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建设一流学会推动智能科技自立自强

2023-10-13 07:00何清贾晓丽
学会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国科协会员学术

何清 贾晓丽

学会名片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成立于1981年,现有个人会员7万多名、单位会员500多家,下设52个专业委员会、9个工作委员会。学会团结全国智能科学技术工作者,通过学术研究、国内外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学术教育、科技会展、学术出版、人才推荐、学术评价、学术咨询、技术评审与奖励等活动,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明提升、安全保障提供智能化的科学技术服务。

在中国科协的有力指导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坚持“四个面向”,构建组织、制度、资源三大保障,打造专职化办事机构和运营团队,加强横向联系,拉紧纵向关系,拓展网络体系,群策群力提升国际化、信息化、协同化服务水平,在提升组织凝聚力、学术引领力、社会公信力、国际影响力的同时,不断引领智能科技领域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创新,推动人工智能学术繁荣、技术进步、产业发展,在自立自强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组织凝聚力大幅提升

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矢志不渝走中国特色科技社团发展道路,组织凝聚力大幅度提升。

成立学会党委和办事机构联合党支部,以及51个分支机构功能型党建工作小组,三级党组织健全,每年按期召开两次党委会议,按章完成学会党委换届。学会承接科技社团党委党建强会和党建阵地建设项目,组织党员关注和观看重大活动,自媒体矩阵开设党建专栏,密集开展系列爱党宣讲、科教科普、爱心公益、助农扶贫等活动。2018年荣获科技社团党委颁发的全国首批星级学会党组织,2020年成为第Ⅱ类理事会党委职责任务分类试点学会。

学会积极弘扬科学家精神,开展优秀评选与推荐,发掘26位优秀科技工作者和20项优秀科技成果,向国家级评选活动成功推荐多个人才与项目。宣传科学价值观,号召会员向“人民科学家”吴文俊学习,参与中国科协科普项目,微信设立“科学防疫”等栏目宣传引导科学防疫。

学会会员管理制度健全,重视会员服务能力的延伸与提升,支持会员成长发展。目前有个人会员73443名,团体会员631个,会士119名,缴费会员40571名,青年会员39242名,外籍会员80名。

通过组织院士、青托、优秀科技工作者推荐及评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成功托举27位,依靠“吴奖”“优博”等表彰了一批优秀人才和科技成果,会士评选、会员晋升、学术奖励等工作吸纳了大批积极分子。学会针对青年人才开展青托沙龙、青年专题论坛、青年科学家沙龙等活动,搭建交流平台,收集各方意见,经筛选归类,形成建议报告。

学术引领力国内领先

学术引领力是学会综合能力提升的基础,是增强学会凝聚力的前提。学术引领力强弱是学会理事会、办事机构秘书处水平与素质高低的综合体现。

近三年,累计举办近千场学术活动。例如,举办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中国人工智能大会(CCAI)、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国际人工智能大会、云计算与智能系统国际会议等10多个品牌学术活动。CCAI自2015年创办以来,坚持打造“人工智能学术研究成果汇和风向标”的专业定位,携手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力量,不断引领我国智能科技自立自强,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会建立6个方向的AI智库,吸纳了1000多名国内外专家;累计发布43本白皮书、绿皮书;承接中国科协下发的项目建议报告10多份;提交科技工作者关于抗疫和复工复产的建议文章4篇;4名会员提案入选2019年和2020年全国政协会议;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议案得到推荐,其中3个入选中国科协发布的10个前沿科学问题、10个工程技术难题和10个产业技术问题;为279个单位的92项科技成果提供了专业鉴定;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设立工作推动100多所高校设立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

学会主办《智能系统学报》和《智能技术学报》(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ce Technology)两本专业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期刊《CAAI人工智能研究(英文)》(CAAI Transactions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已正式出版。

