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编辑部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显著的办学成果,巨大的社会效益
40年初心不改,40年呕心沥血,40年砥砺奋进,40年成就辉煌!放眼老年教育发展之路,经过40年的深耕培育,千里沃野繁花似锦,万山红遍果压枝头。40年,中国老年大学办学成效有目共睹;40年,老年教育所产生的社会影响震撼而深远!它不仅造福于一个个白发老人,一户户社会家庭,而且是国家老龄战略的一个支柱,政治、经济、文明建设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经过老年大学学习培养的广大老年学员成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
中国老年教育利在当代,功载千秋,誉满全球!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的干部制度改革涉及的干部数量之多、触及的行业之广、实施的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大批的老同志需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他们革命几十年,由一生奔忙到离职休养是一个重大的转折。许多老同志都在不停思考:退下来的日子怎么安排,如何在有生之年再为党和人民作些贡献,使晚年生活更加充实、更有意义?老年大学的创办,使各级党组织找到了安排好离退休老同志晚年生活的一种好形式,老干部(老年)大学,为离退休老同志提供了较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通过组织起来学习,帮助他们尽快从离职离岗后的困惑、迷茫和失落中解脱了出来,稳定了情绪,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坐标,调整了心态,扬起了继续前进的风帆;老干部(老年)大学让他们增长了知识,增进了健康,丰富了晚年生活;同时,也为他们组建了新的社会群体,结识了新的朋友,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获得了新生活的乐趣,为离退休老人解除了对离退后的后顾之虑,从而坚决响应党的号召,无条件服从组织决定,愉快地离开工作岗位,以实际行动直接支持了干部制度的改革和顺利实施。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深刻而久远。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近8000万,到1999年即已达到了1.2亿,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0%以上,且每年还以3%的速度增加。我国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任务也最重。老龄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是党和政府必须认真对待的重大社会问题。早在1982年,老龄问题即被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要求对老龄问题“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综合治理”。而“六个老有”就是我国老龄问题综合治理要达到的目标。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社会老年人的关怀。创办老干部(老年)大学开创了发展老年教育的先河,是助力政府解决老龄问题,使老年人焕发革命青春、继续发挥余热的不可替代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老干部(老年)大学,落实“老有所教”,为落实其他“五个老有”提供了动力和促进条件:老有所教指导“老有所学”的方向;丰富“老有所养”的内涵;增添“老有所医”的知识;提高“老有所为”的能力;提升“老有所乐”的品位。一举多得,利国利民。老同志通过参与老年大学(学校)的学习,提高了社会参与能力,增加了社会交往机会,使其宝贵的人生经验得以升华,能力得以发挥,把自己融入时代的大潮中,继续成为“社会的人”,许多老年人由单纯的消费人口变成了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银发力量。
老年人参加老年大学学习,对于带动和促进其他社会群体的学习,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氛围具有积极的影响激励作用。
老年大学的建设发展,推动着我国养老事业理念和养老模式不断发生变革,“学习是最好的养老”是新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养老新观念,老年大学的“座位”代替了养老机构的“床位”,文化养老成为越来越多老年人的智慧选择。老年大学(学校)的创建极大促进了我国老龄问题的综合治理。
