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雪
肺癌是一种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肺腺的恶性肿瘤,是世界上临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目前发病率在中国也处于较高水平。目前关于肺癌的临床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加放化疗, 其目的是彻底清除原发性病灶和转移性淋巴, 尽可能保留正常肺组织, 近年临床通过中医药和基因等疗法使得患者的5 年生存率显著升高[1]。化疗是肺癌术后的一种辅助治疗, 可以减少肿瘤细胞的远处转移, 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 但会损害其健康肺组织。此外, 部分肺癌术后患者的肺组织被切除,导致肺组织体积减少, 胸壁和膈肌扩张能力下降, 肺功能严重受损, 运动耐量下降, 这可能导致其肺活量下降、膈肌活动受限和呼吸分泌物增多等, 并可能会影响术后肺功能的恢复, 导致患者死亡[2], 因此, 临床有必要探索改善肺癌化疗患者肺功能的方法。腹部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有氧耐力训练等临床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患者呼吸系统相关症状, 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目前, 一些研究将此方法用于化疗肺癌患者中进行临床康复干预, 但大多数研究主要观察患者生活质量, 很少研究康复训练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呼吸功能训练结合个性化运动指导强调呼吸控制训练、扩胸训练及强制呼气训练等功能训练, 可以提高患者控制呼吸和排出气道痰液的能力, 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恢复[3]。作者就此进行研究, 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胸内一科的60 例肺癌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每组30 例。对照组中, 男15 例, 女15 例;年龄56~80 岁, 平均年龄(67.39±4.21)岁。试验组中, 男14 例, 女16 例;年龄57~81 岁, 平均年龄(67.23±4.59)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通过影像学、细胞学和肺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证实为原发性肺癌;需要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无其他器官转移的患者;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 能配合康复锻炼, 并有明确意识的患者;入院前未接受过相关治疗和呼吸训练的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完全理解研究,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不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患有心、脑、肝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患者;存在精神疾病患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存在原发性心血管、肾脏和其他疾病或影响生存的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干预, 内容包括:常规氧疗、有效镇痛、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合理的临床营养支持、鼓励患者进行早期运动等。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呼吸功能训练结合个性化运动指导, 具体如下:①腹部呼吸:患者双手分别放在胸部, 闭上嘴, 用鼻子缓慢吸气后尽可能拉直腹部, 抬起腹部并保持胸部静止。呼气时患者腹部紧绷, 调整呼吸, 呼吸频率为8~9 次/min, 待患者掌握后每次练习的时间可以逐渐增加。②分段呼吸训练:又称局部呼吸训练。训练前, 患者应采取静卧平躺姿势, 然后其他人协助患者保持手按压自己胸部的呼吸训练姿势。当患者吸气时, 按压位置缓慢上升, 胸部膨胀, 到达最大位置时, 其他人按压患者胸部, 使气体缓慢释放, 直到呼气结束, 在此过程中, 患者可以屏住呼吸1~3 s, 然后呼气练习, 这种局部呼吸训练方法可以减少术后肺部的继发感染, 加快肺部康复。这种呼吸训练方法可以提高接受胸腔镜手术、胸腔成形术和肺叶切除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或者经常用于此类手术后患者的训练, 在临床操作中, 患者应采取仰卧姿势, 患者用鼻子吸气,将空气吸入受压部位, 随着吸入的继续, 逐渐减压呼吸, 患者持续2~3 s, 然后呼气, 10~15 min/次, 1 次/d。③有效的咳嗽训练:包括爆发性咳嗽训练(患者深呼吸,后突然打开声门, 呼气冲出肺部)和声带咳嗽(患者深呼吸, 并逐渐将痰从小气管推到大气管), 该做法基于是否有痰潴留。④全身呼吸体操练习:是根据患者的康复情况, 进行嘴唇收缩呼吸、腹部呼吸和胸部扩张,以及蹲下等动作的组合, 在呼吸过程中, 患者肢体应与其运动协调, 以改善其通气功能, 增强患者运动及呼吸肌耐力。⑤个性化运动指导:化疗前评估患者的预后预期水平, 积极指导适当的训练, 根据患者的肺功能进行个性化肢体功能锻炼, 全身振动训练是一种刺激腿部和躯干肌肉收缩的运动训练技术, 已广泛应用于运动员的训练中,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6MWD 和生活质量, 可以为患者带来益处。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运动耐量指标、生存质量评分。①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FVC、MVV。②运动耐量指标:根据6 min步行测试测量患者的6MWD。使用Borg 呼吸困难量表评估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 分值范围为0~10 分, 评分越高表明患者呼吸越困难。