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萍
(沈阳工程学院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136)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明确指出文化自信的价值,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切实需求。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看不见、摸不着却渗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文化自信是社会中每一位个体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革命文化的无比认同,是对国家文化的自信,并对其无限发展潜力的自豪感。因此,对文化产生认同才会坚定文化自信[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 年“七一”讲话时指出,文化自信的基本内容是“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
2015 年5 月4 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学子座谈,多次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自信。大学是学习知识的海洋,是梦想启航的地方。新时期的大学具有四大功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其中文化传承创新决定了大学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对国家和民族有着深远意义。因此,大学是立德树人、传承文化进而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中指出:“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4]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获取文化信息的重要基地,是推进大学生文化自信发展的重要支撑。图书馆是大学的信息文化中心,有着各类丰富的文化知识,图书馆可以通过对各类文化信息相关的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建立合理的文化体系,推进文化知识的传播与分享,将优秀的文化内容注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大学生吸收文化知识,加深对我国各类优秀文化的了解,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图书馆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让大学生参与文化体系的建设,增加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认同感,引导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教育职能一直都是图书馆的两大职能之一,推进文化知识的教育是图书馆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时代发展对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图书馆要与时俱进主动参与到文化知识的教育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5],不仅要成为传统文化信息的保存者和传递者,更要成为传承中国文化的引导者和教育者[6]。
“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各门课程里所蕴含的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元素融入课堂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知识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各门课程,发挥这些课程思想政治育人的功能,从而使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7]。
课程思政的理想效果是文化自信。课程思政的目标是通过传授文化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文化自信。因此,应加强高校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从而达到知行合一是课程思政的理想效果[7]。
2020 年5 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与指导。高校思政教育亟须打破思政教育“孤岛化”的窘境,探索“大思政”教育格局以顺应新时代环境的复杂、多变,深度挖掘各个学科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教育素材,充分调动各科教师承担德育工作的责任感及能动性,建立全员全方位、有机协同的思政教育体系。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绝非词序的调整,而是一种理念的突破,同时也将成为破除“孤岛现象”的有效途径。
高校与课程思政教育关系愈来愈密切,建立合理的思政教育体系在高校迫在眉睫。作为高校的文化信息中心,图书馆应积极参与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相比大学课堂上的专业课教育,图书馆拥有海量的知识资源,将含有思政元素的资源嵌入学校的教育体系,提升全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把思政教育融入图书馆资源共享的路径当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建设和发展,切实将课程思政嵌入高校图书馆的文化素养教育中。
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是显隐结合。显性教育主要是通过提前的计划、组织,用较为直接、明显的方式育人;而隐性教育则侧重于间接、内隐地利用环境或情景等因素,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育人,主要作用在思想、道德、情感、信念、价值态度等方面。如果说传统的思想政治课程主要通过显性教育实施,那么课程思政倡导的则是隐性教育方法。图书馆就可以通过隐性教育的方法,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于图书馆的职能当中,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1.提供文献支撑,推进阅读推广
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中包含社会文献流整序、传递文献信息、进行社会教育、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等。从文献的角度来看,图书馆具有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资源优势。图书馆有着丰富的纸质资料和数字资源,随着课程思政理念的不断完善,图书馆可以将与课程思政有关的纸质资源以及电子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专利、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数字资源进行归纳和整理,给学生推送与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有关的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课程思政相关的纸质文献和数字资源进一步丰富完善,有了丰富的资源,图书馆可以采取主动出击的办法,将与课程思政相关的纸质文献与电子资源推送给大学生。其次,在“世界读书日”“法制日”“孔子诞辰日”等纪念日定期举办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在举办这类活动时可以融入红色教育、爱国思想等,以这些阅读活动的形式体现“课程思政”理念。例如,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在“端午节”举办了端午节读书活动,并以爱国主义为主题,让大学生在体验民俗之余唱诵《离骚》[8]。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使大学生主动参与阅读推广活动,树立文化自信,不断夯实并坚定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开通以国内党建、思政领域权威专业视频课程为核心资源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政教育视频数据库”(简称“红色讲堂”)及“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课程数据库。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开通了“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还有一些大学相继开通了“高校课程思政资源数据库”,“高校课程思政资源数据库”的资源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授权提供,确保了权威性,主要包括报道类、视频类、专题类、图书类资源,从不同方面为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提供素材资源[9]。
