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华 刘新丽 陈巍 黄苏娅 王佳楠 冯晶晶 仝欢 浦佳宁 邢杉杉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眼科,北京 100080
中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较高且近视有逐渐低龄化趋势[1]。儿童屈光发育是由远视逐渐向正视转变的过程,正视化过早完成导致近视发生,了解儿童起始屈光状态对于理解和研究正视化过程十分重要。由于年龄和检查条件的限制,既往对新生儿屈光度的研究对象多数为早产儿。与足月婴儿的眼睛相比,早产儿的眼轴长度更短,角膜曲率更高,屈光度往往更容易表现为近视,不能真正反映新生儿的屈光状态[2-5]。因此对足月新生儿进行研究,获取正常新生儿的屈光度对正视化的研究更有意义。本研究以出生后28 d内的健康足月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旨在获得新生儿基线屈光状态的数据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纳入标准:①出生胎龄(Gestational age,GA)37~41 周;②出生体质量≥2.5 kg,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为10分;③无严重的全身疾病。排除标准: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及眼底疾病等。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 年1—10月于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调查前眼科医师与新生儿家长进行充分沟通,说明本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意义,监护人阅读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批准(批号:2021-19)。
1.2.1 屈光度测量 受检新生儿采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日本参天制药株式会社)点眼进行睫状肌麻痹,每隔5 min 1次,连续3次,每次点药后按压泪囊区减少全身吸收。30 min后观察瞳孔直径大于6 mm且对光反射消失,即可进行测量。检查在半暗室中进行,助手固定头部,使用婴儿开睑器保持眼睛张开而不压迫眼球。由2名医师分别使用手持排镜(40型,江苏省丹阳市华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及检影镜(BETA200,德国HEINI公司)于距头部50 cm处进行检影验光。二者检查结果一致方可记录球镜度(Sphere,S)、柱镜度(Cylinder,C)及其轴位(Axis,A),S为中和影动所用镜片度数加上工作距离所产生-2.00 D 所得。等效球镜度(SE)=S+C /2。负C轴位(180±15)°为顺规散光,(90±15)°为逆规散光,其他为斜轴散光。
1.2.2 新生儿出生数据及父母近视病史 新生儿性别、日龄、GA、出生体质量、出生身长和生产方式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查询并自动导出,父母近视度数在检查前由医师询问并记录。
横断面研究。所有数据使用SSP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经正态性检验,SE和C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M(Q1,Q3)进行描述。不同性别、眼别、日龄、GA、出生身长、出生体质量、生产方式、父亲近视度数和母亲近视度数之间屈光度的差异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屈光度数与各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使用多元线性回归筛选SE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共纳入新生儿379 例(758 眼),其中男194例(51.2%),女185例(48.8%),GA为(38.99±1.06)周,平均出生体质量(3.38±0.41)kg,平均出生身长(50.53±1.51)cm,出生日龄为2(2,4)d。顺产274例(72.3%)、剖宫产77例(20.3%)、产钳助产28例(7.4%)。
所有新生儿睫状肌麻痹后SE为3.00 (1.75,4.00)D,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1.26~+6.75)D。左眼SE高于右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0,P=0.007);不同日龄新生儿SE不同,日龄越大,SE越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9,P<0.001);出生体质量≥4.0 kg的巨大儿SE高于体质量正常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P=0.001);父亲或母亲为高度近视的新生儿SE均明显低于父母中低度近视或无近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0,P=0.003;χ2=13.50,P=0.001);男性与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6,P=0.644);不同GA新生儿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4,P=0.228);不同生产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9,P=0.551);不同出生身长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6,P=0.336)。见表1。
