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23-10-15 20:24张佳琳韩悦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书育人 2023年9期
关键词:思政政治内容

张佳琳 韩悦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 2021年 6 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9.44 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 8.88 亿,占网民整体的 87.8%。[1]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兴起的短视频,因为其内容“短小精悍”且具备依托算法精准定位用户喜好的优势,迅速获得了大批年轻人的喜欢,成为“00”后大学生迅速接收和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为了做好这一工作,就要牢牢抓住短视频这一新兴传播渠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的构建做出努力。鉴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直面形势、勇于担当,在当前的形势下科学研判短视频的优势和弊端,理性分析短视频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积极探索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的有效对策,改革与创新并举,与时偕行地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一、短视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高校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环境因短视频的普遍运用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变化,这为推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带来了有利的发展机遇。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2]这为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立足学生因材施教,引领学生成长成才;要紧握时代脉搏,突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在新时代培养出能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起带头作用的新人;还要注意社会发展潮流,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活开展。因此,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效提升应充分利用短视频播放时间短,内容容量大,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等优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短视频相融相通,挖掘短视频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强大潜力。

(一)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大多以教师主讲和教材为主的单一授课模式呈现。短视频的兴起,使各种类型的内容都可以通过短视频多重维度的图文声像进行传播,形成最直观的信息冲击力,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并且不受时空制约,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这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创造了新的突破口。从时间上看像短视频传播速度快、内容更新快,大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多次重复学习,加深理解和记忆,教师也可以第一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从空间上看,运用短视频进行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地域限制,短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各高校更好地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新思路。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通过分享或者自己制作短视频来传授相关的思政课知识,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同时也可以通过短视频的留言评论功能解答学生的问题,做学生的知心人、贴心人,进而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于学生而言,短视频的运用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满足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通过关注教育类短视频博主和各大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官方短视频账号,或者使用“附近”选项观看附近高校发布的短视频内容,并积极为优秀的短视频作品点赞,进而借助短视频平台的数据分析和数据监控服务,让短视频平台精准识别学生的学习需求,并为其继续推送相关内容,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短视频的出现极大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广度和宽度,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充实的教学资源和新颖的实践体验。一方面,短视频内容覆盖领域广泛,诸如红色旅游、时政、体育等。大学生观看展示红色旅游景区自然、历史、人文方面的短视频,可以足不出户学习红色故事、传播红色精神,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观看外交部官方账号发布的外交政策短视频,可及时了解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外交情况,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观看冬奥会中国队夺金短视频,与中国冰雪健儿共享荣耀时刻,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情,启迪大学生相信热爱与坚定的力量。另一方面,短视频教学素材选择多样。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大量可供选择的教学素材,形成多元资源库效应。例如,短视频平台具有相当数量的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导正确价值观的榜样人物事迹作品,其中包括最可爱的人、爱国名人、时代楷模、最美大学生等。思政课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榜样人物,让大学生在观看榜样事迹的短视频中树立报国之志,用榜样的影响力和感染力鼓舞大学生为国奉献。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将短视频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移动互联网场域,而且通过短视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向作用可以进一步提高短视频传播内容的思想性,使高校大学生学习到更多有内涵、有价值的知识,进而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实现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共享

