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T模型的信息护理方案对妇科恶性肿瘤病人干预效果研究

2023-10-12 04:49任遥娟张秀芳马亮亮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卫生系统妇科出院

任遥娟,张秀芳,陈 琴,马亮亮

妇科恶性肿瘤主要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输卵管癌等,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据2020全球癌症统计报告[1],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在女性癌症中排名第四和第六,2020年全球新发病例数和死亡例数分别为60.4/41.7万例和34.2/9.7万例。病人需要进行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病人往往在患病初期对疾病及治疗等信息较为缺乏,研究[2]显示,在癌症幸存者各种未得到满足的需求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息需求。信息需求主要指个体由于自身信息的缺乏,而意识到在特定情况下为实现某种目标而发生的需求[3]。国外学者[4]对患妇科恶性肿瘤病人支持性护理需求的研究中发现,在排名前十的需求中,有八种来自于卫生系统的信息需求领域。在护理过程中,满足病人信息需求,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5],提升其生活质量。结局-现状-检测(outcome-present state-test,OPT)模型是PESUT等[6]在1998年提出的护理程序理论模型,主要包括倾听诉求、确定问题、推理与反思、制定相关护理方案、结果反馈、与预期进行对照等步骤。OPT强调将病人的现状和期望结局状态进行对照检测,并反思原因进行应对,作出最适合病人的针对性护理方案[7]。本研究将OPT模型与信息护理相结合,形成基于OPT模型的信息护理方案,探讨其在妇科恶性肿瘤病人中的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目标抽样抽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确诊并入住我科进行手术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纳入标准:(1)经临床病理首次确诊为妇科恶性肿瘤,并行手术治疗者;(2)愿意配合加入研究。排除标准:(1)精神障碍性者;(2)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退出标准:(1)转院治疗者;(2)中途失访退出者。病人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最初纳入64例妇科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干预后收集观察指标,在干预过程中对照组失访4例,观察组失访2例,最终纳入58例,年龄26~75岁,对照组28例,观察组30例。其中宫颈癌33例,卵巢癌7例,子宫内膜癌16例,输卵管癌2例。2组年龄、肿瘤类型、文化程度、住院时间和婚姻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1)普及妇科恶性肿瘤相关知识,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输卵管癌等发生相关危险因素;(2)围术期健康宣教,包括术前术后饮食指导、术前准备、术后注意事项、 各种引流管护理、性生活指导;(3)术后功能锻炼,包括盆底肌锻炼、膀胱功能锻炼等;(4)下肢淋巴水肿危险因素健康宣教;(5)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告知;(6)心理护理,给予心理干预和支持。(7)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解答相关疑惑,进行健康指导。

1.2.2 观察组 实施基于OPT模型的信息护理方案。干预前成立信息护理小组,并建立微信群,科室副主任护师担任小组组长,并对小组成员进行OPT模型的流程培训,确保小组成员能熟练掌握。并设立每种疾病的预期结局目标。通过查阅文献和书籍,制定妇科肿瘤信息手册,包括疾病信息、治疗信息、日常生活信息、康复信息、心理及社会支持信息、预后信息。信息护理小组成员需熟练掌握各类信息,以便及时给予信息需求的面对面干预。干预措施包括:(1)倾听病人诉求,通过访谈手段倾听病人信息需求相关诉求,态度和蔼,访谈尽量尊重病人隐私,采取一对一的形式,采用共情等手段,取得病人信任,并获取较为隐私性的信息需求。(2)确定问题,制定护理方案(线下+线上)。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推理,确定病人中心问题,制定相关针对性护理方案,并结合信息手册给予一对一干预,主要在院内进行,包括术前、术后和出院前三个时间点,根据病人情况,每次干预时间至少30 min。住院期间,每个病人组织一次集中干预,人数控制8~10人,通过简单开放式问题,了解病人平时获取信息的相关途径,并为其分辨真伪,提供信息获取的有效途径,将病人加入微信群,群中定期进行相关信息推送,并负责解答病人疑虑,提供出院后的支持性信息护理。(3)结果反馈,进行对照,在每次一对一干预后第2天了解病人对诉求信息的掌握程度,将病人信息现状与预期结局目标进行反复对照,并对实现情况进行记录。(4)反思更改护理方案,针对病人现状与预期结局的差距,反思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强化措施,若由于病人文化、年龄等自身原因,必要时可将主要照护者纳入干预对象,通过干预主要照护者,不断增强对病人的信息干预。(5)出院后,通过微信群,分享相关信息平台,答疑解惑,并每隔2周进行电话随访。干预时间从入院开始,持续3个月。

1.3 效果评价 分别在干预前、出院时和干预后3个月评估病人的干预效果。

1.3.1 中文版34条目癌症病人支持性需求简明问卷(SCNS-SF34) 采用杨璞等[8]翻译的中文版SCNS-SF34评估病人的信息需求情况,量表共包括34个条目,量表分类为5个方面的信息需求,分别是生理和日常生活(5个)、心理(10个)、卫生系统和信息(11个)、性(3个)、病人照护和支持(5个),每条评分1~5分,评分越高,表明相应的信息需求越高。总量表及各维度量表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53、0.851、0.931、0.964、0.868、0.952。

