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的读书观

2023-10-15 19:52仲艳妮古棋予
支部建设 2023年2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读书

□ 仲艳妮 古棋予

邓小平一生酷爱读书和学习。不论是求学时期,还是革命战争年代,抑或是人生暮年,读书始终是邓小平获得知识能量、汲取思想养分的主要途径。在孜孜以求的读书生涯中, 邓小平逐渐形成了体系完备和内涵深刻的读书观,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榜样。

活到老,读书到老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可以说,邓小平的一生是在实践中读书和在读书中实践的一生。1909 年初,不足 5 岁的邓小平被家人送进当地的私塾进行启蒙学习,从此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涯。两年后,他转到离家不远的协兴初级小学堂继续上学,在这里又度过了 4 年时光。11 岁的时候,邓小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当时广安仅有的一所县立高等小学堂,在此学习了 3 年。1918 年高小毕业后,邓小平进入广安县立中学读书学习。五四运动爆发后,在县立中学读书不到一年的邓小平离开学校,加入赴法勤工俭学的大军之中,从此开启了更为广阔传奇的人生。

1920 年,邓小平到达法国小城巴耶,根据安排进入巴耶中学,自此开始留学生涯。然而法国并没有满足邓小平学习知识的渴望,踌躇满志的邓小平只在巴耶中学学习了 5 个月,就因无法担负各种学杂费用而被迫中断了学校学习,只能去工厂做工。当时法国驻中国公使馆向法国外交部提交注明重庆 83 名赴法勤工俭学学生抵法后选择工种的名单,邓希贤(邓小平的原名)一栏内注明的工种是“铸铁”。半个多世纪后,邓小平回忆道:“其实我们当时去法国,也只是抱着一个‘工业救国’的思想。当时我才 16 岁,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就想出洋学点本领,回来搞工业以工业救国。”然而“生活的痛苦,资本家走狗——工头的辱骂”,最终让他抛弃了不现实的“工业救国”梦,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和职业革命家。在此期间,邓小平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承担其理论刊物《少年》的编辑工作,由于字迹工整,印刷清楚,大家都亲切地叫他“油印博士”。他还常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公开批评反对帝国主义和“国家主义派”,如《请看国际帝国主义之阴谋》《请看反革命的青年党之大肆其捏造》《请看〈先声〉周报之第四批造谣的新闻》等,这些文章短小精悍,思想犀利,观点独特,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

1926 年 1 月,邓小平根据组织安排,到苏联莫斯科学习。他先是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短暂学习,后来到莫斯科中山大学求学。为克服语言方面的障碍,邓小平首先必须要掌握基础的俄语,除此之外学习了经济学、历史经济学、中国的社会发展问题、语言学、哲学等相关科目,还学习与革命史相关的课程。邓小平所在的“理论家班”第七班,“是政治上最强,斗争最剧烈,人才最集中的一个班”。班里聚集了后来在中国革命中颇有影响的一批国共两党党员,经常组织讨论有关中国的一些重要问题。邓小平是经常同国民党右派学生进行激烈辩论的学生之一。由于语言犀利、口才雄辩,他还得到了“小钢炮”的美誉。邓小平充分利用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的机会,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读书学习之中,最终取得了较为优异的成绩。邓小平在莫斯科学习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不仅对理论本身形成了深刻的把握,而且还总结归纳出研读方法和原则。

中山大学的学制是两年,但因革命需要,1926 年底邓小平被共产国际推荐给冯玉祥,回国内参加革命工作。邓小平的学生时代虽然只有这三段时期,但他读书生涯却远未结束,伴随了他的一生。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热气腾腾的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哪怕是饱受煎熬的特殊年代,他都一刻未曾停止读书。抗战时期担任过邓小平秘书的刘复之回忆:“他好读书,在艰苦的战争岁月,我几次在行军出发前整理文件挑子,箱子里总装几本书。”1969 年,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南昌监管劳动期间,他把放在北京的一部分书运往江西,每天劳动之余就伏案读书,有时一直读到深夜。晚年离休后,邓小平仍坚持读书看报,读书这项实践活动伴随了他的一生。正如邓榕所说:“父亲爱学习,终生爱学习。他从书本中学习,从工作中学习,从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更从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学习。 ”

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

赴法勤工俭学时期,邓小平除了学习法文等知识外,还阅读了《共产主义 ABC》《共产党宣言》 《新青年》等进步书报,逐渐接受了进步思想。邓小平后来回忆,因为开始看关于社会主义的书报,“我自觉那时是有进步的”;当听到人们在一起相互争辩时,“我总是站在社会主义这边的”。

1926 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学习经历对邓小平来说是至关重要和极为难得的。通过邓小平在莫斯科学习期间所写的一份简短自传,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当年的求学心路:“革命的理论于我们共产主义者所必须的。……我过去在西欧团体工作时,每每感觉到能力的不足,以致往往发生错误,因此我便早有来俄学习的决心,不过因为经济的困难使我不能如愿以偿。……我更感觉到对于共产主义的研究太粗浅……所以,我能留俄一天,我便努力研究一天,务使自己对于共产主义有一个相当的认识。”欧洲 6 年多的留学生涯,正是邓小平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从一个质朴的青年成长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邓小平坚定地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一方面,邓小平接受了一些关于社会主义尤其是共产主义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他又受到已觉悟的共产主义者宣传,“加上切身已受的痛苦”,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邓小平读马列著作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就是把它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宇宙观,为了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是把它作为救国救民、治党治国的经典。哪怕是在江西的那几年,邓小平都带了几大箱子的马恩经典著作、历史、文学等各类书籍,这些书籍在充实了他生活的同时,也引发了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深入思考。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真学习和坚定信仰,造就了邓小平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创造才 能。

学马列要精,要管用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中强调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要精,要用重点掌握的方法。邓小平结合自身的读书经验,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长篇的东西是少数搞专业的人读的,群众怎么读?要求都读大本子,那是形式主义的,办不到。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我们讲了一辈子马克思主义,其实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这生动反映了邓小平读书的两大特点:一是注重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二是注重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学以致用。

在法俄留学期间,他广泛涉猎和系统学习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回国之后,在艰苦的战争条件下,他依然没有放松自己对经典著作的学习。1942 年,延安编印了《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邓小平反复阅读、又圈又点。他还通读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

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特别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978 年 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邓小平提出当前大多数干部要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只有“学习好,才可能领导好高速度、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几百个中央委员,几千个中央和地方的高级干部,要带头钻研现代化经济建设”。他强调,我们的干部队伍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但是,“只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真才实学,还是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无论在什么岗位上的干部,“都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不管年龄多大,必须力求使自己学会本行”。邓小平还认为党员干部作为社会发展的领导核心,更应该树立全局眼光,具备长远意识,放眼世界各国,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但也要注意学习借鉴别国经验,并不是照抄照搬式的学习,而是要在正确把握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有选择的借鉴。

邓小平的政治智慧和博大胸襟,体现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 11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邓小平同志之所以能够为祖国和人民建立彪炳史册的功勋,就在于他看清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深刻了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深沉愿望,把握住中国发展的历史规律,紧紧依靠党和人民建立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伟业。”而这一切无疑是跟邓小平独特的知识背景和读书历程紧密相连的。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坚持勤学多思、学以致用等读书原则,读懂、弄通、悟透、掌握理论之要义和精髓,并将其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之中。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读书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读书使人进步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