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明星
(宜兴 214221)
紫砂文化以艺术性和富有文化底蕴而闻名天下,凭借紫砂艺人代代相传的精湛技法而不断发展,一直延续至今,紫砂行业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许多生活中的素材都能够被紫砂创作吸收利用,在文化盛行的今天,紫砂壶的创作更应注重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这是一把紫砂壶成败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紫砂艺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现就以这把《竹石清幽壶》(见图1)为例,展开对其造型特征和文化意蕴的详细论述。
图1 竹石清幽壶
紫砂壶的造型丰富多样,经过历代紫砂艺人的不懈努力,紫砂行业已经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就像这把《竹石清幽壶》一样,在传统壶器的基础上不断加入自己的创新思路,提炼生活中的美景,将紫砂壶打造成极具艺术气息的艺术品,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大气、沉稳、素雅的气质让这把《竹石清幽壶》变得与众不同,让人爱不释手。紫砂作品的造型结构是选壶的重要标准之一,这就要求紫砂艺人对紫砂的技法有极为熟练的掌握度,能够将紫砂的造型表达得精准。
《竹石清幽壶》具有大气沉稳、干练素雅的四方造型。壶器整体色泽古朴温润、细腻柔和,有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壶身的腰线将面分成两部分,整体的造型比例更加协调,上半部分贴塑着一根翠竹,挺拔有力,向上生长,竹叶茂盛。与之相呼应的是壶流与壶把,壶流的三节段造型出水流畅,兼具美观与实用,壶把自然弯曲,圆形的结构造型美观、使用方便,竹节的造型与主题统一,设计的竹元素与宜兴自古就有“竹的海洋”之称有关,引用竹元素,可见紫砂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人们对于竹子的喜爱从未停止。壶盖与壶口的做工十分紧密,严丝合缝,壶盖微微向上凸起,拉长整体的作品比例,十分协调。壶钮的造型是一座太湖石假山,在苏式园林中,太湖石是重要的元素之一,与竹元素相呼应组成极具江南水乡特色的风景画。从整个空间上分析,作品简约却不简单,处处展现细节,在作品的创作中流露出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和重视,《竹石清幽壶》不仅仅是一件紫砂作品,更像是一位翩翩君子,诉说着时代文化的底蕴。
紫砂壶传统制作技艺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它的存在证明了文化的重要意义,展现了民族文化的底蕴。紫砂壶的发展由来已久,面对历史的潮流、文化的迁徙仍不改本色,以最朴素的面貌展现到大家的面前,迸发出惊人的表现力,紫砂壶的出现是时代进步的结果,一件优秀的紫砂壶能够兼顾造型和内涵,在表现力上融入众多文化元素,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强盛,紫砂壶艺发展至今,在世界陶艺之林中占据着一席之地,是因为人们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性都在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温饱,而是更加重视心灵上的慰藉和享受,随着茶文化的盛行,人们对于紫砂壶的喜爱愈发浓烈,人们能够在一件紫砂壶器中感受到文化的韵味以及艺术的熏陶,因此紫砂壶已经不是简单的茶具,而是一种文化的符号,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图腾,这就是紫砂壶独一无二的艺术魅力。
紫砂壶发展至今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人们对于紫砂壶的喜爱已经超越了简单的泡茶工具,而是将它作为一件艺术品。一件优秀的紫砂作品必须具备造型和文化底蕴,二者缺一不可,尤其是作品的底蕴,这就要求紫砂壶创作者加强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善于总结概括文化中的精髓,并且运用到紫砂壶的创作中,赋予一件作品深刻的文化底蕴,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出色的造型,只有具备文化深度的作品才能够经受住历史的考验,不被历史的潮流所淘汰,紫砂前辈们正是不忘初心、不断学习、打磨技艺,兢兢业业地将心血全部无私奉献给紫砂事业,才会有现如今如火如荼的紫砂壶现状。
综上所述,紫砂壶是我国陶艺的宝贵财富,也是紫砂艺人的智慧结晶。将紫砂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打造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艺术元素,这就是紫砂壶的独特性,它永远能够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带给人们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