③生活质量:采用欧洲癌症治疗组织制定的肺癌患者核心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进行评估, 该量表由功能领域、症状领域、一般健康状况和单一测量状态4 个领域的30 个项目组成, 每个领域的得分范围在0~100 分, 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FEV1、FVC、MVV 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FEV1(L) FVC(L) MVV(L/min)试验组 30 1.99±0.12a 2.22±0.18a 53.58±7.39a对照组 30 1.59±0.11 1.78±0.18 45.39±6.53 t 13.459 9.467 4.549 P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运动耐量指标比较 试验组患者6MWD长于对照组, Borg 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运动耐量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运动耐量指标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6MWD(m) Borg 评分(分)试验组 30 382.92±42.15a 2.55±1.13a对照组 30 341.49±35.19 3.42±1.20 t 4.133 2.891 P 0.000 0.005
2.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功能领域、症状领域、总体健康状况、单项测量状况评分均高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功能领域 症状领域 总体健康状况 单项测量状况试验组 30 66.82±6.71a 63.23±7.23a 66.20±1.21a 63.82±1.31a对照组 30 57.32±6.32 58.12±7.20 60.01±1.30 55.32±1.32 t 5.645 2.743 19.090 25.034 P 0.000 0.008 0.000 0.000
肺癌是肺部恶性肿瘤。肺叶切除术是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患者预后的首选治疗方法, 但手术治疗会导致患者肺部呼吸面积减少、呼吸肌损伤、肺顺应性降低, 最终导致通气功能下降。手术还会导致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加, 从而阻塞气道, 影响其正常呼吸, 常见的有痰潴留、肺不张、感染, 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4]。此外, 手术导致的身体损伤容易发生在呼吸系统, 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呼吸功能训练主要用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中, 是一种系统的临床康复干预, 其主要是通过训练增加患者的吸气能力, 从而提高患者肺泡的通气能力, 减轻患者呼吸肌的疲劳程度, 为患者身体活动提供足够的支持。相关研究表明, 在临床康复干预的基础上进行肺康复锻炼,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窘迫。另有研究认为, 肺叶切除术后肺癌患者行综合呼吸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呼吸功能训练是指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肌肉积极参与运动的呼吸训练, 以增强呼吸组织的力量和耐力。呼吸功能训练遵循以下原则:①个体化: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体化的训练方案制定, 考虑到个体的年龄、健康状况、训练目标等因素;②逐渐递增:呼吸功能训练应从适应较轻松的练习开始, 逐渐增加难度和强度, 这样可以帮助逐步增强呼吸肌肉力量和耐力;③注意正确姿势:正确的姿势有助于优化呼吸模式和肌肉协调, 提高训练效果, 例如保持良好的身体对齐, 放松肩膀和腹部等;④合理选择练习方式:根据不同的目标和需求, 选择适合的呼吸功能训练方法, 例如深腹式呼吸、肋骨呼吸、膈肌训练以及有氧运动等;⑤渐进式负荷:逐渐增加训练负荷是提高呼吸功能的关键, 可以通过增加训练时间、强度或者使用辅助设备来实现。因此, 加强患者术后呼吸功能训练对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患者肺通气能力、提高患者分泌物清除能力具有重要临床意义[6]。本研究根据呼吸功能训练要点对接受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进行训练, 可有效增加气道阻力及通气压力, 排出肺部残余气体, 增强通气和通气功能, 能充分扩张肺泡, 减少无效死腔, 使肺通气更加完整;有效的咳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痰液尽快排出, 减少患者肺部感染可能;全身呼吸训练将体育锻炼与呼吸相结合, 以促进患者肺扩张, 改善患者身体的肺通气和血液循环功能[7-11]。在本试验中, 试验组患者的FEV1、FVC、MVV 分别为(1.99±0.12)L、(2.22±0.18)L、(53.58±7.39)L/min, 均 高 于 对 照 组 的(1.59±0.11)L、(1.78±0.18)L、(45.39±6.53)L/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6MWD(382.92±42.15)m 长于对照组的(341.49±35.19)m, Borg 评分(2.55±1.13)分低于对照组的(3.42±1.20)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功能领域、症状领域、总体健康状况、单项测量状况评分分别为(66.82±6.71)、(63.23±7.23)、(66.20±1.21)、(63.82±1.31)分, 均高于于对照组的(57.32±6.32)、(58.12±7.20)、(60.01±1.30)、(55.32±1.32)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接受呼吸功能训练的肺癌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优于接受临床常规术后康复的患者, 其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通过临床呼吸功能康复训练, 患者可正确的咳嗽, 可以显著减少缺氧、二氧化碳滞留等症状, 减少肺部分泌物对患者肺功能损害[12-14]。
综上所述, 肺癌患者采取呼吸功能训练结合个性化运动指导效果显著, 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 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