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地貌植被类型与森林景观结构规划研究
——以六石岩省级森林公园为例

2023-10-15 06:14刘国平黄宇潮李晓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5期
关键词:石岩丹霞地貌森林公园

彭 勇 刘国平 邹 芸 黄宇潮 李晓辉

(上饶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上饶 334000)

1 六石岩省级森林公园基本情况

六石岩省级森林公园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嵩峰乡境内,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处。东邻浙江省江山市,南连福建省浦城县,西接江西广丰区泉波镇,北以嵩峰乡十都港为界,总面积993.74 hm2,地理坐标为118°24'24″~118°27'36″E,28°20'45″~28°22'56″N。

1.1 地质地貌

六石岩森林公园主要由中生代火山岩及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组成,出露地层有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等。中生代的地壳运动奠定了公园地貌的基本骨架,属武夷山脉东段北麓典型的丹霞地貌。公园内地势起伏多变,沟垄纵横。

1.2 气候

六石岩森林公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季风等影响,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20.7 ℃,年均无霜期248 d,年均降水量1 753 mm。

1.3 水文

属信江水系,境内森林、溪流、村落融为一体。溪流水质清澈,富含多种微量元素,源自境南白塔尖的十都港,由东南流向西北,纵贯西北部;源自东北的毛村溪由众多山小溪汇成,流经境东北部后入毛村镇;受公园地形影响,山谷沟水流平缓,春夏两季雨水充沛,水流湍急。

1.4 土壤

六石岩森林公园土壤属中亚热带典型地带性土壤——红壤。成土母岩以变质砂岩、粉砂岩、千枚岩、砾岩和第四纪红黏土为主,土层厚度一般为0.8~2.0 m,在地势较为平缓的丘陵、坡地,经多年耕作,已熟化成红壤性水稻土和红壤性旱地。良好的土壤条件有利于森林植被和农作物的生长。

1.5 森林植被及野生动物

森林公园总面积993.74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906.24 hm2,占公园总面积的91.2%,非林业用地面积87.50 hm2,占8.8%。公园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主要为亚热带次生林。公园内最高山峰海拔818.2 m,最低海拔174.0 m,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据初步调查,高等植物有300余种,主要植被类型为阔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毛竹林等。良好的栖息环境,为野生动物生活、繁衍提供了较好的生存条件,物种极其丰富。其中,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穿山甲、鹰等。

2 六石岩省级森林公园建设现状

森林公园特色资源主要集中在旅游和农副产品方面,园内嵩峰乡2019 年6 月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 年10 月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石岩风景区自然景观旖旎,2018年1月获国家3A旅游景区。

森林公园的内部交通便利,主干道为县道X018,次干道为各村与县道X018 的连接线,大部分为水泥公路,部分为碎石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交通较为便利。计算机互联网在乡镇已全面开通,无信号盲区。目前周边已有民宿及农家乐在经营,可同时满足200人同时就餐。

六石岩森林公园距广丰区永丰镇20 km 左右,是人口密集的广丰区内保存较好的森林风景资源,有利于打造城市近郊公园。六石岩森林公园具有较高的森林旅游及森林科普价值,具备成为广丰区乃至上饶市城郊综合性科普实践基地的潜力。同时,利用好森林公园地处三清山、婺源旅游热点大区域并邻近上饶市的地理优势,打造区域生态游线重要节点。目前,六石岩森林公园内景区景点的建设和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旅游体验一般。森林景观相对单一,与游客游览“山海林田”多元化美景需求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对六石岩森林公园植被与森林景观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六石岩森林公园规划原则和目标

六石岩森林公园的开发应着眼于市场需求,服务市民,围绕森林景观,突出自然风光、田园风光、历史人文景观主题。在保护的前提下,正确处理好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突出生态保护,兼顾经济、社会效益,使森林旅游资源能够永续有效利用[1]。

当前,应完成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保护与管理专业队伍[2]。重点建设景区游步道系统,促成各景点间互联互通。同时,完成景区森林生态景观改造和游步道景观改造工程,使森林公园能够满足游客休闲娱乐和科普宣教等基本需求。全面落实森林生态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措施,建立生态环境综合监测和保护体系[3]。提高森林公园管护队伍专业素养,实现森林公园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全面完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各类森林生态旅游。与周边景区联动,展现六石岩森林公园的良好生态文化和红色文化,将六石岩省级森林公园建设成辐射赣东北的知名省级森林公园。

4 公园总体布局

区块总面积993.74 hm2,根据森林公园的现状和风景资源分布,结合功能区划原则和公园性质,将公园区划为综合服务区、核心景观区、互动游憩区和生态保育区四大功能区块[4]。

