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韩店学区 陈小龙
小学数学教学在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需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教学中需要重视例题教学,使得数学理论更有实例支撑,同时为了保证不同学生都有所收获,能较好地吸收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采用分层的方式进行教学。因此,将两种教学方式进行融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例题教学进行分层教学,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课经常以例题教学的形式展开,其实质就是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善用恰当的数学例题,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使得学生对课程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与掌握,从而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例题教学形式在数学教学中是极为常见的,对小学生而言,使用例题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对新知识建立感性认识,从而逐渐吸收消化相关的知识点,使得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传统的数学课堂形式更多的是一体化教学,无法顾及所有学生,学生在感觉到数学的困难后很容易因为畏难心理而放弃对数学的学习,难以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的。为解决此问题,分层教学的方式也就应运而生。在例题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形式,既能引导学生进入状态,又能照顾到所有学生,这种教学模式的实现将会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不同的个体之间本身就存在差异,并且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也存在较大的偏差,这就导致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容易出现较大的个体差异。在相对低阶的数学学习阶段,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相对轻松,但是随着数学知识难度的提高,学生之间的差异会进一步扩大,从而导致学生之间对待数学的态度也出现较大差异。传统的数学教师对待这样的问题,是通过折中的方法,以大多数同学存在的问题作为主要问题进行课堂教学,无法实现针对性教学。
从当前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很多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会存在自我怀疑的情况。一些小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自己的逻辑性思维能力不够,无法完成一些数学题目的解答。一些小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的时候,不能主动回答问题,出现问题之后也不敢及时提出或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些问题,重点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考虑到班内小学生的差异性问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分层教学。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要更加关注,可以设计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今的教学要求是不能完全相符的,需要进一步地进行调整与改变,以实现教学目的。
鉴于当前的普遍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规定的40 分钟内教授一定章节的数学内容,这样的类似于任务型的课堂教学,会导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授课速度,保证规定时间内讲授内容的完成,此举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忽略了学生是否可以对相关知识实现有效的理解和吸收。同时对例题的讲解不足,无法做到课堂的有效引入,不能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抽象知识,更容易使学生成绩出现较大的分层。以方程的教学为例,对方程的理解是一个较为困难的过程,新概念的出现,使得学生们需要时间去构建相关的知识架构,而任务式的教学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仅仅知道了方程,而对于如何有效解方程,并没有清晰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接触的信息更加多样,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信息也很多,如何让学生专注于课堂是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但是当前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够了解,这使得教师在导入学习部分,无法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教学方案设计上也缺乏趣味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的时候,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思想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没有真正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小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薄弱,如果教师选择一些逻辑性较强的知识点,会导致学生不容易理解,使课堂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但是目前部分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讲解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具体理解问题。如果教师不及时对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和学习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思维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好地了解学生,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导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实践可以探索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而分层教学是对学习效果不同的学生,进行高效数学教学的一种探索,并在实践中发现分层教学发挥出了不错的效果。但是分层教学的形式并非直接在班级进行物理分层,这样的分层将会使得学生之间出现显性阶层,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内容中,有效地设置分层,对相关分层内容进行学习时,重点关注这一批次学生的理解吸收情况,在课堂之上,不知不觉实现对学生的针对性教学,这样的分层教学表现出更高的人文性教育,对学生更加的友好。另外,单纯的分层教学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要注意时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帮助学生建立更为直接的知识体系,这时就需要引入例题教学。
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之一,对引入新知识、巩固旧知识、应用所学知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且在实际教学中所占据的课堂时间也较长,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是例题的选择始终是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保证教学效果,促进对概念与原理的理解吸收。因此,需要建立一种形式保证例题教学的效果得到充分的实现,即分层教学。二者的联动就是使例题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能顾及更多的学生,既能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训练,又能对部分学生进行拔高,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飞速提升。