1.3.2 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 采用沈晓红等[9]汉化的中文版MCMQ评估病人的医学应对方式,量表包含20个条目,每条评分1~4分,总分20~80分,量表分成3个维度,分别是面对(8个)、回避(7个)和屈服(5个),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69、0.60和0.76。中文版适用于中国群体研究,各维度评分越高,表明病人越易选择对应维度的应对方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或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和q检验。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SCNS-SF34得分比较 干预前,2组病人SCNS-SF34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SCNS-SF34总分、“生理和日常生活”“心理”“卫生系统和信息”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SCNS-SF34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随着干预时间延长,观察组SCNS-SF34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呈逐渐减少的趋势(P<0.01)(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SCNS-SF34得分比较分)

续表2

干预前,2组信息需求种类排序为:“卫生系统和信息”>“心理”>“病人照护与支持”>“生理和日常生活”>“性”;干预后3个月排序第一为“心理”,第二为“卫生系统和信息”,最后为“性”(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2组病人各维度条目均分排序

2.2 2组干预前后MCMQ各维度得分比较 干预前,2组病人“面对”“回避”和“屈服”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和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面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回避”和“屈服”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出院时和干预后3个月“面对”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1),“屈服”得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在出院时和干预后3个月“回避”得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和P<0.01)(见表4)。

表4 干预前后MCMQ各维度得分比较分)

3 讨论

3.1 基于OPT模型的信息护理方案可以提升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信息储备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出院时SCNS-SF34总分、“生理和日常生活”“心理”“卫生系统和信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3个月SCNS-SF34总分和各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较传统护理干预来说,基于OPT模型的信息护理方案在提升病人信息储备上,效果更加显著。研究[10]显示,妇科恶性肿瘤病人信息需求与术前等待的焦虑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关系,信息需求水平越高,越易导致焦虑发生。因此,降低病人信息需求对减轻术前焦虑而言也尤为重要。

2组信息需求种类排序干预前为:“卫生系统和信息”>“心理”>“病人照护与支持”>“生理和日常生活”>“性”;出院后排序第一为“心理”,第二为“卫生系统和信息”,最后为“性”。可见病人在手术前对跟疾病相关的治疗、护理、预后等信息非常关注,但随着干预的进行,这些信息获取的途径较多,病人信息储备增加,但是心理信息需求却相对更多。在一项纳入37项研究[11]的综述中发现,妇科癌症病人及其护理人员的信息需求主要与综合护理和心理问题有关,比如缺乏复发相关信息,对复发较为恐惧。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该重视对心理相关信息的干预。相关报道[12]也认为,卵巢癌病人的复发恐惧越高,其对疾病治疗的希望水平就越低。孟微等[13]也发现,卵巢癌病人信息需求与安全感呈明显负相关关系,要通过满足其心理信息需求,提升安全感。“性”信息需求在干预前后都是排在最后一位,这与刘杨[14]研究相一致,可能与病人妇科肿瘤与性的特殊关系有关,在这一时期,会导致“性”信息需求较少。观察组“性”信息需求先增加,后降低,可能与信息方案的干预,使病人了解了相关“性”信息,从而导致未满足状态减少有关,而传统护理干预对隐私的干预较少,因此对照组“性”信息在后期手术后略有增加。

随干预时间延长,观察组SCNS-SF34各维度得分均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对照组只在“心理”“卫生系统和信息”“病人照护与支持”维度得分逐渐减少,说明基于OPT模型的信息护理方案能更全面地满足病人的各类信息需求,这与干预程序的严谨评估和反思有一定关系。说明传统护理干预不太重视病人“生理和日常生活”信息的教育,较多集中在卫生、心理和照护等信息。

3.2 基于OPT模型的信息护理方案可以改善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医学应对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和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病人“面对”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回避”和“屈服”均低于对照组,且在时间效应上,观察组在出院时和干预后3个月,“面对”水平越来越高,“屈服”水平越来越低;对照组“回避”水平越来越高,可见通过干预观察组病人倾向于选择更为积极的应对方式,且能维持此应对方式,这与仲晓惠[15]研究相一致,通过基于OPT模型的信息护理方案,改善了肺癌病人的应对方式,本研究对象主要是妇科恶性肿瘤,也同样发现相对于传统护理干预,本方案更能增强病人对疾病的应对信息,从而促使病人在选择应对方式上更倾向于积极的面对,减少“回避”和“屈服”应对。这可能与OPT模型的科学性和推理反思等元素有关,在干预过程中,不断将病人的接受现状与预期的结局目标进行对照,当发现差距较大时,进行推理反思,找出主要原因,再进行护理方案调整,这对于只进宣教干预的传统护理来说,增加了检测对照和推理反思等科学环节,可以及时发现预期结果的未实现原因,通过反复调整,找到更为贴切的干预方案,对病人来说,才能更加明确地掌握相关信息,比如了解了较多的与癌症相关的先进治疗方案,预后情况以及在整个过程中如何有效配合等,更有利于病人培养积极情绪,从而更积极地面对疾病治疗过程。有研究[16]显示,健康素养的提升中教育和文化是最重要的因素,信息护理方案的干预,提升了病人疾病相关教育和文化水平,而健康素养的提高又影响了病人的自我效能和自我护理能力,从而形成更积极的应对方式。此外,有研究[17]发现,病人获取信息渠道较多,网络搜索等成为主要方式,但是网络搜索到的相关科普文章质量和可信度都值得推敲,因此临床信息护理在病人获取可靠信息的过程中,更加重要。

综上,妇科恶性肿瘤病人信息需求较高,基于OPT模型的信息护理方案可以提升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信息储备,满足多种类信息需求,改善病人医学应对方式,相较于传统护理干预更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卫生系统妇科出院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第三届中以大规模灾难事件卫生系统防范与应对研讨会在新疆成功举办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论新形势下强化卫生系统财务管理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