表1.不同参数足月新生儿SE分布Table 1.Spherical equivalent of the neonates split by different parameters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E与日龄(r=-0.12,P=0.001)、父亲近视度数(r=-0.11,P=0.003)和母亲近视度数(r=-0.11,P=0.002)呈负相关;与出生体质量(r=0.11,P=0.002)呈正相关;与GA无相关性(r=-0.03,P=0.456)。
纳入性别、眼别、日龄、身长、出生体质量、父亲近视度数和母亲近视度数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筛选出眼别(B=0.39,t=2.79,P=0.005)、日龄(B=-0.05,t=-4.02,P<0.001)、出生体质量(B=0.92,t=3.50,P=0.001)、父亲近视度数(B=-0.08,t=-2.55,P=0.011)和母亲近视度数(B=-0.11,t=-3.40,P=0.001)是新生儿SE的显著相关因素。
新生儿C为0.50(0,1.00) D,95%CI为0~2.00 D。C≥1.00 D者262眼(34.6%),其中顺规散光104眼(13.7%),逆规散光78 眼(10.3%),斜轴散光80眼(10.6%)。眼别(Z=-1.46,P=0.144)、性别(Z=1.22,P=0.224)、不同生产方式(χ2=0.93,P=0.629)、不同日龄(χ2=2.67,P=0.446)、不同出生体质量(χ2=3.84,P=0.146)以及不同出生身长(χ2=6.44,P=0.169)的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认为足月新生儿出生时表现为远视状态,如Varughese等[3]报道足月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屈光度中位值为2.5 D;Mayer等[6]的研究显示足月新生儿1月龄时屈光度为(2.20±1.60)D;Snir等[2]研究足月儿屈光度中位值为2.90 D;Yu等[7]发现济南儿童在1~2月龄时远视度为(2.43±1.46)D。H u o 等[8]报道天津1 ~3 月龄儿童屈光度为(2.74±1.74)D。本研究中出生后1 周内新生儿的SE为3.00(1.75,4.25),日龄越大,SE越低,到第4 周时为2.00(1.25,2.88),与以上研究结果接近。Chen等[9]报道温州地区出生后1周内新生儿屈光状态右眼为(3.47±2.41)D,左眼(3.64±2.43)D,并认为新生儿调节力大约为4 D。本研究结果低于Chen等[9]结果,可能与Chen等使用环戊通进行睫状肌麻痹,其麻痹作用强于复方托吡卡胺有关。
既往对早产儿屈光发育的研究发现低孕周的早产儿表现为近视,随孕周增加远视度逐渐增加,到矫正胎龄52 周左右远视度达到最大[10]。本研究足月新生儿屈光状态与孕周并无明显相关性,考虑出生前后眼球的生长发育机制有所不同,也提示孕37 周后胎儿屈光发育基本完成。儿童出生后开始视网膜成像,图像刺激眼球正视化,1~2岁内远视度随月龄增加而降低,以6个月内下降速度最为显著[6,8,11]。本研究中新生儿在1个月之内日龄越大,远视度越低,与既往研究[6,8]结果一致。
本研究中,经多元线性回归筛选出出生体质量为新生儿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出生体质量越高,远视度越高。Varghese等[12]的研究同样显示出生体质量与屈光状态呈正相关,并建议将出生体质量作为筛查儿童屈光不正的指标。与本研究不同之处为Varghese等[12]的研究对象包含了早产儿和足月儿,低体质量儿童较多,且对体质量2.7 kg以上新生儿未进一步分组研究。
父母近视是儿童近视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样用眼强度下父母近视的儿童比父母无近视的儿童近视进展更快。O'Donoghue等[13]对12~13岁儿童调查发现,与没有近视父母的儿童相比,父母一方或双方都近视的儿童患近视的可能性分别高2.91倍和7.79倍。本研究结果显示父母近视程度影响新生儿出生时屈光状态,二者呈负相关,即父母近视程度越高,新生儿远视度越低。儿童后期近视与基线远视度不足是否相关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Chen等[9]和刘新丽等[14]的研究结果均显示左眼远视度高于右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新生儿左右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角膜曲率和眼轴等相关参数来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新婴儿出生的头几个月表现出较高的散光的患病率,一般认为婴幼儿期的散光主要起源于角膜[15]。Isenberg等[15]通过角膜地形图检查发现新生儿的角膜陡峭,角膜曲率平均可达48 D,并表现出较大程度的散光,以顺规散光为主。角膜散光更多见于低体质量儿童和低孕周儿童,随年龄增长角膜变平,散光度也有明显降低。分娩方式会影响出生时的散光轴位但不影响C度数,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发生规则散光的频率高于剖腹产的新生儿,与生产过程中对眼球压迫有关[15]。本研究中,足月新生儿C≥1.00散光约占34.56%,患病率与既往研究相似[7-8,12],顺规散光、逆规散光和斜轴散光占比基本均衡,散光患病率与孕周、体质量、身长和分娩方式等均无明显相关性。
屈光状态由眼球生物学参数如眼轴、角膜曲率、晶状体屈光力等决定。本研究仅筛选出新生儿屈光度相关的影响因素,而了解其影响方式需要进一步分析SE与眼生物学参数的关系。
综上所述,足月新生儿的屈光状态为轻中度远视,左眼远视度高于右眼,日龄越大SE越低,出生体质量与SE呈正相关,父母近视程度与SE呈负相关。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仅反映新生儿期屈光状态,后续可继续对这些儿童的屈光度进行纵向研究,了解屈光度随年龄变化趋势。
利益冲突申明 本研究无任何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王立华:收集数据;参与选题、设计及资料的分析和解释;撰写论文;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陈巍:参与选题;设计和修改论文的结果、结论。刘新丽、黄苏娅、王佳楠、冯晶晶、仝欢、浦佳宁、邢杉杉:参与收集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