4.1 综合服务区

区块面积109.80 hm2,是游客进入森林公园的第一集散地,为游客提供咨询指导、卫生医疗、住宿娱乐、餐饮购物等旅游管理服务。可开发建设森林公园入口牌坊、广场花园、停车场、多功能活动中心(旅游接待、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

4.2 核心景观区

区块面积322.60 hm2,分布于植被丰富的山体,以奇峰异石、森林生态景观为主要游览对象,游客行走于茂密的山林之中,可欣赏独特的丹霞地貌,体验山野情趣,欣赏山花烂漫的山野,鸟语花香的森林,呼吸到沁人心脾的空气。

4.3 互动游憩区

区块面积389.74 hm2。区内有正阳宫,以寺庙园林为游览对象,体验宗教文化。通过对一些缓坡地及山头进行林相改造,规划建设植物园、动物园,以采集、引种、驯化、保育乡土植物资源为主要目的,并适度开展科普教育和参观展览活动[5]。该区域地形复杂,可开展森林探险与体验,增强游客自信心、激发个人潜能和培养团队精神。

4.4 生态保育区

区块面积171.60 hm2。该区域拥有森林公园最高峰,海拔818.2 m,最低海拔264.9 m,落差大,植被类型丰富,极具科研考察价值,需加以保护利用。

5 六石岩植被与森林景观规划措施

5.1 封山育林

六石岩森林公园以丹霞地貌为主,丹霞山体具有土层瘠薄,保水能力差等特点,不利于植被的发育。丹霞地貌植被一旦被破坏则极难恢复,因此采取森林封育方式保护森林公园原有植被资源仍是公园植被经营规划的基调。公园管理单位需要组织相关专家、相关权益主体,通过科学论证、统一协调有计划的进行封山育林。

5.2 林相改造

六石岩森林公园植被茂盛,但部分地区郁闭度0.3~0.4,对这些地方进行适当的林相改造,补植补造一些彩叶树种、乡土树种,如山乌桕、无患子、枫香等,以丰富森林景观的层次感。

5.3 公路植物景观改造

主干道两侧规划绿化带宽4 m,种植2~3 行行道树,树种以香樟、桂花、乌桕等乡土树种为主,树下可配植杜鹃、山茶、红叶石楠、菊花等低矮花木。

5.4 田园景观改造

在综合服务区,根据现有农作物种植情况、自然地理和景点规划,景区可补种经济林,如特种水果等,玉米、特色蔬菜等农作物,榆、槐、闽楠等乡土树种,开展农业观光旅游。

5.5 森林景观改造

石都港附近的所有山麓以六石岩为制高点,分别向东、南、西、北延伸,群山起伏,层峦叠嶂,林木葱郁,规划为核心景观区,该区域林相良好,以保护现有林木为主,不做过多人为干涉。

6 对丹霞地貌森林景观规划的思考

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于28 个省(区、市),全国已查明的丹霞地貌有1 000 处左右。丹霞森林公园规划要做好森林景观结构合理布局、搭配,减少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凸显丹霞地貌“赤壁丹崖”的特点。

6.1 运用好斑块、廊、缘的生态设计手法

丹霞地貌旅游资源在地貌类型、造型、组合景观意境和文化底蕴等方面有非常突出的特点[6]。本规划中结合区内景观及空间分布条件,按照景观、环境特色及地域的分异性和时空的连续性,坚持突出个性原则,组团式设置。将公园划为综合服务区、核心景观区、互动游憩区和生态保育区四大功能区块。粗细结合,斑块、廊和缘互为补充,不仅要考虑到观赏功能,还结合区域生态、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定位,做到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水中有景,景中有水[7]。

6.2 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由于丹霞地貌岩石岩性的构成、强度较差,易垂直节理发育,受侵蚀后易崩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8]。为确保六石岩丹霞地貌景观资源的永续利用,规划了科普教育专项路线、沉浸式体验互动区域,增强游客的体验感,提高游客对自然、地理等知识的认知。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安排专人管理,严格核定景区客流,不仅有利于保护资源,也有利于保证游客的游玩体验与人生安全,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6.3 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景观的干扰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平衡的能力,规划时要保证植物和动物的良好生长环境,避免过多的人造景观,防止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本规划中,只简单采取了封山育林、林相改造、公路植物景观改造、田园景观改造等措施,在减少成本的同时,为游客提供更加自然、宁静的休闲体验。实现尊重并强化公园的自然景观特征,又凸显出丹霞地貌山环水绕、山水相融、刚柔相济的特点,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猜你喜欢
石岩丹霞地貌森林公园
丹霞地貌——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下)
赵雪作品
美丽丹霞地貌
石岩里9号墓出土金制带扣的制作方法考察
龙架山森林公园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
纪振民作品
神奇的七彩丹霞地貌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