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性学术期刊高质量办刊实践探索
——以《广西科学》为例

2023-10-13 07:00黎贞崇
学会 2023年8期
关键词:专刊编委办刊

黎贞崇

期刊简介

《广西科学》创刊于1994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主管、广西科学院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协共同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综合性理工农医类核心期刊。

地方综合性学术期刊是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和院所主办的、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期刊。目前尚未有地方综合性学术期刊进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在此情形下,地方综合性学术期刊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学术期刊界关注的一个焦点。

地方综合性学术期刊如何吸引高水平的论文,办出特色,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期刊界苦苦探索的课题。2014年以来,《广西科学》坚持走专家办刊、特色办刊道路,影响因子和影响力提升近2倍,于2020年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成为广西近十年来唯一新进入北大中文核心的期刊。

明确办刊目标对标一流 办出特色

由于长期缺乏激励机制及大院大所的支撑,地方高校院所主办的科技期刊,既无特色,也无竞争力,长期处于等稿或发表职称论文的被动状况。

《广西科学》依靠长期以来实行的自由来稿方式,极难吸引到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导致影响因子长期在0.3徘徊。主办单位科研实力弱,来稿的学科范围广而杂,职称类论文较多,编委队伍弱且未发挥作用,期刊发展遇到瓶颈。

2013年下半年,经调研自治区外优秀期刊和咨询办刊知名专家,《广西科学》编辑部认识到,只有转变办刊方式,把办刊责任转化为编委(专家)责任,打造精品期刊,才能赢得作者的认可和信任。编辑部形成共识后,加强了与地方高校、科研单位的对接,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和学科特色设立特色专栏、特色专刊,从而提升期刊影响力,实现地方性综合学术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广西科学》借鉴《中国生物工程学报》等期刊办刊经验,建立生物、植物、海洋等特色栏目,每年制定来年发稿计划,组织知名专家论文。同时,坚持每期出版后的审读制度,以编辑审稿和专家审读相结合的方式,将本期出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读、分析,并总结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坚持一年后,各编辑的行动更趋一致,易错点更加明确,团队工作效率倍增,办刊信心也更足。经10年左右的努力,《广西科学》成为中文核心期刊,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配强编委队伍落实责权 提质增效

编委会是办刊成败的关键。对于没有发挥作用的编委,编委会换届时,《广西科学》坚持不再续聘,而吸纳新编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必须是活跃在科研一线的专家。这些专家的学术论文产出,不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较为稳定。编委在三年聘期内,每年组织一个栏目,每个栏目不少于5篇论文;要求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论文不能多于40%。

二是区(省)外专家必须占一定比例;区(省)内专家的组稿,必须有40%为区(省)外稿件。

三是着力吸收一些无晋升压力的专家,以及所在单位无学术期刊或学术期刊不设其学科方向的专家。对编委组织的论文,每篇给予一定的组稿费,以调动编委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过半的编委实现了组稿要求,为期刊带来大量高水平的论文,为建设一流期刊提供了源头活水。

关注产业需求服务社会 提升影响

地方综合性学术期刊应关注地方产业需求,以科学的方式服务社会,从而提升影响力。《广西科学》在组织稿件方面主要有以下三个做法:

组织高水平的学术综述和研究论文。桉树问题长期倍受争议,社会上有不同声音,科技界理应以科学的态度和严密的科学数据说话。为此,《广西科学》邀请了两位广西知名桉树专家撰写综述论文,从科学的角度阐述桉树问题。论文发表后引起关注,为期刊带来了很大的下载量和引用量,同时体现了期刊的担当,使期刊收获了影响力。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针对民众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种种不良反应的问题,《广西科学》第一时间联系知名急诊专家,以学术综述的方式,全面呈现新冠疫苗不良反应的科学数据和观点,论文下载量达4388次,被引用7次,产生较大社会反响。

立足地方特色资源,组织系列专栏。生物、植物、海洋是广西的重要特色资源,而这三个学科也是期刊主办单位——广西科学院的优势学科。《广西科学》根据编委的研究进展,提前向编委提出栏目组稿任务和时间要求,及时将最新成果和相应综述推送给同行。近年来,《广西科学》重点打造苦苣苔植物、药食两用、物理海洋、红树林、海洋生态、生物工程等栏目,刊登了多篇高水平论文。专栏组稿的方式施行一年后,期刊影响因子提升96%,成效显著。

