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北纬四十度》

2023-10-15 16:39梅赞
阅读时代 2023年10期
关键词:赵武灵胡服卫青

梅赞

北緯四十度,是一个纯地理概念,而把一个纯地理概念写成文化历史随笔,陈福民的《北纬四十度》绝对是一个创新。读完《北纬四十度》,我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作为一个在南方、北纬三十度的人,对发生在北纬四十度的故事有了新的认识。

《北纬四十度》全书共11篇文章,近30万字,串起了发生在北纬四十度的历史事件。从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大清王朝“乌兰布通之战”长达二千余年的历史演变,用历史真实与文学虚构、理性与感性相融合的笔法,重新发掘了湮没于大漠风沙、长河孤烟背后的一个个故事。

我们可以把《未能抵达终点的骑手》和《那么,让我们去洛阳吧》放在一起读。前者,赵武灵王是“胡服骑射”的主角。这个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但要把主人公赵武灵王与“黄帝以后第一伟人”挂起钩来,却是在《北纬四十度》书中才知道的。虽然,赵武灵王的这顶桂冠不是陈福民先生给的,但他肯定是服膺梁任公先生的。要不,陈先生也不会将赵武灵王的故事放在《北纬四十度》的开篇。从他的题目看,陈先生显然是非常惋惜赵武灵王的结局的。后者,魏孝文帝则是主人公,说的是鲜卑族向汉人学习的故事。两位皇帝级人物的改革,也很有意思,都没有采取疾风暴雨式的方式进行,而是润物细无声地“潜入夜”,这在当时“搬动一张桌子都要流血”的朝代实在难得。赵武灵王说出“吾欲胡服”时,除了重臣肥义、楼缓支持,曰“善”外,其他“群臣皆不欲”,其中重量级的反对派是赵武灵王的叔叔公子成。虽然公子成无视君权,但赵武灵王仍保持着对叔叔的尊重,派出大臣再次劝说,公子成并不买账,说“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赵武灵王知道后,仍然没有恼怒,而是亲自访问叔叔家,并于其后,舌战群臣,“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以书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从头到尾,赵武灵王没有处罚过任何一人,没有激烈的社会革命,而是和风细雨,以理服人、以德服人,最后“始出胡服令”“遂胡服招骑射”。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以南伐为名行迁都之实,在行军的过程中,才搞定随行的群臣。迁都并不仅仅是一个迁都行动,其目的是向汉人学习,广泛地进行社会、政治、经济的革命,使鲜卑族更像一个王朝运作。陈福民认为,这场运动,是一个伟大民族的自我革命。鲜卑人是善于学习的、有创造性的伟大民族。

我们可以把《失败者之歌》和《青春帝国少年行》一起读。“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从司马迁开始,世人一再认为李广爱兵如子,仁义道德,心底无私,却难以封侯,是权贵排挤、不公平的结果,都众口谴责统治者的刻薄寡恩。但陈福民通过对史实的爬梳,得出的结论是“像李广这样,缺乏必要的军事操练,缺乏纪律约束,以将领个人道德感召力代替缜密作战计划和战时动员,以个人勇力与胆识代替有效的集团军事行动,动辄‘失道‘亡导,陷千万士兵于万劫不复之险地,无论如何都与其‘名将的声誉相去甚远。他一生的悲剧,根源在此”。而李广多失意,霍去病、卫青就多成功。在《青春帝国少年行》中,卫青作为平阳侯的家奴身份,因为武帝临幸了三姐卫子夫,卫子夫成了武帝的皇后而改变。卫青26岁,授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首登历史舞台。十年间,卫青与匈奴打了七仗,收复河南之战,卫青封长平侯,时年27岁。35岁漠北一战,是卫青的最后一战。卫青由此登上人生的巅峰,被汉武帝封为“大司马”。而霍去病,被陈福民认为“比卫青更配得上汉武帝一手打造的青春帝国”。还不满18岁的霍去病,几乎是以玩票的方式,从舅舅卫青手中领了800轻骑兵,离开大部队去几百里外单独行动,竟然一战成名,受封冠军侯,20岁就任命为骠骑将军。霍去病一生只打了五仗。最后一战,霍去病带领五万骑兵北上数千里,摧毁左贤王,几乎打到北纬50度,彻底解除了北纬四十度的威胁,创造了中国军人的永恒典范。卫青、霍去病几乎是李广一生都无法达到的高度。

《北纬四十度》还讲了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记录了王昭君和她那些无名的姐妹们,被镶嵌和挤压进历史的缝隙中,在战争的另一边,于黑暗中透露出一缕微光。这是陈福民给我们看和亲的另一个视角。《遥想右北平》表现出了大历史观。所谓右北平,位于北京以北,北纬40度至42度,大约包含今天的河北承德、内蒙古赤峰和辽宁朝阳。在这块土地上,各民族沉默不语、顽强生存着的人,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锻造了不朽的华夏文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大概如斯。

(作者系本刊特约撰稿人)

责编:王晓静

猜你喜欢
赵武灵胡服卫青
太上忘情
一代名将卫青:从奴隶到当朝驸马
一代名将卫青:从奴隶到当朝驸马
一代雄主竟被饿死深宫
一代雄主赵武灵王,结局竟是饿死深宫
浅谈唐诗中的胡服
胡服东来①
再議胡服騎射
浅谈唐朝女性服饰
卫青胸中的冰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