由于各地教育发展状况不一致,高校教育系统中教育资源的分配显现出不平衡现象。短视频的广泛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弥补差距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供了契机。这不仅满足了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日益多元化、便利化 、自主化的发展需求,也满足了众多大学生对优质学习资源的渴望。比如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手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北京大学电视台制作的对话类思政课短视频节目“思政热点面对面”,一经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推广,便得到了相关部门、主流媒体以及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学生的广泛关注。《思政热点面对面》共18 期,每期围绕一个关键词展开。该平台直击热点难题进行理论对话,如“以人民为中心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中心’冲突吗”“中国梦与美国梦有何区别”等,从书本中提取抽象理论,通过与实际案例的结合将其融入现实,解决了传统思政课理论讲授相对枯燥,未能与实践有效衔接的问题。该校通过搭建先进平台,汇聚一流教师,共享优质资源,提供了大量创新教学模式的优秀成果。按照视频讲解、老师解读和解答同学疑问的授课思路,创造了教师与学生共同主导的授课模式,使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这样的短视频节目不仅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开放性、灵活性,增加了思政课的学理性与趣味性,而且扩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面向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群体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四)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以“灌输式”为主要授课模式的传统思政课,就理论而论理论,教学方法过于片面化、一元化,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学生获得感不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此类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仅使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被忽视,更淡漠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影响高校思政课应然教育目的的实现。短视频的即时传播,不仅满足了大学生的主动学习需求,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辨能力,而且弥补了课上单纯接受理论教育的不足,提升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方法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和本领。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内容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与“爱岗奉献”“诚实守信”“见义勇为”等题材相关的短视频,用思考替代简单接受,形成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完整认识论闭环,进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此外,思政课教材使用相对固定,内容和版次的修订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因此,教材内容与社会发展很难精准同步。短视频思想政治教育素材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学生通过学习教师推荐的时事政治、国家重要会议、重要节日等相关内容的短视频,可以进一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例如:在2020 年的伟大抗疫斗争中,短视频平台涌现出重点关注科学防疫的举措、歌颂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和贡献之作,疫情防控中的“大国之治”“政党之治”“人民之治”等题材的短视频内容不仅为制度自信写下鲜活注解,也谱写了中国共产党的责任与担当。教师在课下通过给学生推送和讲解此类短视频,不仅可以激发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的学习兴趣,使其就自己关注的话题展开思考和讨论,而且可以培育大学生自身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在师生良好的交互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完成对受教育者的启迪和引导。

二、短视频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从短视频自身存在的特点和优势来看,抓住短视频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机遇已经成为新时代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现实性课题。但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还应当充分注意到,由于短视频自身所无法完全克服的缺点和局限,要把短视频充分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对思政课教师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随着短视频日益成为教师与学生熟悉的教学手段,教师不仅要通过对短视频软件的掌握来传播知识和文化,而且要学会对短视频信息进行甄别与鉴定,这对教师“适应时代发展并在课程实践中形成相对稳定的素质与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首先,思政课教师的媒介认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新媒体时代,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不断发展。大学生由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迅速被这些短视频平台吸引。相比之下,部分思政课教师存在媒介知识不足、新兴媒体使用频率低下,甚至从未尝试过将短视频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等情况。“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横亘在两代人之间”,[4]教师需要加倍努力,才能迎头赶上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步伐。因此,思政课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观念,与时俱进,认识到自身的媒介素养对提升课程实效的重要程度。其次,思政课教师把短视频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创造生产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大部分思政课教师能够简单运用新媒体,能够把新媒体与教育过程联系起来并与学生进行简单地沟通,但是其应用水平只停留在把诸如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作为宣传渠道,对更深程度上的短视频教育应用功能还未触及或未完全掌握。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思政课教师应当善于开发利用短视频的各种优势,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数字化、立体化,贯穿线上与线下,实现全方位覆盖。最后,思政课教师对短视频的选择和评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一堂思政“金课”的打造离不开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但是短视频媒介推送的信息资源鱼龙混杂,部分能成为较好的课程素材,但同时也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负面信息,其大多披着科学、自由民主的外衣、借助短视频平台向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错误思想。这些信息、言论经过别有用心之人的包装和宣传,存在极强的诱导性和迷惑性等,因此对思政课教师的信息鉴别能力提出了更大挑战和更高要求。

