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蒙河
不用进行考古发掘,而是借助遥感卫星和地球物理的探测方法,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寻找地面、地下的考古遗存。这两种方法的最大优势是不会破坏考古遗存。
●在明长城附燧(燃烽设施)遗址考古中,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沿长城超低空飞行拍摄,进而获取海量图像,并运用低空遥感技术测绘形成三维模型,建立了“明长城全线实景三维数据库”,再现了明长城横亘万里的历史场景。
●在山东威海湾定远号战列舰(清朝北洋水师主力舰之一)遗址水下考古调查中,基于此处水体能见度差、遗址主体为铁质文物等情况,考古队应用侧扫声呐(利用回声测深原理,探测海底地貌和水下物体的设备)和多波束测深系统(同时获得数十个相邻窄波束的回声测深系统),探查出了遗址海底环境及定远号战列舰遗存的掩埋深度。
研究人员对三星堆遗址文物进行修复
目前,使用最广的有碳十四法、树木年轮法、热释光鉴定法(古陶瓷鉴定的一种方法)等多种测年方法。其中,碳十四法是确定绝对年代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即通过采集动植物遗存或其他含碳物质,利用碳十四的半衰期规律,测定生物体死亡或沉积物形成的年代,从而推测考古遗址存在的绝对年代(遗物和遗迹形成时距今的具体年代)。树木年轮法是借助树木年轮的分布规律与时间顺序,判断木制遗物年代的测年方法。
出土于青海都兰的丝绸残片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中,为解决“祭祀坑”的年代问题,研究人员对4号“祭祀坑”开展了碳十四测年工作。他们采集了15份碳十四测年样品,经过超声波清洗、弱酸-弱碱-弱酸处理、氧化等,在加速器质谱仪(一种用于地球科学领域的分析仪器)上得到6个碳十四年代数据,测定其属于商代晚期。
●在青海都蘭古墓群(研究中国西北民族史、中西交通史及柴达木盆地环境演变史的宝藏)考古研究中,工作人员对发掘出土的木材做了3个方向的切面,放在体视显微镜(两只眼睛分别从略有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这样由不同的像点成像于视网膜上的相应点而引起立体感觉的双目显微镜)下观察并确定木材种属,进行测量和定年,还结合降水量和年轮宽度指数的关联建立了年轮年表,为确定古墓群的年代提供了重要参考。
殷墟妇好墓。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第一位女将军
古DNA是指从古生物化石、生物遗体、考古遗迹及沉积物中获取的古代生物DNA分子。研究人员借助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分析,研究古代生物的谱系、生物的家养和驯化过程、人类的起源和迁徙。
●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发掘过程中,研究人员对出土的狗骨进行线粒体DNA分析,并将研究结果与日本考古的中世纪家犬DNA序列进行比对,证明了日本家犬的一些祖先来源于中国。
科技考古给考古学者“一双慧眼”,让考古遗存“开口说话”。在未来,随着更多先进技术的涌现,科技考古还将为考古学提供更多助力!
(责任编辑 / 高琳 美术编辑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