2.重视文化布局,创建环境育人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是环境对人影响和教育最好的描述。图书馆可以从文化布局上参与树立高校校园文化精神,树立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设立图书馆励志经典宣传标语,打造文化背景墙,将相关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作用。建造一个物理环境兼容人文环境的学习氛围,以浓郁的文化氛围吸引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思政元素,发挥图书馆环境育人的职能。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设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阅读专区和党史学习教育阅读专区将图书馆的空间建设与资源建设有机融合起来,成为为大学生提供思政教育的宣传阵地[10];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于2020 年5 月建设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文库暨党员学习空间”,充分利用VR 等信息技术手段展示爱国爱党等教育内容[11];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图书馆展开红色文化推广活动,并在资源建设、主题活动等方面进行实践,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12];复旦大学图书馆利用红色专题特藏进行思政教育,挖掘红色专题特藏的价值,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播[13];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创建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家精神宣传教育基地,通过主题图书展、图片展等宣传科学家的爱国主义情结,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与此同时,这些活动也提升了图书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与服务育人的能力[14]。
3.挖掘思政元素,嵌入检索课程
高校图书馆负责全校学生的“科技文献检索”课。作为一门通识教育类的课程,一些学者为“科技文献检索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了案例库,案例库里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相应的案例,为图书馆负责文献检索课的教师提供参考,将“社会责任、家国情怀、文化自信”融入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中,将时事政治、时事热点贯穿科技文献检索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将“科技文献检索课”的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修养,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加强自身专业素养,让大学生逐步形成文化自信,做时刻关心国家的社会主义好青年[15]。例如,福建农林大学通过新媒体技术,采取案例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对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和梳理[16]。
4.创新文化活动,提升爱国情怀
图书馆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以“文化育人”为主题,采取“思政+文化”的形式,积极创新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开展经典文化导读等活动,促进了大学生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理解和热爱[17]。宁夏大学图书馆定期举办“课程思政”主题活动,让大学生通过观看爱国主义电影牢记革命先烈英雄事迹,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每月设立“图书馆日”,请学生分享身边党员先锋的真实事迹,通过身边的人带动更多同学[18]。南昌职业大学图书馆通过主旋律影视展播助力思政课教学服务项目介绍了图书馆如何高效助力课程思政,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创新与改进以及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19]。图书馆可以在新生入馆教育当中融入课程思政,在开学时组织实地参观,推荐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图书阅读等;还可以把图书馆已经开展、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活动写入图书馆指南,对新生进行大学生涯思政教育的第一课,树立新生的文化自信。
5.强化馆员队伍,助力课程思政
高校图书馆参与课程思政,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馆员的思想素养更为重要。想要提升馆员的思政服务和思政理念,建设高素养的馆员队伍,就要对馆员进行针对性培训、教育引导。可以到其他高校图书馆参观学习或与本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定期交流,加深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全面提高馆员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境界,提高馆员的积极性,让每一位馆员都意识到自己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把思政教育工作融入日常工作当中,创新工作方法,共同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对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课程思政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图书馆为课程思政提供资源、环境、合理的育人理念以及拥有思政文化素养的图书馆员和教师,课程思政推动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服务职能不断完善,二者的完美耦合也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成为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在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思想指引下,课程思政与高校图书馆的耦合研究对夯实当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及制度的正确认识与认同意义重大。
图书馆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还需要长时间摸索,伴随着新理论、新技术的出现,图书馆人唯有在实践中边探索、边总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服务,将新的思政元素融入图书馆的服务和教育当中,才能达到知行合一,图书馆与课程思政的耦合研究恰逢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