(二)内容良莠不齐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造成一定冲击

2020 年 4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第 45 次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 年 3 月中国网民规模 9.04 亿,手机网民 8.97 亿,其中学生占比最多,为 26.9%,[5]成为带动短视频发展与壮大的主要群体。作为短视频的主力军,大学生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短视频娱乐上,长期沉迷于此,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与培育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营销化、低俗化的内容充斥在短视频平台上,形成“唯流量论”“唯金钱论”的不良价值导向。一些大主播靠低俗行径博人眼球收获千万粉丝,不利于大学生形成高雅的文化品位,使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群体逐渐丧失对低俗行为的甄别能力。加之某些短视频账户被设计成渗透和植入历史虚无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新自由主义和其他意识形态趋势的平台,极大地扰乱了受教育者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另一方面,短视频平台泛娱乐化现象趋势明显。Quest Mobile 研究院在2021 年6 月发布的《跨平台KOL 生态研究报告:数据驱动大循环,本地化、娱乐化生活化内容生态繁荣》中指出,抖音平台中优势、高竞争内容较为集中,音乐舞蹈、影视娱乐、美食类内容火热;快手平台中低供应高需求的潜力内容类型丰富,如游戏、美妆等。[6]从中可以看出,短视频的泛娱乐化倾向比较严重。一些大学生沉溺于明星偶像的生活,拥护“网络大 V”,流连于网络直播的梦幻,这些娱乐信息冲击着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减弱了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使其在娱乐化的集体狂欢中出现价值盲从。上述短视频存在的低俗化与娱乐化特征,是学生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弊病所在。因此,将短视频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帮助学生有效规避不良信息,时刻警惕其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造成的冲击。

(三)信息碎片化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深化

短视频在内容表达上更加简短精炼,这使处在碎片化阅读时代的年轻人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易于激发人们短暂的、偶然性的感受,易于使大学生产生共鸣。一般而言,反响率较高的短视频时长大多在十五秒到五分钟之内,时长的限制影响了教育类短视频内容的深化。为了获得较高的播放量,短视频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吸引受众,如果内容不出彩就很容易被划走,这使得教育类短视频呈现出的教学片段趋于表面化。因此,抖音中“一口气看完中华五千年历史”“两分钟看懂《资本论》”“三分钟带你看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内容虽然别有风趣、惹人注目,但难以入木三分。视频内容的浅表化不仅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且也不利于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高校思政课以讲授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除此之外还涉及时事政治、法律、历史等相关内容,课程内容的政治性、理论性、专业性很强,因此对于如何利用短视频将课程内容的思想性通过精炼的方式表达清楚并易于被学生接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四)“信息茧房”效应造成学生思维闭塞

哈佛大学教授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一书中明确指出“我们在信息茧房中只听我们选择的和能令我们感到愉悦的东西”,[7]这表明人们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有选择性地获取所需信息。在算法技术的支持下,短视频软件将根据用户的视频选择类型、搜索时间,互动信息(如评论、点赞或其他数据信息)导出用户的内容偏好,并根据用户的兴趣将相关内容精确推送给用户。例如,某用户在搜索框内搜索了喜欢的明星的名字,点开后点赞或是评论,或是多次浏览与该明星相关的视频,那么该软件就会根据该用户的喜好,通过算法推荐逻辑多次推送与该明星有关的视频,做到精准定位。这样一来,用户被短视频平台打上了固定标签,所获取的信息内容也被相对固化。倘若一名大学生从不关注教育类的博主或者从不点赞与高校教育相关的视频,短视频就很难向大学生推送思政类短视频内容。在兴趣与欲望的驱使下,多数大学生长期沉溺于观看娱乐性的短视频,长此以往,致使大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下降,思维趋于固化,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要发挥短视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创造条件打破“信息茧房”空间,开阔大学生的视野并发散其思维。

三、运用短视频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面对以上来自不同方面的巨大挑战,要提高短视频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实效性,就要在短视频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扬长补短,积极寻找应对挑战的有效对策。在借助短视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通过打造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打破“信息茧房”的“怪圈”,将短视频创造性地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助力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打造高素质思政教师队伍,塑造短视频官方品牌

