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题材纪录片创制传播的创新实践
——以浙江卫视人文纪录片《大运河》为例

2023-10-15 08:25莫红鹃
传媒评论 2023年8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卫视

文_莫红鹃

大运河题材历来是人文纪录片创作的“富矿”。浙江卫视摄制的大型人文纪录片《大运河》在以往作品的基础上,创新叙事策略、表现时代价值、拓展多元传播,立体呈现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新时代发展风貌。

一、弘扬人文价值,创新叙事策略

纪录片《大运河》着重创新创作思路和叙事策略,从文化角度透视政治经济社会方方面面,使运河文化的影像构建呈现新的样貌。

1.主题化组织结构。《大运河》从独特的文化角度切入,采用版块式的平行结构、“散点并置”的叙事视角,全篇共设置《涌动的纪年》《水的竹竿巷》《漂来的城市》《水路是戏路》《水脉是文脉》《不朽的流传》《大河波浪宽》七个主题。开篇《涌动的纪年》一集,从吴王夫差开辟邗沟这一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流开始,以沿河的兵戈声响溯流回望运河2500多年的开凿、疏浚历程,聚焦大运河的历史由来;第4集《水路是戏路》集中展示绍剧、柳子戏、昆曲、京剧等南北戏曲文化交流的生动景观;第6集《不朽的流传》中,诗词歌赋、国家宝藏、园林建筑在不同地域交相诞生。每一集都从不同侧面集束式讲解大运河在文学戏曲、水利交通、城市文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时空交错的叙事结构,“多声部”打开大运河滋养传承千年的文脉。

2.故事化表述模式。人文纪录片的内容首先要有真实性,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悬念、构成故事情节,来增加内容的感染力。纪录片《大运河》对创作素材进行故事化加工,在叙述过程中制造悬念,增加题材的趣味性、可看性。比如,《不朽的流传》一集开篇以一个历时千年的“陆龟蒙猜想”展开,提出“秘色瓷器”的“秘色”到底是什么颜色的问题,为后面的叙事埋下伏笔,由此讲述中国的陶瓷文化。

3.多元化视听呈现。纪录片是高新视听技术应用的先导领域,新技术的加持赋予其更优质的感官体验,有力服务纪录片的审美内核。在拍摄视角上,《大运河》大量使用航拍镜头,以俯视视角带领观众感受千年水道的波澜壮阔,构图色彩诗意唯美,通过时空对比、全景式描摹,配合充满诗意和哲理的解说词,展现出大运河的历史纵深和恢宏气势,带来视觉上美的冲击力。在视听语言上,通过数字动画、真人扮演等形式进行场景还原。

二、聚焦时代价值,深度观照现实

纪录片承担着记录现实和回忆历史的双重作用。《大运河》以运河这条交流、贯通、融合的纽带串联古今,对中国故事、中国价值、中国精神进行新时代视野下的现实观照。

1.展现运河时代变迁。与其他历史文化遗产不同,大运河具有沟通古今的优势属性。纪录片《大运河》注重寻找时代性破题点,试图在“疏浚”运河的历史脉络中探寻新时代下运河传承、保护、规划、发展的新思路,与时代同频共振。比如,在第3集《漂来的城市》中,曾经“三分明月有其二”的扬州,如今天天都是“明月夜”;曾经被炮火毁坏的台儿庄,风光重现“天下第一庄”,这些城市依托运河、借助历史,让古运河重生。

2.聚焦人物个体命运。《大运河》不止关注宏大的历史叙事,也将镜头聚焦在新时代进程中运河边正在发生的人和事,从普通人的视角展现社会发展。在《大河波浪宽》一集中,镜头跟随跑船53年的船长沈运兴,走近运河之上的集装箱船,再次印证交通手段丰富的当下,运河辐射联动的纽带作用依然对城市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3.构建国际视野视角。人文纪录片对于国家形象建构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全球共有500多条运河分布于50多个国家,这些伟大工程都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因此,大运河也是联结人类文明的纽带,“各美其美”的运河沿岸历史风情,传递着“美美与共”的时代追求。纪录片《大运河》不仅通过描绘诗词歌赋、方言戏曲、技艺器物,演绎兼容并蓄、绵延不息的文化中国形象,通过还原中外贸易往来、建筑风格相映、文化交流互鉴,塑造自信包容的开放中国形象,更是从阐发人类共同经验的角度,着重展现运河沿岸居民与运河之间休戚与共的情感联系,容易引发国内外观众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也为后续的对外传播提供了空间。

三、注重传播价值,拓展表现边界

互联网传播格局下,纪录片的传播方式已从传统大屏向互联网平台拓展,短视频、社交APP等碎片化、娱乐化的消遣方式也极大地改变了观众的观看习惯和审美趣味。《大运河》在传播过程中,注重信息密度、节奏推进和形式创新,力求以“纪录+”的延展,使人文纪录片的文化诠释和艺术表达得到更好的呈现。

1.纪录片+视频平台:在传播进入“圈层化”的时代背景下,兴趣内容、情感共振是构筑传播关系的纽带。浙江卫视历来秉持人文特色,凸显文化传播的核心气质。在今年4月上线的由浙江广电集团牵头打造的重大文化传播平台核心载体Z视介客户端上,开设了专门的“纪录片频道”,打造优质传播通道,首批上线100余部纪录片,集聚了一批具有相同兴趣爱好、情感需求和价值取向的用户。《大运河》采用“小屏先行、大屏赋能”的播出策略,选择在Z视介客户端首播,随后登陆浙江卫视大屏端,并创制衍生栏目《了不起的大运河》,形成大屏与小屏互补、正片与衍生栏目联动的传播策略,不仅吸引纪录片的同道中人,也让运河故事得以多元触达。

2.纪录片+短视频:“网生时代”的纪录片追求短小化、生活化的表达,《大运河》不仅注重大格局、大制作,更关注话题性、强共鸣,以合适鲜活的切口、生动活泼的形式吸引观众喜好。比如,“大运河沿岸人民的干饭魂”“为什么‘包邮区’将酣睡称为到苏州去了”“长知识时间又到了不查字典念出‘俳优伎乐’”等有关美食、民俗等片段被制作成短视频,通过微博、微信、抖音在新媒体平台进行共创和交互传播,用更具网感年轻化的方式展示大运河的文化价值。播出期间,大运河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近2000万,有关美食民俗、趣味历史知识等多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微博单条短视频播放量达120万。

3.纪录片+新闻直播:人文纪录片和重大主题报道在书写时代、引领价值、启迪人心上具有天然的贴近性。在纪录片《大运河》首播当天,浙江卫视新闻中心同步策划推出《放歌大运河》大型融媒直播。活动在大运河沿线的北京、天津、江苏等地设置慢直播点位,在大运河浙江段设置嘉兴、湖州、杭州等多个直播点,动静结合、实时展现运河全貌。活动以“文艺活动+专家访谈+网友互动”为架构,一条思想寻访船“放歌号”沿河而下,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浙江足迹,通过多场景互动宣讲、多视角影像呈现、多点位记者蹲点,“看千年运河传承之美,看诗画江南创新之变”。活动在浙江卫视、中国蓝新闻客户端同频直播,在人民日报、央视频等全国主流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并同时在抖音、快手、B站等社交平台立体传播,以“纪录+新闻”的融合力量为大运河这一独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赋能。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卫视
部分卫视下半年待播剧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放歌大运河
天津卫视的淡定太匪夷所思
省级卫视跨年晚会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