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红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李家小学 255300)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美术教师应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借助多样的辅助教具,创造出一个具有探究、启发和创造特点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国情怀,培养爱国意识。
传统教学模式偏重于教师讲解和演示,忽视了学生的真实感受,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和发挥潜力的机会。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打破传统束缚,利用多媒体设备等工具,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可以在情境中融入带有爱国主题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并从中提取爱国要素,这对培养家国情怀至关重要。
以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人教版)“精彩的戏曲”为例,通过欣赏戏曲化妆艺术,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行当和京剧脸谱的性格与品质,并通过自主设计与制作来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四大行当的脸谱样式,然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简短的语言描述每种脸谱所代表的精神品质。例如,教师选取红、白、黑、紫四种颜色的脸谱,让学生思考并描述这些颜色脸谱所代表的人物性格与品质。教师还可以列举每种脸谱所代表的主要人物,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脸谱背后的寓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欣赏传统艺术的风采,还能挖掘更多的爱国要素。
这种教学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学生不仅能领略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魅力,还能发现其中的爱国元素。因此,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合理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为目标。首先,学生会产生情感共鸣,对自己国家的依恋情感增强,进而对国家创造的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其次,学生在描述过程中关注美术作品,通过欣赏与分析,爱国情怀会深深触动学生的心灵。这样,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和对伟大祖国的赞美将达到新的高度,逐渐培养出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的培育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只有学生能够自发、自觉地去独立完成美术作品,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家国情怀所产生的巨大感染力。因此,美术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自主创作和自主设计的机会,让学生对国家和民族产生浓烈的热爱之情。
在学生进入自主创作状态之前,教师首先需要设定一个统一的主题,紧紧围绕“爱国思想”展开。主题可以是歌颂祖国的繁荣富强,或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确定了实践主题后,学生可以结合平时所学的美术知识,并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创作与主题内容相符的美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在浓烈的爱国情感的感染下,产生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以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人教版)“元宵节里挂彩灯”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欣赏各式各样的元宵节彩灯,让学生自行完成彩灯的制作过程,并在制作中体会和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从而对伟大的祖国产生热爱之情。在制作彩灯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实践主题:围绕祖国的壮丽山河,制作一盏山水风景彩灯。学生接受任务后,可以事先准备好制作彩灯所需的工具材料,如剪刀、卡纸、双面胶和各种装饰材料等。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及时指导学生,解决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制作任务结束后,教师可以选择两到三盏具有代表性的彩灯,并要求学生简单描述彩灯所代表的寓意。
这种简单而实用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将产生积极影响。首先,学生对祖国的山水风景有一定了解,通过制作彩灯,他们能够将自己平时积累的素材运用上,体现出浓浓的中国风情。其次,元宵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通过欣赏、设计和制作元宵节彩灯,学生能够对这个传统节日有更深刻的印象,对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起到积极作用。最后,在自主制作彩灯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简单的材料经过剪裁、拼接、黏合等工序,就能制作出精美的节日彩灯。在学生感叹于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对伟大的祖国也会产生更深切的热爱之情。
美术作品欣赏是小学美术课堂的关键环节。在进行美术作品欣赏之前,教师通常会选择国内一些名人名家具有鲜明特色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借助美术作品欣赏,展示一些能够体现爱国情怀的作品,然后将学生划分为4~6个合作学习小组,让各小组通过对作品的欣赏,协作探讨美术作品所诠释的爱国情感。考虑到小学生年龄较小,接触名人名作的机会较少,部分学生的审美层次还未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在选择美术作品时应注意两个问题:第一,作品中体现的爱国情结应浅显易懂,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挖掘出作品的情感内涵。第二,选取的美术作品需要紧紧围绕“中国风”这一题材,作品的每个要素都与“中国特色”紧密联系,以促进学生家国情怀的养成。
以“古代的陶瓷艺术”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对古代陶瓷艺术的欣赏,帮助学生认识中国陶瓷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的杰出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与自豪感。教师首先精心选择2~3件古代陶瓷作品,如清朝康熙年间的“青花婴戏图罐”和“青花山水图凤尾尊”,这些国宝级的陶瓷作品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可以有足够的思考时间,对作品传递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进行深入探讨,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学生可以认识到陶瓷艺术起源于中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演变,形成了具有浓郁中国风情的文化艺术形式。类似于“青花婴戏图罐”和“青花山水图凤尾尊”的优秀陶瓷作品数不胜数。学生的语言表达中已经可以看出一种真挚的爱国情结在内心深处扎根。
运用小组协作探讨的方法,可以凝结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小组成员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与观点。但学生的关注点实际上都集中在带有浓重乡音乡情的作品上。当这些作品所隐含的爱国情结绽放时,学生能够快速被这种情结打动,进而衍生出对伟大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因此,在美术教学课堂上,教师可以紧紧围绕爱国主题开展教学活动,既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于学生的内心深处,有助于培养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