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端 张琦琦 (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
教育生态学是以生态学为理论基础,将教育与周围环境视为生态系统,通过研究分析系统内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探寻教育生态系统基本规律的学科。1976 年,美国学者Cremin L.A.正式提出了“教育生态学”的概念,我国学者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始于20 世纪80 年代末,以吴鼎福的《教育生态学》的出版为标志。此后,学者们将教育生态学理论运用到教学管理的多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对教育生态问题开展研究。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于高等教育生态系统框架内,其内外部环境、受教育主体及与之相关的各生态因子共同作用于这一系统中。来华留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大部分时间在大学校园里度过,课堂之外,校园文化活动是他们接触中国文化、获取中国镜像的主要窗口。按照生态学“任一生物总要与周围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的基本观点,校园文化活动是留学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必要“载体”,能促使留学生群体在异国的学习生活中不断“适应”与更好“生存”。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施展才华、锻炼能力提供了广阔舞台。对于来华留学生而言,校园文化活动是他们适应异国生活、提高语言技能、丰富文化体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大连外国语大学近百名留学生进行调查,并对相关人员进行访谈,以充分了解留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调查问卷回收91 份,其中有效问卷82 份,有效率为90.1%。有效问卷中,参与调查的留学生年龄均在18-25 岁之间,其中女生53 人,占64.6%,男生29 人,占35.4%。国籍方面,共包含27 个国家的留学生,其中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的留学生占前三位,这与大连地处东北亚地理中心的区位有很大关系。从区域上看,东南亚地区、非洲地区国家的总体人数相对较多,欧美地区国家的总体人数相对较少。
调查问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第二部分为留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情况调查;第三部分为来华留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看法和满意度调查。
1.留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基本情况
根据对有效问卷的统计,在诸多校园文化活动中,留学生参与最多的前三项为:中外学生新年晚会、国际文化节、趣味运动会。这三项校园文化活动都是大连外国语大学的招牌活动,深受留学生喜爱,活动参与人数多、影响面广是必然的。
关于未能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原因,留学生选择最多的三项为:活动时间与学习冲突、准备过程复杂、不了解活动内容。可以看出,活动时间设定对留学生能否参加活动影响最大,在与学习冲突的情况下,大多数留学生选择了放弃参与活动。另外,由于语言水平的限制,留学生对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准备或内容较为复杂的活动有畏难情绪,因而会选择不参与。如何有效扫除这些障碍,让更多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值得组织者思考。
关于获取校园文化活动信息的方式,留学生使用最多的三种方式为:老师通知、同学转告、阅读微信公众号推送。可以看出,留学生更习惯于通过被告知的方式获得活动信息,而不是通过各种信息平台主动获取。这与活动组织者对留学生班主任的要求有关,也与留学生不熟悉校园信息平台使用方法以及中文信息阅读难度较大有一定关系。
2.留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看法与满意度
关于什么样的活动最吸引你这一问题,留学生认为最重要的三个因素为:活动有意思、可以认识新朋友、可以了解中国文化。我们看到,趣味性是活动吸引留学生的首要因素;其次,活动是否能够满足留学生社交需求是第二要素;留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参与活动获得锻炼语言能力、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为第三要素。这充分说明留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生活不仅仅是为了好玩,还有较为明确的学习目的。
从类别上看,来华留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前三类分别为:文化艺术类活动、参观体验类活动、体育比赛类活动。
从意愿上看,来华留学生希望增加的校园文化活动前三类分别是:参观体验类活动、志愿服务类活动、体育比赛类活动。参照上一项调查结果可以看到,留学生最喜爱的文化艺术类活动未出现在希望增加的心愿单里,说明该类活动举办数量已基本满足学生需求,而参观体验类、志愿服务类、体育比赛类活动留学生仍希望有所增加。值得一提的是留学生对参与志愿服务类活动有较强的意愿,反映出他们同中国大学生一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从满意度上看,留学生对已有校园文化活动的满意度较高,选择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的占68.3%;选择不确定的占20.7%;选择比较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占11.0%。具体来看,留学生对已有校园文化活动最满意的三个方面分别为:活动内容安排、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活动流程设计。最不满意的三个方面分别为:活动时间安排、活动前的指导、活动的宣传。通过访谈,我们对不满意的方面有了进一步了解。对于活动时间安排,留学生认为最好在周末或晚上,尽量不要与上课时间冲突,另外有些活动准备期较长,而活动布置得晚,学生仓促准备,既影响学习也影响活动的参与质量。对于活动前的指导,留学生认为组织者要求不够明确,具体细节常常未能确定,仅靠一则推送或一张海报,学生无法获知更多信息,很多活动如参观体验类,需要在活动前有相关的背景介绍或任务设置,这样才能增强活动效果。关于活动的宣传问题,活动组织者和信息发布者没有充分考虑到留学生群体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性,尤其对于汉语水平不高的留学生,阅读障碍也会影响他们的参与积极性。
3.影响留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其他因素
我们将被调查者性别、汉语水平、性格作为自变量,以校园文化活动参与情况为因变量进行交叉分析,尝试找出影响来华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度与满意度的其他因素。结果显示:性别因素对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次数没有较大影响,但对不同种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喜爱和选择影响较大;汉语水平因素对来华留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有一定影响,留学生参与活动种类与次数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而提升;性格因素同样对来华留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有一定影响,性格外向的留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类型更加多样。