高校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阵地,想要正确、科学地借力短视频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率先打造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塑造高校短视频官方品牌。2019 年3 月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8]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衔接课程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在短视频应用于思政课的教学设计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除了掌握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还应学习、分析、评估和总结短视频的制作流程和传播效果,联系社会热点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行为习惯进行短视频的基础教学,做到及时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方法。除教师自身做出努力外,高校还应聘请专业的短视频运营团队对教师进行指导,开展新媒体课程、讲座等,鼓励思政课教师开通自己的抖音账号、微博等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在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新媒体运用技术的基础上,助力高校形成自己的短视频特色品牌。首先,高校应在大学生群体中展开问卷调查,明确大学生主要使用的短视频平台,并在主要短视频平台注册并开通官方账号,设立专业化的运营团队。其次,通过分析抖音热榜、飞瓜数据等,从中选取热度较高并且适合开展线上教学的选题进行策划,完成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再次,推出多位讲授思政课的教师,分别制作精炼的思政课短视频,发布到学校的官方短视频账号上,由全校师生进行投票,评选出最具能力同时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代表,组成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团队。最后,在明确教师队伍后,根据短视频制作流程,完成内容定位、创意设计、脚本策划、拍摄与制作、发布与效果评估。在制作的过程中,将参与式教学法应用于短视频教学,在思政课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也成为短视频制作的主体,结合高校自身特色进行策划,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拍摄和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文艺类、体育类、医学类、工匠类、金融类等题材的短视频,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实践。总之,通过打造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进而带领学生创作一系列高质量的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思政短视频,形成高校官方短视频品牌效应,是当前强化高校思政育人效能和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二)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多方合力激浊扬清

网络信息中的泛低俗化、泛娱乐化内容层出不穷,严重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多方合力激浊扬清刻不容缓。以社会主旋律引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风气,需要短视频平台、教师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对于短视频平台而言,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不应该凌驾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上,应遵循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因此,以抖音为首的短视频行业标杆应该坚守主流价值观的思想阵地,批判并转变技术背离主流价值观的错误观点。对于不管是官方还是个人用户发布的内容,在上传前,短视频平台应该对其进行严格审查,把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导向放在第一位。其次,对于教师而言,要在奠定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的基础上,通过参加媒介素养培训,加深对短视频传播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对网络信息的思辨反应以及对其真实性的判断能力。在正向教育意义内容的选择方面,思政课教师要选择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择方面,教师可以选取电影《长津湖》的解说片段,利用情景体验式教学法让同学们在解说与影像的双重感受中,身临其境地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学生可以借此与教师进行互动,在评论区发表对所观片段的感受,教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查看和回复评论区的内容,及时关注学生的舆论动态,并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互动,为了避免不良网络舆情的形成,需要对激进的评论做出正确解释和正面疏导。最后,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的学习,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实际行动中立身行道、崇德修身,实现自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群体,虽然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但身心还不成熟,无法完全抵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提高思想觉悟的同时积极参加公安部门在本校举办的网络安全主题讲座,当面对不良信息时及时与同学和辅导员进行沟通,避免自己做出错误的决定。