学会科普工作体系健全、团队专业、形式多样、成果丰硕。建立了3位院士领衔、200多位专家组成的5支科学传播团队,每年开展活动300多次,制作各类科普视频100多部,科普竞赛连续3年入选教育部“白名单”。2020年,因抗疫科普工作突出,获评中国科协“优秀抗疫学会”。

推进会地、会企协同创新发展,联合发起成立7个创新联合体/产业联盟,入驻地方创新基地,对接地方开展合作,每年在不同城市举办高端产学研交流学术活动。成都是“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也是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CCAI 2021在成都举办,不仅为当地带来巨大的智力资源和合作机会,而且为西南地区智能产业发展赋能,成为区域间的重要交流平台和展示窗口。CCAI 2021聚焦工业人工智能、智能医学、AI艺术、智慧水电等热门应用,以及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大数据、智能机器人等核心技术,通过理论分享、技术研讨、案例剖析、模式论证等角度推动人工智能与行业融合。会议期间,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与学会签署“共建科创中国·人工智能会地联合创新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会地合作,为后续成都AI发展打下基础。同时,成都昇腾人工智能生态创新中心正式揭牌,是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示范。

社会公信力显著提升

学会积极提供公共服务,治理有序、运营规范,形象公正可信赖,获得社会广泛认可,影响力显著提升。

学会积极承接中国科协项目,包括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项目、人工智能技术转移转化高级研修班等,近3年达30多项;积极开展团体标准工作,其中承担并完成国标委“智能机器人标准”研制主要工作、牵头研制人工智能教育培训与考试认证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积极参与专业教育事业,开发20门继续教育在线课程资源,举办两期工程师培训班。

目前,学会内部治理体系完整,各类信息公开透明。近两年,通过系统梳理和修订《学会章程》等重要规章与条例,明确、细化了相应的规则和办法,成立了相关的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专职,设立的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监事会相关人员也都履职到位。

学会办事机构有专职工作人员19人(不包括秘书长),副秘书长采用聘任制。学会每年承接中国科协和各地方政府项目10多项,对接上百家企业,其中近三分之一企业给予经费支持。

学会在11个线上平台共开通13个宣传账号,粉丝超过100万,多次入选中国科协媒体传播排行榜。此外,学会建立了中英文网站,以及专属数字图书馆。

国际影响力日益凸显

学会秉承“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理念,积极实施国际合作,成为国内外人工智能交流合作的主要纽带。

联合中国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中其他兄弟学会共同发起国际智能制造联盟,与国际人工智能学会、国际粗糙集学会保持密切联系。

积极吸纳海外及港澳台科学家入会。目前,这些科学家中有5位担任学会名誉副理事长,5位入选学会会士,100位为学会会员。另外,累计吸引160多位海外及港澳台产学研专家参加学会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与此同时,学会也推荐一批我国优秀的科学家到国际组织任职,其中国际组织会士75人、外国院士8人、其他顶尖荣誉和职位3人。

联合新加坡“通商中国”举办中新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高峰论坛,联合欧盟委员会举办中欧人工智能发展和机遇闭门研讨会,与香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合作开展活动。除了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外,2019年,联合9个兄弟学会就IEEE限制正常学术交流事件对外发布声明。

下一步工作方向

尽管学会近年来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面对打造中国特色一流学会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学会在国际影响力方面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首先,目前的智库专家规模小,缺少国际顶级专家,服务平台功能仍需完善,支撑政府决策仍需加强。其次,学会近年来创办了多个国际学术交流项目,但受疫情影响,国际影响力偏弱。后疫情时代,应做好顶层设计,把基础好的项目推出国门,与国际学术社团组织紧密合作,主办或承办更多国际认可的学术交流活动。第三,学会已有三大品牌活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增强,逐渐形成强势的学术地位。未来,将着力提升活动的学术高度,树立中国特色,发出中国声音。

猜你喜欢
中国科协会员学术
中国科协党组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重要精神
会员之窗
第二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中国科协关于表彰第七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获奖者的决定
2011—2015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网站建设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