终身教育这一国家战略是国家对终身教育发展所作的全局性系统性规划和方略。1993年,我国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一次正式提出“终身教育”概念。1995年,国家教育法“总则”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目标。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将“建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2007年,党的十七大又一次明确提出“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的要求。2019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再次把“构建老有所学的终身教育体系”上升为国家战略。终身教育体系的提出和建立无疑是国人的祈盼和福祉。
大庆老年大学学员刘维筠的绘画作品入选人民画报出版的《走向世界的中国》并获证书
但在老年大学诞生之前,我国教育体系一直由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成人职业教育等组成,而老年教育始终是空白。我国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以上,老年阶段约占人的全生命周期的三分之一左右,如此庞大的老年群体和如此漫长的老年生活时间,没有对老年学习生活的制度安排的确是很大的缺憾。老年大学的创办,打通了人生学习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将人的学习生活纵向贯穿一生,横向全面发展。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同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等几个教育阶段一起,共同构成了科学完整的终身教育体系。老年大学教育促进了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使终身教育从理念的设想层面进入了实践,由美好愿望变成了现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老年大学促进终身教育形成的历史贡献做了最权威的表述:“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后环节,发展老年教育是终身体系的重要标志。”
兄弟姐妹五人在当时的齐鲁石化老年大学同窗学习
我国离退休后的老年人,上老年大学前,大都被“三感”所困惑:由于朋友减少而产生的孤独感;因为无所事事而产生的“寂寞感”;担心在社会和家庭的地位下降而产生的“失落感”。通过开办各级各类老年学校,使不同社会层次、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学习愿望的老年人都有权利入学,你怕落伍,老年大学提供课堂,帮你“充电”;你怕孤独,老年大学提供舞台,帮你找乐;你怕“没用”,老年大学提供平台,助你发挥余热。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感取代了“失落感”;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冲掉了“空虚感”;文明高雅的群体生活,融化了“孤独感”,使上千万老年人摆脱了“三感”困惑。老年大学,满足了老年人关心时政、与时俱进的需求;增长知识、提高技能的需求;丰富生活、增进健康的需求;化解矛盾,结交朋友的需求;和谐家庭关系,启迪教育后代的需求。通过上老年大学,一些患生理和心理疾病的老人掌握了祛病健身技能,愉悦了身心,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其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有些因丧偶或子女不在身边而显得孤寂、苦闷的老人,焕发了对生活新的激情和憧憬;有些因沉湎于牌桌而消沉的老人,重返社会、服务社会、再次体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老年朋友们用高亢的歌声、欢快的舞步、手中的画笔,绘出了人生第二个春天。山东一位曾感叹“离休一离万事休,革命从此到了头”的老人,上了老年大学后,由衷地发出了新的感叹:“老年大学何所求,献身四化志得酬,莫道古稀垂暮年,壮心不已报神州。”他说出了广大老年学子的心声。“走进老年大学就年轻”,是广大学员的切身感受;“上了老年大学就是不一样”,是子女、亲友、世人的共同观感。上老年大学已成为社会进步中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是老年人现代生活的标配。老年大学(学校)的政治引领,让老年人不断有进步;老年大学(学校)的文化滋养,让老年人时时有快乐;老年大学(学校)搭建的平台,让老年人日日有作为。老年教育,让上千万老年学员们的政治素养、文明素养、科学文化素养、身心健康素养、艺术审美素养等得到明显提升。从老年大学(学校)走出了一批批不忘初心的追梦老人;与时俱进的时尚老人;笃学力行的有为老人;充满活力的魅力老人。在全社会树立起了“三有”老人的崭新形象。老年大学,成为社会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吸引更多老年人蜂拥而来,夫妻同学、姐妹同窗,母女同班、父子同桌,比比皆是。有的坐着轮椅来上课,有的戴着助听器听讲课,有的架着望远镜看板书,有的人从几十里外风雨无阻来学习,以至于许多老年大学(学校)许多专业出现了“一座难求”的状况。事实生动证明:老年大学(学校)已成为老年人的知识殿堂、生活乐园、“三有”老人的培训基地和大熔炉!
