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应用

2023-10-15 07:53苏燕玲厦门广播电视集团
财会学习 2023年27期
关键词:国库财政部门余额

苏燕玲 厦门广播电视集团

引言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基础上,以政府采购制度和非税收入收缴制度改革为突破口,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将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即全部财政收入直接进入国库或财政专户;所有财政支出均通过国库单一账户支付给供应商,从而实现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与财政部门之间的资金清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优点是有利于规范财政支出行为并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同时有利于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监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财政部门在国家财政收支管理方面的一项重大改革,该制度的实施对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政府职能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履行职能,根据预算使用资金,同时要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理。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当前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具有优化与促进作用

1.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将事业单位的资金集中到国库账户中,实现了资金的统一管理和监督,从而精简了资金流转的环节,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前,事业单位在预算年度前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预算,然后由财政部门根据审批后的预算下达资金指标,事业单位根据指标和计划向银行申请资金,再由银行将资金划转到国库账户中,整个过程需要经过多次的资金流转,不仅降低了财务管理效率,而且增加了财务管理成本。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部门下达资金指标时就已经确定了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内容,事业单位在向银行申请资金时就已经确定了资金的用途和额度。财政部门只需要将资金指标下达给银行即可,省去了多个环节,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同时也降低了财务管理成本[1]。

2.降低财务风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范了资金管理流程,减少了资金管理中的漏洞和风险,保障了事业单位的资金安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前,根据相关预算资金指标,事业单位的资金指标会先下达给银行,然后由银行将资金划转到事业单位账户中,整个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容易出现资金流失和挪用的现象。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事业单位只需要将资金指标下达给银行即可,不需要经过多次流转,减少了资金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和风险,避免了资金损失。

3.提升财务透明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现了资金的公开透明,使得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更加清晰明了,有利于监督和管理。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前,事业单位的资金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会计信息无法反映出资金的真正使用情况,只能通过会计科目和报表的形式反映资金的使用情况,无法真正反映资金的实际状况。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部门就能够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使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公开,确保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启示

1.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管理流程,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和透明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应严格控制支出,对于不合理、不合法的支出,要及时退回。同时,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财务人员和财务管理的权限、职责,确保资金安全,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2]。

2.强化内部控制: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防范财务风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使工作流程更加规范,确保资金安全。同时,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控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避免违规操作。

3.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事业单位应该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的规定与要求,从而使得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及办理业务支出时,不折不扣地按规定或要求进行。

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挑战

(一)支付方式方面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事业单位资金支付的方式和范围必须按照国家财政预算执行,不能随意支出,否则将面临违规使用资金的风险。在日常工作中,由于财务人员不具备专业的财政知识,很难对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出现错误。比如在购买办公用品时,财务人员可能不知道购买数量和价格是否超出预算;在购建固定资产时,一些经办人员对于是否规范立项,是否走集中采购或招采流程等不清楚,导致出现了些规范性问题。

(二)支付流程方面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定,财政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支付实行全面监管,并由国库统一办理支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资金申请和报销,事业单位的收支必须由财政部门监督。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财政部门通过预算对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指标做出安排;财政部门还通过资金监管平台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实行动态监管,实时掌握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一旦发现超支情况,将会对单位进行处罚[3]。

(三)监督管理方面

一方面,事业单位要履行主体责任,根据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加强对资金的管理。这要求事业单位立足于内部控制及财经纪律的要求,加强对各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防止资金的滥用和浪费。目前,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还不够完善,制度建设和执行力度不够,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将内控制度融入到各项资金相关的业务工作中,从而加强对资金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资金使用绩效管理,科学合理设定绩效指标值,如实反映各产出指标。目前,有些事业单位没有设置国库集中支付或部门预算管理的绩效指标,或者虽然设置了绩效指标,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能对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设定,导致绩效考核的结果无法反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和工作态度,从而降低了资金使用绩效。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设置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考核,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信息公开方面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加强财务信息公开和透明度。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及时公开财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挑战之一是目前我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是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目前的法律并没有对事业单位的信息公开作具体规定。因此,事业单位的国库支付方面的信息公开,主要还是根据财政部门关于预算公开的要求进行公示或公开披露。

挑战之二是事业单位必须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单位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国库集中支付应用信息化系统的认识和理解程度,确保预算执行情况能够及时、准确地在网络系统中反映出来。事业单位要根据相关要求加大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根据本地财政的统一安排来完善相关系统建设,实现联网运行。

