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宇
(福州市西湖公园管理处,福建福州 350000)
菊花花型多样,花色丰富,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当前国内市场上的菊花品种一般为秋菊,随着近年来菊花产业的发展以及市场对菊花资源的重视,人们对春菊、夏菊等反季节花卉的观赏需求逐渐增加。
目前国内对菊花反季节栽培研究已有先例,但双季开花技术不同于反季节栽培。反季节栽培或花期调控技术的研究试验普遍采取长光照抑制菊花花芽分化,从而将花期从秋季推迟到第2 年春季。而双季开花技术强调菊花1 年进行2 次繁殖,2 次开花,能够大大缩短菊花的繁殖供应周期,同时筛选适地品种。通过不同育苗方式探索福州地区大菊双季开花技术,能够为其他自然条件类似的地区提供参考,对促进菊花产业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1)选取福州市西湖公园管理处鼓山苗圃中常年在福州地区种植的秋菊品种作为扦插繁殖、分株繁殖与脚芽培育的母株。母株来源于福州西湖公园2021 年金秋菊展后回收的品种大菊,选取品种囊括所有瓣型:平瓣、匙瓣、管瓣、桂瓣和畸瓣。试验苗圃位于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属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日照数为1 700~1 980 h。
(2)使用扦插繁殖试验得到的春季大菊进行杂交育种。选取其中生长状况良好、无病虫害、花期相近的10 种品种大菊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表1)。
表1 杂交育种试验材料
1.2.1 扦插繁殖。在秋季花期后对试验材料进行扦插繁殖,培养至次年春季。春季花期后,再采取常规栽培方式培养至当年秋季,实现春、秋双季开花,分别统计开花率。其中对扦插时间与温度环境的控制分别设置2 组对照组:秋冬季的扦插时间根据秋菊的自然花期分为2 组,第1 组扦插时间在11 月12—15 日,主要以早花品种为主;第2 组为12 月7—10 日,以中晚花类为主。2 组扦插的菊花苗再分2 批分别放置于棚外自然条件与大棚内,大棚为透光材质,仅起保温作用。试验采取随机化设计,将不同品种的脚芽混合进行扦插。
1.2.2 育苗方式对比。采用扦插繁殖、分株繁殖、脚芽培育3 种方式育苗,培养至春季开花,对其花期与植株生长状况进行对比。试验材料为同一批秋菊。其中扦插繁殖在11—12 月进行,同时对分株繁殖及脚芽培育用的植株进行培养,分株繁殖于1 月份进行分株。苗期采用统一处理:营养生长期增加氮肥,期间剥去侧芽、侧蕾,有利于主芽开花。而进入生殖养护阶段后减少施用氮肥量,喷施0.1%尿素和0.05%磷酸二氢钾溶液直到开花。
1.2.2.1 扦插繁殖。使用脚芽扦插,扦插苗长8~10 cm,用枝剪剪下后保留1~2 片叶,放入低浓度生根剂浸泡10 min。选择细河沙作为扦插基质,细河沙透气性好,生根快。使用适当粗细的木棍在基质中插出4 cm 深的洞,将扦插苗插入并将基质轻轻压实。扦插后立即浇1 次水,扦插后3~5 d内需避免强烈的光照,保持叶面湿润。生根后使用掺入腐熟鸡粪的泥炭土为基质进行换盆定植,盆中填土约2/3,换盆后及时浇水。
1.2.2.2 分株繁殖。秋菊凋谢后剪去花头,除去下部叶片,仅留上部叶片。在脚芽数量多且丰满时换大盆并填土。在12 月中旬脚芽生长健壮时期,将植株连根系倒出,疏松土壤使根部舒展,取基部靠近盆边的脚芽,用小刀将脚芽带根切下,长度为8~10 cm,换入盆中填入泥炭土定植培育。
1.2.2.3 脚芽培育。同分株类似,在秋菊凋谢后剪去花头,利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培育脚芽。仅留1~3 株长势最为健壮的脚芽进行培育,其余剪去,剪去的脚芽视情况可用于扦插。待母株叶片枯萎后剪去母株,直接在原盆培育脚芽作为新植株。
1.2.3 杂交育种。选择表1 中的大菊各3 盆作为亲本,按照表2 的亲本组合共12 组进行杂交授粉。杂交时每盆选择3 个花序进行割瓣授粉,每隔1 d 授粉1 次,授粉后套袋。授粉在每天10:00 左右进行,至花粉期结束。花粉期结束后1~2 个月待大菊枯萎后,收集种子并统计结实数。种子于次年春季于泥炭土中进行播种,7~10 d 发芽后统计发芽数,计算萌发率。
表2 杂交育种亲本组合
扦插试验于2021 年11 月至12 月初完成,扦插苗共2 000 株。次年4 月至5 月上旬开花,共1 784 株,占扦插苗总数的89.2%,达成双季开花。5—6 月期间陆续收集此次春季开花的大菊脚芽2 200 株,后按普通秋菊标准进行正常养护管理,并进行统一扦插繁殖,于当年秋季开花,共1 942 株,占扦插苗总数的88.3%,达成春、秋双季开花(表3)。结果表明,在无特殊光温处理的条件下,福州秋冬季节的自然条件能够满足大菊的生长发育需求。通过将扦插繁殖时间提早到秋冬季,加快植株的生长发育流程,可实现大花型菊花的双季开花,且经过春季扦插繁殖后基本不影响第2 年秋季的正常开花。