老年学员中很大一部分本身就是正能量满满的“五老”。老年大学办学中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和思想引领,培养出一批批饱含正能量的老年学员,这里是正能量的生发地和集聚地。老年大学通过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和老年学员的个体行为在社会政治建设中释放出巨大的正能量。老干部、老年学员无愧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
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促进者。广大老年学员来自群众,同社会各界接触广泛,能直接了解社会的真实情况,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广大学员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通过他们把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传递下去,又把群众的愿望和诉求及时反映上来,使之成为畅通社情民意、疏导群众情绪的一条便捷通道,成为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的重要载体。
广大老年学员在社会生活中充分发挥了尊者长者作用,普遍扮演了“十大员”角色: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巡视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公平正义的评判员;廉政勤政的监督员;文明社区的督导员;护法维权的战斗员;先进文化的传播员;关心下一代的辅导员;和谐家庭的创建员。成为社会稳定的“减震器”,文明和谐的“倍增器”,让群众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安徽在全省老教系统积极开展以“为安徽崛起作贡献”为题的“反哺”社会活动,学员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用学到的知识技能服务社会、“反哺”社会,为推动跨越发展、加快崛起进程、构建和谐安徽作贡献。进一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老年教育、老年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稳定的良好互动。
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参与者。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老年学员一般都具有比较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他们通过言传身教和咨询点拨,帮助基层干部增强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活力、处理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推动了和谐社会、和谐村镇建设,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广大老年学员深入农村、社区,协助党委、政府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群众,特别是生活困难的群众排忧解难,促进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和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重庆、陕西、云南各级老年大学学员把自身优势与所学知识相结合,走向社会、走进群众中,主动参与社会治理活动,当地因此出现了“五多五少”现象: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的多了,参与封建迷信活动的少了;参加健康文化娱乐活动的多了,迷恋打牌赌博的少了;互敬互爱互助的多了,矛盾、暴力风波少了;关心下一代的多了,蹲墙跟、泡茶馆、闲扯的少了;主动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的多了,妄议政府工作发牢骚的少了。据山西省汾阳县老年大学对镇(乡)村(居)老年学校发挥作用情况调查,认为老年学员在乡村治理中普遍发挥了以下五大作用:乡村决策管理的“智囊团”作用;传统道德、社会公德的传承示范作用;文明村、家创建的“主心骨”作用;乡村矛盾纠纷的“调解器”作用;家园生存环境的“守护神”作用。四川老年大学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30多名老同志,成立了四川老年大学校友法律研究会,开展法律咨询、法制宣传等多种社会服务活动,先后协助当地司法部门调解和处理各类案件数百件,他们还到少管所、工读学校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被誉为“不穿警服的帮教干部”。
党的优良传统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者。广大学员在宣传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智慧优势。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人讲传统,具有奉献精神的人讲奉献,传统文化的守望者讲传统优秀文化,最有说服力、感召力。
老年大学汇聚的数千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以亲身经历和人格魅力,自觉当好党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员、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的辅导员、良好社会风气的监督员、优秀传统文化的“守门员”,为弘扬传统、启迪后代、资治当下,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地处浙江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所在地的余姚市老年大学,320名学员自觉组成红色经典传承“红立方”。2021年,结合庆祝建党百年,“红立方”团队响亮提出了“百个班团亮红心,四知八行跟党走”实践活动,围绕“知史明理、知党爱党、知恩感恩、知行合一”,带领全校上千名学员开展“红色初心寻根行;红色经典读观行;红色心声追梦行;红色传承关爱行;红色曲艺礼赞行;红色党徽佩戴行;红色公益志愿行;红色文明网络行”系列活动,传播红色正能量,使其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广大。济南市章丘区老年大学,11名平均年龄69岁的老年学员组成红色故事挖掘队,历时三年,行程近万里,走遍章丘区18个乡镇,采访121名建国前的老党员、老战士,采写整理出224个红色故事,汇编出版40多万字的《红色印记》,成为区、市红色教育活教材,被誉为“最接地气的党史”。
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快乐之道、健康之道,也是安邦之道。它传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极富实践性和民族特色的内容。老年大学开设的琴棋书画、文学历史、民间工艺、“非遗传承”等课程;老年学员们不时举办的书法绘画、篆刻、摄影等各种展览;他们深入基层的各种演出等,继承发扬的是祖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的是千万人的文化生活水平,凝聚的是人心,传递的是团结奋进的力量。景德镇老年大学、淄博老年大学刻瓷、泼彩等专业班老年学员,集历代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于一身,精心创作的一幅幅陶瓷作品被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著名国际友人,成为联系五大洲朋友的“使者”和桥梁。
老年大学,功莫大焉!
