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铭,李守帅,庄坤,田立民
(西安市中心医院 消化科,陕西 西安 710003)
间质瘤常见于胃肠道、肠系膜、大网膜和腹膜间质,主要起源于Cajal 的间质细胞。免疫组学显示,酪氨酸激酶受体KIT 蛋白(CD117 抗原)呈高表达。其中,胃间质瘤(gastr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astric GIST)最常见,年发病率为11/100 万~1 450/100 万,所有间质瘤都是潜在的恶性肿瘤[1]。我国的专家共识[2]建议,对于 < 2 cm 的极低风险gastric GIST,可选择切除或随访。因2~5 cm的gastric GIST有中度和高度侵袭风险,手术切除病变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3]。内镜和腹腔镜手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但选择哪种手术方法更适合,报道较少[4]。临床上,建议:对大小超过2 cm 的gastric GIST 进行手术切除[5]。有文献[6]建议,对大小为2~5 cm的gastric GIST进行内镜切除。本研究采用内镜或腹腔镜下手术治疗2~5 cm 的gastric GIST,探究其临床疗效和预后,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资源,其所面临的土壤安全问题急需解决。对此,贵州开磷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农化中心主任田树刚表示,全球面临着与土壤相关的水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侯变化、能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等多种问题,而土壤本身也面临着退化、污染等问题。高强度不合理的农用化学品的投入是造成土壤及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合理的肥料添加也为土壤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肥料产业各方的共同努力。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gastric GIST患者412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内镜切除手术组(内镜组,196例)和腹腔镜切除手术组(腹腔镜组,216 例)。其中,男200 例,女212例,年龄35~82 岁,平均(60.78±10.03)岁;肿瘤直径2~5 cm,平均(3.21±0.69)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国企审计工作中,部分企业获得审计报告后,便认为相关工作全面结束,并未考虑报告解读分析及使用状况,未将审计成果形成系统化的总结内容。更无法进行总结分析、要点提炼、难点研究等工作,潜在隐患问题突出,对日后相关工作的发展没有参考价值。同时其他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并未提高审计报告的重视度,致使审计成果利用度较差、资源浪费现象明显、审计效率明显偏低。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纳入标准:病灶直径为2~5 cm;胃单发病灶;经病理学确诊为gastric GIST[7];符合内镜黏膜下肿物挖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的适应证;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病灶直径 < 2 cm或 > 5 cm;经影像学检查,发现存在肿瘤转移;胃部多发病灶或合并其他部位病灶;内镜切除失败,中转手术治疗者。
1.3.2 肿瘤危险度 采用Fletcher 危险度分级法,根据肿瘤大小和核分裂象,分为极低、低、中等和高4个级别。
1.3.4 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13~35 个月,复查胃镜和腹部CT 等,观察肿瘤复发和转移情况。随访方法包括:门诊预约、电话等。风险较低患者,每6、12 和24 个月复查胃镜和腹部CT,中、高风险患者,于6个月后复查腹部CT 1次,胃镜检查为术后每6个月1次。
1.2.2 腹腔镜组 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取仰卧位,行气管插管静脉麻醉(麻醉和药物剂量与内镜手术相同)。常规消毒覆盖后,在肚脐上方约1 cm处设置人工气腹,将Trocar置入腹腔内,检查腹部器官。主手术孔共2 个,1 个位于左锁骨中线肋缘下方3 cm 处,另1 个位于肚脐上方3 cm 处,靠近已建立的左腹直肌。其次,辅助手术孔3 个,1 个位于剑突下方3 cm处,1个位于剑突右侧3~5 cm,1个位于右侧肋骨边缘下方3 cm 处,用超声刀沿肿瘤下端完全切除。病理标本送病理学检查。
1.3.1 围手术期指标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禁食时间、留置胃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通便时间和肿瘤位置。
产自生产基地的胶州大白菜,才能使用地理标志。基地认证对基地土壤、水等要素要求条件严格,且基地种植大白菜面积必须达到10亩以上。胶州大白菜协会投资约80万元,建立了南三里河等胶州大白菜生产基地,充分发挥标准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