表3 不同条件下的春季开花数及开花率
2.1.1 扦插时间影响。菊花从生长到开花有一定的生理周期,可通过调整扦插时间来调整花期。试验根据秋菊的自然花期来进行秋季扦插,早花类的扦插于2021 年11 月完成,开花率为90.2%。中晚花类的扦插于2021 年12 月完成,开花率为88.0%(表4)。结果表明,11 月扦插的早花品种的开花率略高于12 月扦插的大菊,其原因可能是早花品种的扦插时间较早,营养生长时间更长。
表4 不同扦插时间下的开花数及开花率
2.1.2 温度影响。菊花的生长适温为10℃~25℃,花芽分化适宜温度为10℃~15℃[1]。花芽分化对温度条件极为敏感,开花的早晚是由花芽分化速度和花蕾发育速度决定。研究表明,大花型菊花在25℃时花蕾发育速度加快,缩短了花蕾发育的时间,在20℃时花芽分化速度最快[2]。因此在夏季栽培时应注意避免极端高温,冬季注意防止冻害。
对秋冬季扦插繁殖来说,福州市的秋冬季气候(图1)能够满足菊花正常生理活动,而菊花具有耐短时间低温的能力。试验过程中的极端低温出现在2021 年12 月底及2022 年2 月中旬,为3℃~5℃。大棚内温度经检测较户外高1℃~3℃。该试验中,室外自然条件下的扦插开花率为86.4%,大棚内的开花率为90.7%(表5)。结果表明,在福州地区较为温暖的自然环境下,基本能够满足大菊双季开花的温度条件,而适当采取保温措施,避免极端低温及霜冻,能够有效提高双季开花的开花率。
图1 福州市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9 月平均气温
表5 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开花数及开花率
2.1.3 光照影响。菊花为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受光周期影响显著,开花时间受到光照时数影响。反季节栽培中最重要的措施即通过长时间的光照将秋菊花期延迟到第2 年。部分秋菊在短日照处理条件下,花期可提前25~44 d[3]。福州市秋冬季为自然短日照时期,能够促进花芽分化,故在光照方面无需做特殊处理。
通过扦插繁殖的2 000 株扦插苗于次年4 月至5 月上旬开花,共1 784 株,开花率89.2%;500 盆分株繁殖的大菊春季花期在3 月中旬至4 月,开花439 盆,开花率87.8%;250 盆脚芽培育的大菊则于2—3 月开花,共220盆,开花率88%。其中直接采取脚芽培育的方式获得的植株茎秆粗壮、叶片肥大,与其他2 种育苗方式对比明显,花朵大小方面则无明显差异。
试验结果表明,3 种育苗方式均可实现大菊春秋双季开花,开花率差别不大,在自然光照下的春季花期略有差异。通过脚芽培育得到的植株对比扦插繁殖省略了重新生根的过程,对比分株繁殖也有更充足的营养生长时间,得到的植株生长情况较好,开花时间更早,其缺点是繁殖效率较低。而扦插育苗与分株培养得到的植株差异不大,开花时间略晚于脚芽培育的方式,但繁殖效率高,能够快速扩繁。
在2022 年4—5 月期间进行杂交育种试验,共12 对亲本组合,其中8 对得到了种子,共181 颗,发芽81 株,发芽率44.8%。试验结果如表6 所示,春季杂交育种试验的结实数少、萌发率低,且品种间差异较大,但该情况属于菊花杂交育种的共性,属正常情况。菊花具有自交不亲和性,杂交育种结实率低下,而大菊杂交对比小菊则更低[4],因此目前品种大菊的培育大多数还是采用无性繁殖的方法。该试验中,不同品种间的结实率与发芽率差异较大,可能原因是某些大菊品种间存在杂交障碍;且试验属于反季节栽培,与亲本自身结实能力有关,其原因较为复杂。一般的菊花杂交在秋季花粉期进行,而该试验设立的12组春季杂交组合中的8 组得到种子并发芽,结果证明了秋季扦插育苗获得的大菊在春季进行有性繁殖的可行性。
表6 杂交育种结实数及萌发率
试验结果表明,采取扦插繁殖、分株繁殖、脚芽培育3种方式进行秋冬季育苗均可以达成盆栽大菊的双季开花,且可以在春季进行杂交育种。在福州地区可以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在寒冷的北方则需要使用温室大棚进行保温。探索盆栽大菊双季开花技术,采取多种育苗方式进行育苗,能够大大缩短菊花的繁殖周期,节约养护成本,满足园林应用的市场需求,提升菊花新品种选育的效率。
福州市西湖公园管理处基地是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授予的“中国菊花种植资源基地”,开展盆栽大菊双季开花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公园2021 年秋季及2022 年春、秋两季共进行3 次菊花展,同时在园内北湖望菊景点进行大菊田间种植的双季开花试验。由于营养生长时间短,双季开花的盆栽大菊在质量上必然与正常花期的大菊有所差异,因此需要进一步开展提高双季育苗的开花品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