上文对在例题教学中融入分层教学的重要作用进行了阐述,为了更好实现这一目的,这里将对如何在例题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进行介绍,主要有以下几种。
数学教师在展开数学教学时,要选择合适的教学例题,有利于学生更合理地理解相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教师需要注意,选择例题时要选取例题难度梯度较为合适的题目,一方面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能完成相应的较容易的题目,或能听懂相关例题的讲解;另一方面难度较大的部分,又可以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实现拔高,从而实现例题分层,助力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对基础概念性的题目可以向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进行提问,而难度较大的则是向需要拔高的部分学生进行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对分层的学生提问要有针对性的展开,从而避免学生之间不必要的攀比。
以具体的数学教学为例,在讲解“倍数和因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需要对学生有清晰的认识,并以数学学习效果作为标准将学生分成几个层次,进行分层教学。理解能力好的同学,在选取例题时需要专门为其设置一个拔高题,如以开放式的题型让学生们去发现生活中倍数与因数关系的实践例子,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实际应用。而对理解能力适中的学生,则专门设置应用题,以数学的普遍应用场合作为题目,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而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则题型设置为基础的倍数与因数的运算题型,先帮助学生打基础,对其进行基本的考核。为了避免出现较为明显的分层,这样的例题,可以是一个大题中包括不同小题的形式进行展现,然后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主要关注对应分层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时进行调整,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与之相适应的教学。
互动形式的例题讲解对提升学生的参与感有重要意义,学生参与感越足,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也就越透彻。因此,教师在进行例题教学时,需要将师生互动的形式充分融合在实际教学中。例题教学就是一个教师主导而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为了实现这样的互动,需要教师先请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回答基础性的问题,而后逐渐深入,并请基础好的学生回答,这样学生的参与感更强,并回答出自己能够回答的问题,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满足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让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后,还可以让学生上讲台书写部分过程,教师在完成部分板书后,将涉及今天所学知识的部分,请相关层次的学生补充完成,实现例题与分层教学的完美融合,共同发挥作用,提升学生们的数学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的时候,要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这些有价值的问题,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教师在对学生提问的时候,要遵循针对性的教学原则和提问原则,考虑学生是否能够解答出这些题目。同时教师要仔细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如果发现学生在解答问题的时候出现错误,要及时进行指正。课堂上还要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以此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学习速度。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开展师生互动的环节之外,教师还应该合理地设置一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针对某一个难度较高的话题进行讨论。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意识以及合作意识,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取得全面的进步和发展。
以具体的教学过程为例,教师在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章知识进行讲解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例题进行板书,在画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时,请基础较差的学生上台帮助画图,并让其回答该图形的特点是什么,怎么画图才能保证是平行四边形或者梯形呢,帮助学生巩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以及其性质。然后请中层的学生上台解答该题,并让学生把解答的依据写在旁边,这样能保证学生会做这种题型,并且真正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的相关知识。另外,要求基础好的学生,用不同于上述答案形式的解答方法进行解答,引导其掌握更多的解答方法,而不局限于例题的作答形式。这样实现了学生不仅可以从基础上进行更好的掌握,同时有拔高的需求与辅导,可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角度锻炼其数学思维。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例题讲解,是教授数学知识的一种良好形式,布置与之相关的例题任务也是重要的辅导形式。为此,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需要重视题目的难度分层,保证学生既有基础的锻炼,又有一定难度的挑战。在评价标准上,不同分层的学生有不同的标准,使学生在学习任务上更有针对性。同时,为了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指导,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进行基础性的例题指导;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则主要是对难度较大的例题进行剖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应的知识。
以具体的教学过程为例,《三位数乘二位数》这一节课内容在讲解完成后,需要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需要教师为学生布置相关例题,在这一过程中,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例题布置主要就是锻炼计算能力,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而对基础好的学生,要选择一些有规律的计算例题,引导其思考算式中的规律,并更好地理解这些知识,如15×115 的结果有什么规律,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完成相关例题的同时,教师要辅以指导,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养成良好的数学素养。课堂上安排一些任务的时候不能盲目地选择题目,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和学习能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基础类的题目,巩固一下基础知识,然后通过这些基础类的题目,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当学生能够自主地解答出这些题目之后,学生的信心就会有所提升。教师还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这对学生后续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就可以适当地增加题目的难度,这样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教学对学生有着重要意义,是学生打下坚实基础的重要阶段,将例题教学与分层教学进行结合,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这样的教学形式才能实现全体学生的素质发展,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有一定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