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中文 包凤君
近些年,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 中医学技术迅速发展, 中药在各类疾病的治疗中获得一定疗效, 同时对疾病保健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1]。中药处方是利用中药材之间的君臣佐使关系达到相使、相须的作用, 但应保证其法、方、药正确, 才可发挥治疗效果, 一旦中药材的用量或种类出错, 可直接降低药效, 严重者给患者健康造成危害, 甚至影响临床用药的合理性[2,3]。调剂作为中药房药事的重要部分, 主要是指按照中药处方内容正确调配药物。研究发现[4], 调剂过程中容易受到错配药物品种、漏配药物品种、少配处方贴数等原因的干扰, 导致调剂差错率日益增加, 成为临床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中药调剂与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存在密切关系, 且中药调剂工作的质量不仅受到基础操作流程的干扰, 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及中药房管理质量息息相关[5]。中药调剂质量在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上具有重要作用, 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影响。规范有效的中药调剂管理在临床合理用药上意义重大, 也成为中药药事管理的主要构成部分, 临床需提升对中药房调剂管理质量的重视程度, 旨在为药品质量及患者安全提供前提[6,7]。针对此, 临床认为尽早选择合适的管理措施至关重要, 但既往常规管理效果并未达到预期, 尽快寻找更为合理的管理措施成为关键。基于此, 本文选择本院中药房2020 年3 月~2021 年4 月接受常规管理患者的281 张处方与2021 年5 月~2022 年4 月接受中药调剂管理患者的304 张处方进行对比, 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本院中药房2020 年3 月~2021 年4 月接受常规管理患者的281 张处方作为对照组, 另抽取2021 年5 月~2022 年4 月接受中药调剂管理患者的304张处方作为研究组。研究组患者男172例,女132 例;年龄33~75 岁, 平均年龄(51.38±7.87)岁。对照组患者男144 例, 女137 例;年龄30~74 岁, 平均年龄(51.70±7.43)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选择常规管理。定期组织中药房工作人员接受培训, 要求其详细记录中药材的出入量及失效药材情况, 严格按照处方内容进行调配, 核对患者姓名, 嘱咐其用法用量等。
研究组选择中药调剂管理, 具体如下。①建立健全的中药调剂工作制度, 创建质量把控小组, 定期组织药房人员接受中药材知识培训, 确定岗位职责, 并重视复核制度, 调配前观察处方内容, 检查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或用法用量错误的情况, 调配后进行自查, 再由上级药师复核, 确认无误后签字, 发药时仔细核对患者信息, 耐心解答患者疑问。监督人员应严格落实相关规章制度, 定期组织中药房工作人员进行质控学习, 整理分析处方问题, 并制定解决方案。②鼓励药房人员积极参与中药知识讲座, 并组织其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引导其互相交流, 分享经验。③加强对中药材质量的控制,定期检查, 一旦发现霉变或风化情况, 应尽快调整其保存条件, 及时清理或更换。通过分类保管方案进行储藏管理, 严格按照中药饮片的药用部位进行划分, 同时可按药物的性质差异予以配备, 选择小型密封、避光、干燥等方式管理。如树脂类药物在35℃以上时可能出现融化粘连的情况;盐类药物极易失水风化;根茎类药物可能虫蛀;花类药物极易霉蛀、受潮或变色等,针对不同类型中药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对应的保管。④合理布局中药材的位置, 按照药材功效进行分类, 尽可能分开相似的药材, 防止误拿, 同时要求药房人员不可随意调换药材的摆放位置。完善岗位责任制, 积极落实保管制度至每个工作人员, 定期、定点由专人管理;严格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管理中药, 最大程度避免中药堆积, 减少鼠咬、腐烂、霉变等问题。⑤定期开展差错经验的分享会, 随时记录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差错事件, 定期进行交流, 分析差错的原因, 制定对应措施进行干预;统计差错率较高的药材, 制备成独立的目录, 对特殊药材进行标记, 尤其是含毒性药材, 予以醒目的标记。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对比两组中药房调剂差错(调配剂量错误、调配药材替换、调配过程中浪费)发生率。②对比中药房两组处方问题(质量不合格、书写不规范、交代问题、称量不准)发生率。③对比两组中药管理质量评分, 内容涉及中药分类、药房环境、中药保管、服务态度4 大类, 各项满分10 分, 得分越高表明管理质量越好。④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采用本院满意度调查表评定, 满分100 分, ≥85 分为十分满意, 70~84 分较满意, <70 分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该量表总体Cronbach's α 系数为0.917, 各个维度的α 系数值均>0.93, 折半信度系数为0.902, 信度和效度较好, 适合做患者满意度的测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中药房调剂差错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调配剂量错误、调配药材替换、调配过程中浪费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中药房调剂差错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处方问题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处方问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处方问题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中药管理质量评分对比 研究组中药分类、药房环境、中药保管、服务态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中药管理质量评分对比( ±s, 分)
表3 两组中药管理质量评分对比( ±s, 分)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中药分类 药房环境 中药保管 服务态度研究组 304 8.56±1.02a 9.12±0.45a 9.30±0.22a 8.97±0.71a对照组 281 7.34±1.79 8.53±0.60 8.27±1.05 8.10±1.11 t 10.223 13.519 16.712 11.378 P 0.000 0.000 0.000 0.000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对比 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4.08%高于对照组的89.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近些年,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们对用药安全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 其中用药安全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及身体健康, 且中药调剂作为中药房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 在这一过程中极易产生调剂差错的问题, 极易给患者治疗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8]。据相关资料显示[9], 中药调剂工作内容有审核处方、复核、调配、包装、发药等, 属于中药房工作中重要部分, 其质量直接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药物质量。经统计发现, 中药房调剂差错的问题包含中药饮片质量、调配错误、称重误差较大等[10]。临床为预防或减少上述问题, 提升中药调剂管理水平, 避免调剂差错情况出现, 使患者满意度升高, 就应积极寻找合适的中药调剂管理措施[11,12]。针对此, 加强中药房质量规划化管理至关重要, 在保证药物质量、合理用药上意义重大。
中药调剂管理主要是对调剂工作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实施规范化管理, 避免或减少调剂差错事件发生, 提升中药房调剂水平。但既往常规管理的效果欠佳, 难以满足临床要求。随着临床不断深入研究, 发现中药调剂管理的效果更好, 不仅能减少中药房调剂差错率,同时可增强管理水平[13-15]。从本文结果中看到, 研究组调配剂量错误、调配药材替换、调配过程中浪费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处方问题发生率5.59%低于对照组的10.68%;研究组中药分类、药房环境、中药保管、服务态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研究组可提升中药管理质量, 同时避免调剂差错及处方问题的出现, 使患者满意度升高。经分析发现, 中药调剂管理中完善了中药调剂制度, 从而保证调剂流程井然有序的开展;确定药房人员各自的职责, 加强药物的摆放位置, 避免混淆, 防止调剂出错;定期组织药房人员参与培训, 提升其自身职业技能与素养, 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保障;定期开展差错经验的分享会, 提升药房人员对调剂差错的重视程度, 寻找其中出现差错的原因, 并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 以降低中药房调剂的差错率, 保证患者用药安全[16-20]。由此可见, 中药调剂管理的效果更加理想, 不仅能够减少调剂差错, 同时能防止处方问题出现, 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为患者预后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 中药调剂管理能够减少中药房调剂的差错率, 避免处方问题出现, 增强中药调剂管理水平,管理效果良好, 患者满意度高, 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