遍布全国的7万余所老年大学(学校),每一所都藏龙卧虎,堪称“人才资源富矿”。它汇聚了各行各业学有所成的人才,集中了大量经验丰富的“五老”和大批知识精英,经过老年大学的学习深造,更新了知识、丰富了技能,如虎添翼,成为促进各地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庞大的老年学员队伍,不仅是经济主战场上的啦啦队,本身就是繁荣市场经济、拉动内需的一支新军劲旅。经过老年大学开设的经济管理、市场信息、金融财会等经济类专业和实用技术培训等课程的学习,更让老年学员长技在身,在经济建设大潮中有了用武之地。他们以“国家发展,老夫有责”的强烈责任感,纷纷为当地经济发展献计出力,在助力国家经济建设中“聊发少年狂”。许多经过电脑、证券班学习的学员,成了网络和股市的新客、常客。一些智能手机班的学员利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账号开展为民带货直播;学了英语出国探亲归来的学员,为驻地带回一条条有价值的经济信息……
山东荣成老年大学先后向工业、农业、水产业等部门推荐学有所成的专业技术学员数百名,使之成为当地经济发展急需人才的重要来源。福建老年大学建立了有各种技术专长的学员资料库,成立了多个技术咨询服务部。当他们得知福州至马尾一级公路工期紧张,缺少相关技术力量时,该校的交通工程技术咨询服务部学员立即出马,以13名有高级职称的学员为骨干,带领有相关技术专长的学员组团承担起该公路某段隧道和跨海大桥等41项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技术咨询工作。令工程主管部门刮目相看,感激不尽。该省老年大学系统的经济学会,习近平同志在闽工作期间,曾连续三届担任该协会名誉会长,他百忙中多次给该学会学员上课,作批示。在习近平同志亲切关怀指导下,该学会学为结合,积极围绕经济建设中心献计献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下属的莆田市老年大学厅级班学员,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发挥智囊团作用的事迹就是一个缩影。
2005年,莆田市要对涵江区兴化湾南岸三江口沿线进行开发,时任市领导就开发初步方案征求厅级班学员意见。学员们认真研读了开发方案,三次深入沿线踏察、论证,到当地干部、群众中调研沟通,三易其稿,最后形成了《关于涵江区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意见》调研报告上报市委。此报告思维缜密,考虑周全,避弊增利,进一步丰富了市委、市政府的计划,确保了这一重大开发项目得以科学稳妥的顺利实施,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称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作为不懈奋斗的战略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和老年大学协会围绕落实党的惠民政策,不断把老年教育的办学重心向社区、乡村延伸,送教送到群众的家门口,使县以下老年大学(学校)的办学规模达到了70951所,占全国老年大学总数的93%。这些老年大学(学校)根据农民致富需要设课,把课堂开到田间地头,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送政策、送法律、送技术、送温暖,成为广大农民奔小康路上的有力帮手、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力推手。
贵州省各级老年大学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办学,组织引导广大老年学员为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出力献智,40余万老年学员成为乡村振兴生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各级老年大学以“助推脱贫攻坚,唱响同步小康”为主题,组织志愿服务队、政策宣传小分队、农技辅导队、送文化下乡宣传队等多种形式,奔山寨、进农家,宣讲脱贫攻坚惠民政策,传授农业实用技术,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将党的致富政策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开展义演达5万余场次。农村老年学校则把传授农用科技知识作为主课,助力科技兴农、兴林、兴果、兴牧。黔东南州、黔南州老教办积极探索把老年学校办进移民搬迁区,“学养教”一体化,增智、增收、增乐三管齐下。因地制宜开设山歌、民族舞、苗绣等民族文化培训,将老年教育+非遗展示+文化传承+旅游创收有机结合,积极开发本地优势特色资源,创造出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为全省尽快撕掉“贫困”标签贡献了力量。李克强总理来此视察时,对包括老年教育在内的各行各业服务脱贫的做法连声叫“好!”。