影响留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因素很多,高校管理者需动态掌握其中的“限制因子”,积极寻找对策,不断排除其限制作用和影响,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质与量,增强留学生的文化获得感,吸引更多留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来。
打造成功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提升引领性。校园品牌特色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先进代表,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优质结晶,主导着高校的校园文化潮流。这样的品牌活动才具有示范性和影响力,才能激发参与者的主动性和创造力。第二,保持独特性。只有独具特色,才能脱颖而出。每所大学因历史底蕴、办学特色、专业方向、地域文化、留学生规模不同,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因而高校要立足自身优势,突出亮点,着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高校一方面要坚守办学历程中积淀的优良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要在传承中寻找新方向,汲取时代气息,结合本校留学生资源特点,努力培育自身特色,打造自己的品牌。第三,突出人本性。校园品牌特色活动建设要贴近本校师生实际生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中外学生学习与娱乐的切实需求。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校园品牌活动才能保持无限的生命力,才能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国际文化节”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都非常高。作为以外语教育为主的多科性大学,多语种人才和多国别留学生资源是该校的特色,依托这一优势,学校以“国际文化节”为载体,聚焦语言交流与文化融合两大主题,通过国别文化展台、文艺表演、美食分享等形式搭建中外学生共同参与、多向交流的平台,与该校国际化办学理念,复合型、国际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国际文化节”的举办符合中外学生主体发展需求,是大连外国语大学成功培育的校园文化活动优秀品牌。
教育生态理论视域下,教育活动是由人和环境相互作用而完成的,教育主体和教育生态环境密不可分。打造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只有多方联动、多点发力,才能实现教育生态系统中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促进教育生态系统内部与外部的平衡发展。
1.中外学生互动
调查结果显示,“可以认识新朋友”是留学生认为校园文化活动吸引自己的重要因素,这反映出来华留学生身处异国他乡,渴望获得朋辈支持的心理需求。一项活动,如果仅以留学生为主体开展,缺少中国学生参与,那这样的活动也无法引起留学生持久的兴趣。留学生在课堂之外希望更多与中国学生交流,与校园主流文化开展互动,提高语言水平,而中国学生也同样需要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实践。因而,只有中外学生同参与、共担当,才能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带动面和辐射力,才能营造中外学子心相通、情互动、同台展示、双向交流的校园文化氛围。
2.多部门协同合作
将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纳入高校总体发展战略,推动中外学生“趋同化”管理,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方向之一。高校涉及留学生管理的各职能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加强统筹,与留学生所在院系建立组织协调机制,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实现系统内部的整体平衡与可持续发展。调查结果中,“不了解活动内容”是留学生未能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的三大原因之一,这充分说明活动的组织方与活动的受众群体之间的沟通与连接并不顺畅。留学生可能受到汉语水平因素的影响,但如果学校各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充分利用中外学生互帮互助、班主任或授课教师讲解说明、留学生之间交流沟通等手段,这类问题势必迎刃而解。协同合作要落在实处,不能流于表面,只有全员参与、全员建设,才能形成高校“协同化”育人的良好格局。
3.学校与社区共建
打造留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要整合校内资源,还要拓展校外资源。根据调查结果,参观体验类活动和志愿服务类活动是留学生希望增加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前两位,这说明留学生有更大的需求和更为强烈的意愿参与到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高校与社区共建,可以实现资源互补,高校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社区提供多样的实践机会,让中外学生投身到社区志愿服务中,发挥自身的独特价值、体验奉献他人的乐趣,有利于提升留学生对中国社会的融入感,增强对中国精神、中国道路的理解和感悟。
细节决定成败,一场成功的校园文化活动需要组织者合理策划、精心准备、周密安排、反复打磨,只有协调好内部教育生态的各要素,才能吸引受众,提高系统的运行效果。
根据调查结果,留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满意度较高,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和障碍。这首先涉及不同文化中时间观念的差异问题。很多留学生来自单向时间文化,他们重视计划,习惯于提早规划日程,在特定时间做特定的事;而中国文化则属于多向时间取向,一个时间段内可以做几件事。在这种观念下,某些活动组织者不急于提早几个月确定活动时间,因为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且也认为没必要这样做,毕竟校园文化活动参与对象集中在校园内,召集起来并不是难事。而留学生往往喜欢在学期开始就有明确的活动时间表,通知晚、时间紧、“任务”重的活动,留学生自然参与度不高、参与效果也不佳。
活动确定后,组织者应尽早将活动时间、地点、内容、要求等信息清晰而准确地传递给活动受众。校园海报、媒体推送是对中国学生最常用的方式,但对于留学生群体还应考虑到他们的语言水平和文化差异。汉语课堂是校园文化活动的隐性宣传平台,教师的鼓励和指导是最好的动员方式,做好了宣传与指导,留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效果自然会事半功倍。
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要不断增强跨文化意识,提升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力”,提高活动设计与组织水平,尊重师生意见,总结活动经验,为实现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发展目标相辅相成、同频共振而不懈努力。
来华留学生教育是高校教育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来华留学事业进入提质增效的发展阶段,培养“知华友华”的高素质人才成为留学生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以生态文化理念构建大学校园文化,丰富留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他们融入新环境、广交新朋友,加深中外学子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