗)。

2 产量表现

2.1 区域试验

2020 年参加重庆市区域试验,试点共5 个,分别在巫溪、梁平、北碚、武隆、石柱。参试品种共10个,鄂薯5 号为对照。测产结果表明,渝科薯1 号平均产量为2 331.78 kg/667 m2,居第1 位,较对照增产41.45%,达到极显著水平;在5 个点次中有5 个点次实现增产,增产点次100%。2021年共6个参试点,增加开州,其他5 个点不变。渝科薯1 号平均产量为2 554.5 kg/667 m2,居第1 位,较对照鄂薯5 号增产33.53%,达到极显著水平;在6 个点次中有6 个点次实现增产,增产点次100%。两年区试平均667 m2产量为2 408.4 kg,较对照鄂薯5 号增产36%,每年增产点次均为100%,达到极显著水平,排第1位。通过区域试验看出,该品种表现出了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的特点。

2.2 示范推广

2022 年,在石柱县覆盖范围内示范推广了马铃薯渝科薯1 号,并开展了配套栽培技术培训和指导,共示范推广34.87 hm2。测产结果表明,667 m2鲜薯产量为2 248 kg,单价2.4 元·kg-1,较对照增产477 kg,增产率26.9%,效益增加1 144.8 元,每667 m2产值达5 395.2 元;示范区总产值达282.17 万元,新增经济效益59.87 万元,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2023 年,将继续在重庆市范围内推广,预计推广66.67 hm2,新增经济效益约100万元。

3 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3.1 选地

渝科薯1 号适宜在重庆地区种植,尽可能选择前作为玉米、麦类、谷子、豆类等作物的地块,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易于排灌水、肥力较强的沙壤地块。禁止选择前茬是烟草、马铃薯、番茄、辣椒、茄子等茄科类作物的地块,忌重茬、迎茬。播种前需深松土壤、碎土整地,达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绵、无土块、无石块、无根茬。

3.2 选种及种薯处理

3.2.1 选种

为保障渝科薯1 号的高产、稳产,科学选种十分关键。选择薯形整齐、色泽鲜明、无病虫害的脱毒马铃薯,及时剔除存在病害、脐部发黑、坏死或表面破裂的马铃薯。在马铃薯种植前需进行处理,对染病的马铃薯进行剔除,保证每个马铃薯的重量不小于0.025 kg[1]。

3.2.2 催芽

在播种前1 周进行催芽,剔除病、烂、伤、萎蔫、畸形的薯块。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催芽:1)室内催芽。选择通风凉爽、温度较低的地方,将选出的马铃薯在室内用湿润沙土分层盖种催芽,堆积3~4 层,面上盖稻草保持水分,温度保持在20 ℃左右。2)用赤霉素催芽。用5~8 mg·L~1的赤霉素浸种30~60 min,捞出后随即埋入湿沙床中催芽。沙床应设在阴凉通风处,铺10 cm 厚湿沙,1 层种薯1 层沙,摆3~4 层即可。经5~7 d,芽长达0.5 cm 左右即可炼芽播种。3)温室大棚催芽。如果地面过干,喷洒少量水使之略显潮湿后,铺1 层薯块,撒1 层湿沙,这样可连铺3~5层薯块,最上面盖稻草或麻袋保湿,但不能盖塑料薄膜。经5~7 d,芽长达0.5 cm 左右即可炼芽播种。4)育苗温床催芽。可利用已有的苗床,也可现挖1 个苗床。将床底铲平后,每铺1 层薯块撒1 层湿沙,铺3~5 层薯块,最后在沙子上面盖1 层稻草。苗床上起好竹拱,盖严薄膜,四周用土压好。当芽长至0.5 cm 左右时,揭去覆盖物和沙土,移至温度较低处,逐渐暴露在散射光下壮芽。芽短而粗,色深发紫,基部有根点时,即可切芽播种。

3.2.3 切块和拌种

选用脱毒薯1~3 代作种薯,0.1 kg 以下的薯块整薯播种,0.1 kg 以上的薯块切块处理,每块应有2~3个芽眼且重量不少于0.05 kg,切块应在播种前1~2 d进行,小整薯播种以0.050~0.075 kg 重的整薯为宜。为防止环腐病、黑胫病等病害通过切刀传播,需准备2 把切刀,切薯前用70%~75%酒精或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一旦切到病薯,要立即将病薯扔掉,并将切过病薯的切刀放入消毒液中再次消毒后备用。薯块切好后,每1 000 kg 薯块用滑石粉12~15 kg、70%甲基硫菌灵0.6 kg、72%农用链霉素0.9 kg配制成混合药粉进行药剂拌种摊放[3],拌药要求在切块后30~60 min内完成。拌种完成后,将马铃薯晾少许时间后装入网袋中一字排开,放置在通风阴凉处[1]。薯块是活性物,会呼吸产生热量,发热后薯块容易腐烂,因此存放时应保持通风和降温[4]。