重庆市老年大学以该市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红岩网为依托,在该网专辟“重庆农村老年远程教育”专题窗口。邀请西南地区著名农林牧业专家作科技生产讲座,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近万个行政村,为数百万老年朋友提供教学服务。该市万州区铁峰山麓有一个526户人家的村庄叫铜元村,这里的土质、气候等虽然适宜种植猕猴桃,但因为种植技术落后、病虫害困扰等原因,始终发展不起来。重庆市建起老年远程教育平台后,这里建起了远程教育收视点和远程教育实践基地。村民们学习运用远程教育平台推送的猕猴桃科学种植管理、加工储存等先进方法,使猕猴桃种植业起死回生,种植面积扩大到3080亩。并建起了年产600吨果酒的猕猴桃深加工厂,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村民们通过在线学习《林下种茶》,使荒芜多年的百亩茶山变成了特优茶叶园,年收入超过50万元。《野鸡养殖技术》的推送,将村里78户农民推上了致富路。如今,铜元村已经是重庆市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小康示范村。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原常务副会长袁新立到此观摩学习后,激动得夜不能寐,连夜写出《老年远程教育让农民走上了致富路》,被多家报刊刊登。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些老年大学主动与西部省份的一些老年大学开展对口帮扶,助力文化扶贫、教育治贫。青岛市老年大学与贵州安顺老年大学;宁波市委老干部局、市老年大学与新疆库车县县委老干部局、县老年大学;福建老年大学与宁夏老年大学等分别签署结对协作协议,无偿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老年学校援助办学资金、设备、培训办学人员,发展了“城市对口支援”的内涵,走出了一条新时代东西交融、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协作新模式。福州市老年大学协会因在组织各老年大学开展与贫困村结对帮扶活动中成绩突出,被福州市评为“扶贫爱心社会组织”。
地处南京市江宁区西南郊的谷里街道,极富生态和历史文化的潜质,区委、区政府拟将此处列为首批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社区老年学校联手社区教育中心,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设课,主动为提升这里的“软件”建设水平发挥余热。他们及时在居民中开设了“美丽中国之美丽谷里”讲座,强化环境之美;开展“农家乐”技能培训,助推发展之美;开展文明礼仪培训,提升居民行为之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彰显谷里内涵之美。协助区委、区政府成功地将谷里打造成了中国美丽乡村的“典范街道”。谷里街道的干部每当向来访者介绍经验时,总禁不住感叹:老年教育,功不可没!
“风中闪现的鹤颜像一面面旗帜,
引导更多人奉献爱心与力量;
‘银发红马甲’是他们共同的称谓和着装,
他们用那抹‘志愿红’,温暖社会,释放正能量,他们用无私书写大爱,用行动践行初心,
是建功新时代的重要精神力量……”
这首来自一老年大学的《志愿者之歌》,唱出了老年大学的另一大贡献——积极服务社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发展。
服务社会,既是老年大学(学校)办学的宗旨体现,也是老年人学习活动的重要价值取向。各地老年大学在办学中坚持学为结合,为服务社会广搭平台,让广大老年学员以长者风范、文明举止影响和带动着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遍布全国各个老年大学的志愿者队伍,汇聚起播撒精神文明的磅礴力量,成为声势浩大的精神文明建设生力军。
2007年5月,金陵老年大学送文化进社区
湖北省老年大学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在校园硬件设施跻身国内一流之后,充分发挥学员正能量,及时成立了由八个专业团队组成的老年大学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达2000余人。志愿队员们在积极协助学校搞好校内万名学员服务管理的同时,积极走向社会,开展进社区、进工厂、进学校、进农村、进军营“五进”便民服务。车站、码头、广场、居民区,到处留下了他们进行便民服务和文化惠演的身影,成为享誉武汉三镇的一道亮丽风景。南昌市老年大学组织开展“百班千人进万家”活动,学员志愿者们给城市社区老人送去知识和健康;给敬老院老人送去温馨和关爱;给困难家庭送去资助和帮扶;给农村留守儿童带去幸福和梦想,成为新时代的雷锋传人。闻名全国的厦门老年大学“老妈妈关爱团”,以一颗颗炽热的慈母之心,近40年风雨无阻地帮教感化失足少年,关爱残障儿童成长,用爱心点亮希望,成为厦门为民爱民先进典型。在抗击非典疫情期间,湖南省郴州市老年大学5000多名学员迎难而上,争相参与抗疫志愿服务,师生为抗疫捐款达21万元。
志愿服务打头阵,党徽闪烁领众人。各老年大学的党员学员们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心骨、领头雁,在服务社会中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四川省老年大学系统成立老年志愿服务总队,省老年大学校长、党委书记亲自担任总队长,带领全省21个市(州)老年志愿服务支队的代表向党和人民庄严宣誓。该省的志愿服务活动由省总队、市(州)支队、区(县)大队、街道(乡镇)小队、社区(村)分队五级组成,为老年学员参与社会服务搭建了纵向到底的长效平台。他们深入基层社区、贫困乡村开展政策宣传、文化展演、老年护理、儿童关爱、无偿捐赠等志愿服务活动,带动群众纷纷参与进来。该省遂宁市老年大学组建老年志愿服务队达800支,志愿者人数达11.1万人,其中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注册的就有5.66万人。他们精心打造“银铃先锋”志愿服务品牌,以党员为先锋、学员为主体,积极开展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活动。2022年,遂宁市老年大学系统开展老年志愿服务活动达1.7万余场次,33.6万人次参与了志愿服务。省民政厅三次派员到该市老年大学总结服务社会的经验。地处草原深处的内蒙古呼伦贝尔老年大学,以党员为主体,组建起7支草原红色轻骑兵队,经常深入社区、学校、敬老院和嘎查、索木、旗(县)进行慰问演出,宣传富民政策,弘扬民族英雄精神,为牧民送去捐赠物资和精神文化食粮,营造了阳光向上的草原牧区文明和谐气象。
