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赵先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教学创新是教学发展的重要指标,指向教学方式、理念的创新,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精神、思维、能力为目的的活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深入思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对一定条件下化学变化的宏观现象进行了解,学会进行分类和表征;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现象,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具备该素养的高中生能根据具体的化学反应现象,对相关变化进行分类,运用正确符号表征化学变化,根据微观结构进行变化预测,解释性质变化原因。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指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速率,是可以调控的;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高中生具备该素养后,可从多个视角对化学现象进行分类研究,揭示化学变化特征、规律,结合化学反应得到的物质,形成对立统一、联系发展、动态平衡等观点。同时,学生能预测一定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变化。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收集不同证据,对物质变化以及性质进行假设,基于证据进行推理、分析、实证。具备该素养的高中生,可以在化学研究与实验中获得科学结论,运用多种模型描述和解释化学变化,预测物质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学生还能依据物质变化进行建模,运用多种手段建构解决化学问题的不同思维框架,丰富自我化学认识。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是发现、提出、解决化学问题,依据化学信息设计、优化实验方案,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工,获得结论的素养。高中生具备该素养后,能自主完成实验探究并交流探究成果,提出进一步优化或改进实验的设想,形成尊重事实、反对迷信、独立思考、勇敢质疑、锐意创新的精神品质。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是安全、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也指关注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形成环保、可持续发展、绿色化学等观念。具备该素养的高中生,可以深刻理解化学与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待化学贡献,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分析化学对现实世界带来的影响,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积极参与有关化学的决策。
高中化学教学中涉及的化学现象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根据文字或化学方程式进行理解和探究。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读抽象的化学现象,不仅可以促进教学创新,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高中化学教师要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从实际化学现象入手,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降低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增强教学效果[1]。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2019版)“氧化还原反应”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反应分类的角度入手,带领学生分析不同的化学反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呈现抽象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思维。首先,教师要介绍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为学生提供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
然后,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还原微观化学现象,让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入手进行思考,明白以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是根据化学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数量进行划分的。为了帮助学生解读抽象的化学现象,教师还可以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介绍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运用动画软件放慢化学反应的动画速度,让学生清晰观察对应的抽象反应现象,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最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教师要向学生提问:“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元素有关系吗?”并让学生分析化学反应方程式。教师要从以下两个角度作解释:(1)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2)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如此一来,学生便能够明确氧化还原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降变化,理解不同的抽象反应现象,形成化学思维。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促进高中化学教学创新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观念,让学生获得学习化学的成就感与满足感。高中化学教师要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将学生置于不同的情境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应用新时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与方法,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树立科学的思想价值观念。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2019 版)“硫及其化合物”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不同的图文资料和视频内容,创设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优化教学活动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反应现象,树立科学观念。首先,教师呈现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内部岩层的图片,让学生分析硫单质的存在形态,明白硫单质以游离形态存在。然后,教师利用图片以及视频资料创设真实情境,详细介绍硫元素,使学生明白化学态硫单质有“硫化物、硫酸盐”之分,分别对应硫铁矿、石膏。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硫的化学性质,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以便他们自行讨论硫的化学性质。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从硫的化合物入手,引导学生观看相关微课视频,在情境中引申出硫化氢、硫的氧化物相关知识,使学生明白硫化氢是有毒气体,二氧化硫是硫的氧化物,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最后,教师要运用动画软件呈现与碱、碱性氧化物、水发生反应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硫的氧化物的酸性氧化物通性,再引导学生操作信息技术软件,探究硫的氧化物的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使学生树立科学观念,理解相关重点和难点知识。
智慧教学以物联网、云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下的教育信息生态系统为依托,旨在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教学生态进一步优化,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2]。高中化学教师应在教学创新研究中,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依托智慧教学系统,开展高质量的化学教学活动,创设智能化高质量化学课堂,优化传统的化学课堂生态。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2019版)“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智慧学习软件,利用混合教学指导学生认识水的电离,引导学生计算溶液的pH 值,感受溶液pH 调控的实际应用价值。首先,教师在开展智慧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发送“水的电离”微课视频,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理解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明白温度、酸、碱、能水解的盐是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主要因素。然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水的离子积,介绍相关表达式“K=[H+][OH-]”,运用电子课件呈现影响水的离子积的因素,与学生共同探讨外界条件对水电离平衡的具体影响,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态,使学生加深学习印象。在此基础上,教师将实验演示动画利用互联网发送至学生端,让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知识,懂得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溶液中[H+]和[OH-]的相对大小。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生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pH 试纸法”测pH 值,让学生在智慧学习软件中搜索有关实验资料,运用公式“pH=-lg[H+]”进行计算。最后,教师介绍“pH计测量法”,引用工农业生产和科研中的常见“pH 值调控”工作,引导学生进行溶液pH 的计算,使学生掌握计算技巧,联系先前所学内容进行思考,体会溶液pH 值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价值。
高中化学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验在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地位,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介绍化学重难点知识,引导学生有序参与实验活动,使学生自主进行研究和讨论,不断强化自己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2019版)“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改变物质的聚集状态,让学生在实践中分析特殊材料,明白物质的聚集状态会影响物质的性质,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懂得晶体有自范性、各向异性。首先,教师可以由“物质的三态变化”导入新课,引出物质的聚集状态,让学生从“固态、液态、气态”三个角度探究物质的聚集状态。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等离子体,利用生活中的电路维修,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活动,让学生明白等离子体具有导电性和流动性,是一种特殊的气体。最后,教师可以围绕晶体和非晶体的性质差异,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的有序排列,以及非晶体原子相对无序的排列,让学生操作软件来感受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强化实践能力。
合作学习能促进高中化学教学创新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加强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高中化学教师需要围绕教学活动设计完善的合作学习方案,要求学生有序进行思考、讨论、实验、总结,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学生借助集体力量解决化学难题,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讲解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2019版)“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合作讨论有关高分子化合物的实验,根据单体的官能团差异理解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为学生提供推理证据与化学认识模型,辅助学生进行探究,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提升。首先,教师可以介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概念,让学生合作讨论单体、链节、聚合度等与高分子化合物有关的概念。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合作讨论成果,分析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分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低分子有机物的区别,为学生提供加成聚合反应的化学研究材料,展示常见的加聚反应化学方程式,让学生在合作中讨论加聚反应的特点,培养探究意识。最后,教师要从加聚产物的书写角度,设计不同的合作竞争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掌握加聚产物的书写方法,提高探究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对应的合作作业,充实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帮助学生形成对化学的宏观与微观认识,形成科学观念与平衡思想。教师利用推理与建模,解释抽象的化学概念,指导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能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保持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意识。高中化学教师从抽象的化学现象入手,利用不同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有利于学生树立科学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加强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进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