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进策略

(一)做好账户管理特别是要对零余额账户强化管理

1.建立零余额账户管理制度,规范账户开立、使用、销户等流程。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零余额账户制度,明确规定零余额账户的开户、销户流程,制定严格的销户管理制度,加强对账户的管理。

2.加强对零余额账户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账户异常情况。根据需要,定期对零余额账户余额、结余资金等进行检查,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实行“零余额账户专管员制度”,加强对零余额账户的管理,严格执行零余额账户的管理规定。

3.定期对零余额账户进行清理,避免账户滞留和资金闲置。可将闲置的零余额账户转为财政专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对财政专户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分析是否存在闲置的零余额账户,如存在则需要及时清理;如不存在,则将资金转入财政专户进行统一管理[4]。

(二)强化预算一体化管理与国库集中支付的对接

1.建立预算一体化管理制度,实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的全过程管理。目前,很多事业单位都建立了预算一体化管理制度,但在实际运行中,缺乏科学、合理的预算管理制度,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不高。因此,事业单位应尽快建立预算一体化管理制度,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评价全过程管理进行有机融合。

2.加强预算与国库集中支付的对接,确保资金使用符合预算安排和政策要求。目前,很多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导致资金支出时存在较大风险。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可以通过预算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对接,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体系和内部控制制度,从而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完善国库支付系统,推进信息化建设

1.完善国库支付系统的功能和性能,在保证准确性的基础上提升支付效率。财政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要求,适时对相关系统进行更新、改造、升级,不断完善系统应用的配套要求,比如加强对报账单据的审核功能,实现报账凭证在多个付款人之间的传递;建立统一的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实现与银行账户管理系统的对接等。

2.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财政国库管理部门应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高支付效率和管理水平,优化业务流程,通过建立财政与银行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与财政国库支付系统的对接,实现对银行账户的实时监控。

3.提高用户的信息化素养和技能,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相关系统的使用效果和效率。事业单位应充分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等信息技术,进一步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开发和应用相关的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四)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1.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办理支付手续,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规定进行操作,并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和相关要求,选择适当的支付方式,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支付手续,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预算收支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而保证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这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针对国库集中支付的相关工作,事业单位应在财政部门的统一管理下进行相关绩效考核与评价,主要包括如下指标:一是支付准确性: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应确保支付信息的准确性,包括支付金额、收款方账户信息、支付时间等。二是支付效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应确保支付的及时性和高效性,包括支付处理时间、支付成功率等。三是支付安全性: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应确保支付信息的安全性,包括支付数据的加密、支付系统的防护措施等。四是支付服务质量: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应提供优质的支付服务,包括支付系统的稳定性、支付服务的响应速度、支付服务的用户体验等。五是支付成本控制: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应控制支付成本,包括支付手续费、支付系统的维护成本等。六是支付监管合规性: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应符合相关监管要求,包括支付信息的披露、支付数据的备份、支付系统的审计等。其中,服务质量、支付安全等相关指标主要侧重于定性考察,而其他的重点在于定量考察,各地可以根据发展阶段的不同,给相关指标考虑赋予不同的权重[5]。

(五)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和协调

1.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了解政策和制度变化。及时与财政部门沟通,在制定和修改财务管理制度时,应注意与财政部门保持同步,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及时修改,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加强对政策和制度变化的解读和分析,及时提出建议和意见。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及时修改,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对于一些考核指标可沟通财政部门进行修改或调整,保证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3.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与披露机制,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合作和协作。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相关要求,完善预算编制并按要求进行公示;要与财政部门建立健全的信息共享机制,保证双方可以及时获取对方需要的信息;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双方可以实现实时沟通,避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偏差,保证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都符合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

结语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其财务管理施加了积极的影响,这要求事业单位必须深刻认识到国库集中支付对事业单位规范发展的作用,不断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规范办理各项资金业务,提高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完善信息系统建设,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和优化,全面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为财政改革提供良好的保障。

猜你喜欢
国库财政部门余额
央行:2022年三季度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91万亿元
规范财政部门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0,余额不足
关于我国进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考
全国各地财政厅局国库处、国库支付中心负责人名录
对财政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财务部门作用的策略
余额宝的感知风险
人民银行与财政部门财政支出数据差异分析——基于新疆2008年-2013年数据
沪港通一周成交概况 (2015.5.8—2015.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