老年学员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他们跨进校园是学员,回到社区是“老师”,在文明建设中凸显出明显的主体地位。在社区,哪里有老年学员,哪里就有歌声,就有舞步,哪里就青春涌动,文明生辉!走遍全国各地,你会发现,如今晨练点,广场的拳剑、戏曲、歌舞点的组织者、辅导员,很多胸前挂着老年大学的校徽;逢年过节、节庆活动,组织者首先想到的是请老年大学、老年学校艺术团“出山”“压轴”;社区里经常举办的诗词、书画、摄影、花卉、盆景展览等,也大都是老年大学学员唱主角。“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志愿口号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改革开放催生了中国老年大学的诞生;老年大学的迅速发展催生了老年教育理论研究。40年来,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工作也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已初步形成和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教育理论体系和老年教育学学科体系,不断拓展老年教育理论研究领域,丰富了我国教育学理论宝库,为我国老年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实践孕育理论,理论推动实践。20世纪80年代初,老年大学作为新生事物大量涌现,为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丰富的办学教学实践成为老年教育科研活动取之不尽的源泉。由最初对办学宗旨、办学模式、老年教育地位作用的探讨,到20世纪90年代进入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研究。当老年学校有了较快增长时,理论研究重点瞄向了规范化、制度化等问题。进入21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理论研究主要围绕老年教育与建设学习型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立言立论。
2006年,学术委员会成立,将老年教育科研工作推向水平更高、研究更深的新阶段。针对老年教育实践中的新问题,学术委员会组织进行理论研究攻关,先后实施了《中国特色老年大学规范化建设》《中国特色老年大学教育现代化》《发展农村老年教育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与建设学习型城市》等实践性课题研究,为办学、教学改革、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援。
老年教育理论研究逐步发展到学术研究,把现代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老年教育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深入开展了有关老年教育本质论、规律论、教学论、发展论等重大课题研究,深化提升了对老年教育一些根本问题的认识。同时,开展了老年教育学科基础理论的研究,撰写出版了《老年教育学》6本专著,填补了中国老年教育学方面的空白。
2013年8月,全国老年大学校长首期教学研修班在黑龙江哈尔滨举办
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牵头下,积极参与编制国家老年教育发展规划部分前期工作,会同多名省老年大学校长共同推动“将重视老年教育”“老年教育现代化”等内容正式写入了《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政府有关部门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33次理论研讨会,特别是2010年以来,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老年教育等主题举办的9期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在研究的宽度和深度上有了新的拓展和提升。学术委员会先后在13所老年大学(老年大学协会)办起13个理论研究基地,汇集了高等院校、教育研究机构和老年大学200余名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专家学者,围绕重大课题开展研究,取得显著成果。举办了七期全国老年大学校长研修班,提升了近千人次老年大学校长们的理论素养和管理水平。
40年来,我国地域性、群众性理论研究组织、队伍不断扩大,研究活动日趋活跃,成为理论研究主体队伍的有益补充。除各大协作区、企业校委员会、高校联盟组织的每次年会、工作交流会,理论研究是必备议题之外,一些地域相近的部分地区老年大学自发组成老年教育协作组织,定期开展研讨交流活动,例如:“川渝两地老年大学协作会”“皖、浙、赣三省11市(县区)老年教育论坛”“淮海经济区16县(市)老年大学工作座谈会”“海峡老年教育论坛”“海峡两岸四地老年教育理论研究会”,尤其是“18城市老年大学工作研讨会”更是异军突起,连办12届,单次参会单位多达来自29个省市区的6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在指导推动城市、辐射农村、企业办学工作中功不可没。