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37%,低于腹腔镜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1.2.1 内镜组 采用内镜下切除术(ESE)。术前行超声内镜检查,以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边界和回声特征。用双刀标记肿瘤的外边缘。行CT 扫描,以排除外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采用气管插管和静脉联合全身麻醉,患者取头高脚低位,然后行ESE。用钩形刀(型号:KD-620LR)或TT 刀标记隆起病变的边缘,并在标记点周围注射美兰、肾上腺素和生理盐水,TT 刀切割病变的外黏膜,并沿外围行剥离操作。病变完全切除后,用热活检钳或氩等离子体凝固术对创面止血。胃壁肌肉穿孔或小面积缺损部位,可用金属钛夹封闭创面。如果缺陷范围超过金属夹夹闭范围,则使用尼龙绳和金属夹组合作为“荷包”接缝。术后对切除的肿瘤组织行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直径、核分裂象和危险度分级。
内镜组术后随访13~33 个月,平均(23.04±10.38)个月,腹腔镜组术后随访13~35 个月,平均(22.71±10.69)个月。内镜组术后复发4例,无转移发生,占比2.04%,腹腔镜组术后复发8 例,转移8例,占比7.41%,内镜组手术破损瘤体4 例,占比2.04%,腹腔镜组手术破损瘤体8例,占比3.70%,两组均无死亡发生,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如果底基层和基层厚度≥30cm,通常在作业过程中,要碾压2次,每进行半层或1层碾压,则应当进行1次观测。如果针对1层的2次碾压的时间间隔角度,在观测时,可以合并成1次进行。
表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3.3 术后并发症 包括:出血、发热、穿孔、腹痛和其他症状等。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n (%)
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患者术后随访情况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follow-up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有文献[8]采用内镜切除术治疗8 例平均直径 < 2 cm 的gastric GIST,完全切除率高达97.00%,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仅8.00%,随访时间为11~41个月,复发率仅3.00%。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和设备的改进,可对直径 < 2 cm的gastric GIST行根治性切除,且确保肿瘤不发生破裂。有研究[9-10]表明,即使直径为2 cm 及以上的稍大肿瘤,内镜切除也是安全的,尤其是对于直径为2~5 cm 的胃壁肿瘤[11]。也有研究[12-13]表明,内镜手术期间,穿孔的发生率较高。穿孔会导致胃液流入腹腔,造成感染,严重者会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而且手术伤口难以缝合,这些因素都限制了胃固有肌层间质瘤的内镜治疗。
内镜组手术时间、禁食时间、留置胃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通便时间短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本研究对2~5 cm的gastric GIST行内镜和腹腔镜治疗,结果表明:内镜下治疗的围手术期指标优于腹腔镜治疗。手术或者麻醉后,胃肠会经历一段时间的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与手术创伤、麻醉剂量和术后疼痛有关。而内镜下治疗gastric GSIT 的手术时间较腹腔镜短,创伤更小,麻醉药剂量更少,且术后疼痛较轻微,不需要留置腹腔引流管,降低了肠道细菌移位和感染的潜在风险。本研究中,内镜组术后排便时间明显早于腹腔镜组。这表明:内镜治疗gastric GIST后,胃肠功能恢复比腹腔镜更快。内镜组术中出血量较腹腔镜组少。究其原因,可能是:内镜下治疗gastric GIST,不需要钻孔和腹壁注气,且可快速切除病灶,从而减少术中失血量[14]。内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腹腔镜组低,与内镜手术创伤比腹腔镜手术小有关。由于腹腔镜定位困难,可能会去除过多的正常胃组织,延长手术时间[15]。因此,内镜治疗腔内病变较腹腔镜更有优势。一些学者[16-17]认为,对于腹腔中的较大病变,很难通过腹腔镜找到,可以行双内镜联合手术。使用内镜精确定位病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胃肠道正常组织的损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安全、有效[18-19]。ESE 是源自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技术,适用于切除更深的病变[20-21],主要用于治疗腔内外突出、浆膜层附近和腹膜或腹腔内器官粘连等病变[22-23]。采用内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固有肌层肿瘤,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风险[24-25]。
本研究未对破碎合并穿孔和整块切除合并穿孔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也未对瘤体部位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展开更进一步的分析,如:食管胃结合部和幽门附近腹腔镜下视野不易显露,胃底相对较难游离,穿孔后不易被网膜覆盖,今后仍需对上述问题展开相关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
综上所述,内镜下手术治疗2~5 cm 的gastric GIST,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