结合科研机构、创新平台宣传要求,及时组织专刊。专刊组织的关键是主编的物色。优秀的专刊主编将带来丰富的优质稿源。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专刊能较大地提升刊物影响力,但组织难度也较大,必须在积累一定专栏组稿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且学科领域宜窄不宜宽。2018年,《广西科学》第一次组织专刊,次年影响因子提升56%。之后,每年组织2~3期专刊,通过组织区(省)外专家的高水平论文,提升期刊质量,从而提升期刊影响因子。经过努力,2021年,《广西科学》影响因子达到1.214,突破历史新高。

在组织高水平论文、专栏和专刊时,《广西科学》严格坚持“内容为王”。一方面,坚决杜绝低水平论文,即使编委热切要求,对审稿意见不佳或与刊物特色相左的论文,一律不录用。另一方面,多打“感情牌”,及时跟踪知名专家的研究进展,适时组稿。有时编辑还会直接“出题”,将产业界关注的技术热点反馈给专家,以订单方式组织稿件。例如,发表在《广西科学》2022年第4期的《中国甘蔗栽培的研究进展》,编辑部根据甘蔗糖业界提出的疑问和急需,向编委组稿。论文刊出后反响热烈,短时间内被下载625次、引用4次,效果良好。

“将每一本专刊打造成专家的案头刊”,这是《广西科学》的目标。除了注重内容质量,期刊也着力提升装帧设计品质。为提供阅读体验,让作者、读者感受到期刊增值服务,《广西科学》采用一般高端图书才会使用的纯质纸来印刷,版式新颖美观,特别邀请区(省)外专业美术编辑对每期封面进行设计。在打造精品期刊理念驱动下,期刊影响力持续提升,近两年的《广西科学》专刊基本脱销。

坚持研编互促学习研究 积累经验

高质量办刊离不开高水平的编辑队伍,而高水平编辑队伍的培养,要通过建立学习型、研究型编辑部来实现。

编辑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困惑。例如,如何推行和完善专家办刊、特色办刊模式,如何准确掌握并执行各类编辑规范和标准,如何更好地对成功经验进行消化吸收等。对此,编辑部提倡遇到问题主动学习,翻阅文献资料,研究其他优秀期刊的做法,通过审读会分享,及时统一思想,提出改善办法和实施方案。对于无案例、无经验、无指导的情况,编辑部通过审读、讨论、借鉴等方式进行重点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撰写论文。

通过学习和研究,《广西科学》编辑团队近十年来在《编辑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了10多篇论文,3名编辑晋升副高职称,实现了编辑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同时,通过以编促研、以研促编,实现了个人和刊物的共同提升,稳固了编辑队伍。

《广西科学》在高质量办刊过程中,取得了可圈可点的业绩。实施高质量办刊模式之前,2013年影响因子为0.376,实施专栏后,影响因子提升到0.721。之后由于专家组稿热度降低,影响因子有所回落。2018年实施专刊后,2019年影响因子达0.869。随着专刊经验的积累,2021年影响因子提升到1.214,办刊成效取得显著提升。

/经验启示/

坚持以内容为王,通过建立学习和研究型编辑部,探索专家办刊、特色办刊的模式,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学科特色的精品学术期刊,《广西科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高水平论文组织、媒体融合发展、卓越期刊打造方面,《广西科学》仍在不断摸索更有效的方法和路径。自由投稿论文水平不高、审稿质量不稳定、编辑交叉校对环节仍有反复修改的情况,这些问题也有待进一步解决。

世上没有不付出艰苦努力和奋斗的成功。地方综合性学术期刊要实现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目标,只有秉承办刊初衷,锚定目标,久久为功,才能开辟出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

猜你喜欢
专刊编委办刊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粮油食品科技》办刊理念视觉表达
本刊编委简介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坚持开门办刊,讲好行业故事
专刊
专刊
围绕中心抓落实,开创办刊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