40年的老年大学办学实践,培养和锻炼出一批专兼结合、老中青搭配、有智慧有能力的老年教育理论研究队伍。人才济济,蓄势待发,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
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仅仅历经40年,即办起了世界上覆盖面最广、入学率最高、课程设置最全、就读人数最多的老年人学校。中国老年大学学员数已占到全世界在校老年学员总数的一半以上。我们已成功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倍受国际友人推崇的老年大学办学之路。为世界老年教育事业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模式、中国方案,炫目地站到了世界老年教育舞台中央。
我们的老年大学,不仅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而且课程设置丰富,办学场所、教学设施和水平堪称世界一流。据说每年AIUTA国际学术研讨会或年会,中国代表的参会,都是各国代表的期盼;中国代表的演讲,总是与会者的聚集点,“中国老年教育声音”成了他们的最爱。
中国老年大学创办起步晚于世界第一所老年大学整整十年,而我们却能弯道超车,领跑全球!这是何等的荣耀!当你了解了我国在国际老年教育舞台的地位是如何提升演进的过程后,你定会为我国老年教育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而倍感自豪!
1994年8月,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出席在芬兰召开的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第17届大会,在这次会议上,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正式加入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会上增选时任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王照华为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理事会候补理事。时隔4年,即1998年8月,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张文范成为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理事。该年12月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第三年龄大学执行局会议上,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张文范被推选为国际第三年龄大学协会副主席。
党的十八大后,在广州召开的国际老年大学协会第92届理事会上,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常务副会长袁新立当选为国际老年大学协会第一副主席。会议决定给中国再增加一个理事会理事名额。2017年,在斯洛伐克召开的第100届国际老年大学协会理事会上,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广州老干部大学校长林元和当选为国际老年大学协会第一副主席。2019年,在黎巴嫩召开的第105届理事会上,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推荐的马宪国经大会无记名投票被选举为国际老年大学协会第一副主席。我国在国际老年大学协会领导机构的位置,从“候补”理事,到升为正式理事;从一名理事增加到两名理事;从“理事”再提升到副主席;由“副主席”再重用为第一副主席,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界老年大学协会对中国老年教育地位的重视和成就的认可,在国际老年大学协会职务的每一次“晋级”,每一步“提升”,归根到底反映了中国老年大学办学速度、质量、水平的提升!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国际联络部主任王友农教授曾撰文介绍,我国自加入世界第三年龄大学协会(后改称世界老年教育协会)由初期的走出国门参会学习,到打开国门,勇于承办世界性大会,让世界同行前来观摩学习,反映出我国老年大学发展已出现了历史性变化。尤其是2004年10月和2013年5月,我国分别在上海、广州成功举办了世界老年大学年会和国际研讨会,让来自五大洲的同行连连惊呼“OK!”2018年4月,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在上海建立“国际老年教育研究中心”,AIUTA中的多名世界知名专家学者纷纷应聘成为该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标志着中国老年大学的办学水平、学术地位亦得到国际认可。2019年5月,在我国武汉召开的“一带一路”与老年教育国际研讨会上通过的《武汉共识》,决定将AIUTA平台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在“一带一路”框架中建设老年大学,使之成为各国人民心连心的桥梁。AIUTA在全球开展活动近40年中,还从未把哪一个国家的倡议确定为AIUTA这一国际组织的发展战略,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大国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感谢中国老年大学,让我们在世界老年教育的舞台上独树一帜,绽放中国老人的幸福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