3.3 种植密度

起垄栽培或覆膜垄播,1 m 开厢,厢宽0.8 m,株距0.33 m,播深0.15~0.20 m,错窝播种,净作适宜密度4 000 株/667 m2;套作可采用1.6 m 内双行马铃薯套双行玉米或其他作物,马铃薯密度以2 400株/667 m2为宜。播种后施专用复合肥作底肥,并施腐熟有机肥,再覆土起垄,地下害虫可用5%毒死蜱颗粒拌土防治[2]。

3.4 播种时间

在重庆高海拔地区春播以2 月中下旬至3 月播种为宜,中低海拔地区冬播以12 月中下旬至1 月中旬播种为宜,秋播以8 月中下旬至9 月为宜。冬播需要覆盖地膜,以便保温、保湿、防草。播种时应选择无大风、无寒流的晴天播种,适宜播种温度为7~8 ℃,发芽最低温度5~10 ℃,最适温度在10~20 ℃,发芽适温10~12 ℃。

3.5 施肥

底肥可施优质腐熟有机肥1 500 kg/667 m2,马铃薯专用复合肥[m(N)∶m(P2O5)∶m(K2O)=15∶15∶15]50 kg/667 m2。尽可能多施一些有机肥,保证基肥充足。应注意肥料与种薯隔离,避免烧种、烧根。

3.6 田间管理

生长期间注意排涝防旱,干旱情况下及时灌水。苗齐后当出苗率达80%时,应及时中耕除草,提高地温,破除板结,促齐苗、壮苗;当出苗率达95%时,及时追苗肥1 次,667 m2施尿素10 kg。幼苗阶段(从出苗到出苗后20 d 左右),需要疏松土壤、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达到根深叶茂,主要措施是及时中耕锄草,以松土、培土为主,从而达到地上部茎秆粗壮、叶片肥厚平展、叶色浓绿等。块茎形成期(出苗后25~35 d),应在壮苗的基础上继续抓紧中耕培土,既要使土壤疏松,又要加厚培土层,同时追肥,追施尿素10 kg/667 m2,消灭杂草,促使生长中心由茎叶转向块茎。现蕾中期,用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施肥时要避免接触根部,可在花期时适当喷施以P、K为主的叶面肥。有徒长迹象时,采用烯效唑或马铃薯专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匀喷雾控制徒长。块茎增长至淀粉积累期(出苗后1~2个月),这段时间应行间培土,防病治虫。可用40%甲基异硫磷乳油0.25 kg/667 m2加600 kg 细土混合堆闷30 min 后撒施翻入土中,可防治金针虫、地老虎、蛴螬等地下害虫[5]。注意排水防旱和晚疫病的防治,及时去除病株、杂株。

3.7 病虫害防治

苗期注意防治蚜虫。蚜虫常聚集在绿叶背面吸取汁液,长此以往会导致马铃薯叶片皱缩,对幼芽生长造成严重影响。蚜虫能够独立生殖,繁殖速度非常快,每年可以发生10~20代,对马铃薯植株造成的侵害特别严重[5]。防治蚜虫用啶虫脒、吡虫啉等按叶茎、叶背、叶面的顺序交替喷施,每隔7~10 d 喷施1 次,连喷2~3次[2]。

中后期注意防治晚疫病。田间一旦出现晚疫病感染会很难控制,应根据田间情况,以预防为主。在未发病之前,如果气温较高或者雨水过多、湿度较大,需随时关注田间情况,及时对田间植株进行药剂防治。晚疫病主要有以下几种防治方法:1)发现晚疫病株,需对其喷施25%瑞毒霉1 000 倍溶液,每7 d 喷1次,喷2~3次之后就能有效控制病害;2)对病田喷施等量的波尔多液,用0.5 kg 硫酸铜、0.5 kg 生石灰、50 L 水配成波尔多液,在晚疫病发病过程中喷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3)采用50%甲霜铜或者将0.2%硫酸铜稀释成500 倍液,以30 kg/667 m2的用量进行防治;4)采用75%的600 倍百菌清可湿性溶液或者58%的500倍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向叶面喷施。如果喷施1次效果不够明显,可以进行多次喷施,2 次喷施的间隔时间为7~10 d[6]。

3.8 收获贮藏

植株2/3 的茎、叶由绿变黄时,即可收获。选择晴朗天气、土壤干燥时收获,准备好收获工具,保证工具清洁、干净、无污染。采挖前1 周割掉地上部分植株,促使薯皮老化,利于薯块及早进入休眠期和减少病害。待地表干燥、薯皮老化后开始挖收,去除病薯、烂薯、小薯、破损薯及发绿薯块,在地里晾晒30~120 min后,贮藏在阴凉、干燥、通风地点或马铃薯恒温贮藏库里,注意防止曝晒、潮湿、高温对薯块的损害。

猜你喜欢
晚疫病薯块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定边马铃薯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
胖胖的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