(三)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以“内容为王”整合思路

尽管短视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获取和传递信息的手段,但是对于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而言,仍要以课堂形式为主。大学生通过短视频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虽然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与参与性,但是单纯依靠短视频学习思政课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既不能再现书本上的“理论深度”,也无法体验教师的“系统讲授”,如何破解这一困境成为有效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9]无论媒体如何发展,我们都必须坚持“内容为王”这一重要要求,时刻将优质内容作为第一要求。因此,坚持以“内容为王”站稳讲台,[10]进行线下授课为主,优秀短视频延伸场域线上传播为辅,实现线下与线上的有机结合,这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课堂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思政课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优势,注重课堂中面对面的教育过程,将丰富多彩的教育性、启发性短视频引入课堂,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所讲的理论知识选取既符合学生实际、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优质内容,又能及时对大学生进行情感熏陶的教学素材。如教师在讲解“思想道德与法治”第四章第二节第二框“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时,可以结合《人民日报》发布的“医保谈判”的短视频,从谈判人员口中的“每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的话语中,学习到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政治立场与其在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从而将“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牢记心中。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将所授知识与事前准备的短视频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同时声情并茂地带动学生情绪,并及时与同学进行互动,或让同学单独发言,或让同学结成小组就某一话题进行论述。例如,在讲解上述内容时,就可以请同学们结成小组,以“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为题,结合生活中的事例,与教师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教师及时给予反馈与评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造“内容为王”的优质课。最后,在课下应充分发挥短视频对学生思想引导的补充和升华作用,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11]一方面,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对短视频优秀内容的挖掘和运用能力,将社会上和师生身边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及其典型事迹制作成优质短视频应用于线下思政课教学当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思政课的强烈感召力。同时,在课后把短视频平台作为线下思政课的延伸,发布一些和课堂知识点相关的短视频作为对课程内容的补充,并让学生在评论区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线上与线下的良好互动。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本堂课所学内容确定一个主题,让学生结成小组,根据生活中的实例或者时事热点制作与主题相关的短视频。大学生通过录制相关的短视频参与到思政课的教学活动中,从而增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洗涤和价值的认同。

(四)加强网络阵地建设,打破“信息茧房”的“怪圈”

由于长时间处于“信息茧房”的舆论空间,大学生出现思想闭塞的状况屡见不鲜。对此,思政课教师、短视频平台、相关部门和大学生群体应共同努力,携手打破“信息茧房”对内容的束缚,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第一,教师不仅要提升自己信息鉴别、筛选能力,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此基础上锤炼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品格。在平时授课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关注一些和思政课理论紧密相关的短视频,通过对其进行理性分析和逻辑论证,引导学生探求真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而打破传统思政课堂“只立不破”的单向度教学,防止大学生陷入“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第二,短视频平台应不断改进人群识别和数据推送技术,针对大学生群体推送更多有利于其成长的正能量内容。一方面,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实名认证和身份认证,针对特定群体加强算法的定位与投送,把正能量的内容最广泛地传递给最需要接受主流价值观熏陶的学生受众,尽可能为其推送各大高校的或者权威报刊与思政课相关的教育类短视频;另一方面,通过对特定群体弱化内容推荐算法或者关联规则推荐算法,帮助包括学生在内的群体减少对某些特定视频的观看,如娱乐、消费、游戏等,通过强化标签算法,让大学生群体接受更多来自关于国家社会发展各个层面的信息;第三,国家网信部、国务院电信主管部、公安部、文化部等相关部门需大力加强对短视频软件的监管,形成短视频治理长效机制。虽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对综艺、电影和电视等影视节目制定了具体的准入与管理规则,但由于缺乏对短视频软件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督,致使其乱象横生。鉴于此,相关责任部门要做好事前预防工作、事中反应工作和事后的总结工作,认真关注短视频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信息,营造清新健康的短视频环境。第四,大学生群体应该主动学习短视频中的优质教育内容,跳出低俗化、娱乐化内容的“圈套”。一方面应积极主动关注教育类视频博主,各大权威媒体账号如“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以及各大高校的官方短视频账号,及时了解时事热点,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与道德素养。另一方面及时对引发自己思考的短视频内容进行点赞和评论,积极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充分发挥短视频对自身价值观塑造的正向作用,逃出“信息茧房”的怪圈。

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短视频在其背景下也蓬勃发展,为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个群体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视频内容,赋予了短视频新的时代内涵。短视频作为一把双刃剑,其独特优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有利条件,但与此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挑战。如何抓住机遇,找到短视频与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点,以此弥补不足,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短视频平台与大学生共同探索,以期将短视频对大学生的引导与激励作用最大化。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