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复威
书,不是摆设,拒绝炫耀,购书为读,藏书为用。无论书的自身形态和阅读方式发生多大的变化,读书始终离不开认真、勤勉、刻苦和执着。关于“读书”,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以“读书”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在贵阳上初中时,我对文学着迷。一次,我在学校图书馆刚刚还回的书堆中发现了一本普希金的诗选。书,已经被翻阅得像散了架一般。我如获至宝,急忙借走。
哦,大诗人、世界文豪、俄国文学之父……我贪婪地、一遍又一遍地阅读着《致友人》《致大海》《我的墓志铭》《致凯恩》《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它们把我带入一个与我的现实生活反差巨大的陌生世界,看到仿佛是用神秘符号编织的异国情调的人生,感受到人类真善美情感的相互融通和追求理想的精神的共有气韵。当年,我只能力不从心地用自己孱弱的功底,去体悟这艺术高峰的秘密。
这本诗选,图书馆多次警告我借阅逾期。我想,要是有一本属于自己的普希金诗集,那该有多好啊!
就在这“求书若渴”的时刻,发生了令我“心惊肉跳”的事件。
那时,我经常光顾贵阳市中心“大十字”那家全市唯一的新华书店。一次,我在书店文学柜架的最上方发现了孤零零的一本《普希金诗选》。这是一册最新译本,装帧精美,封面中央,普希金一头卷发的侧面剪影潇洒醒目。我赶忙惊喜地把书攥在手里。踏破铁鞋无觅处啊!
我走到一位瘦高个男售书员面前,带着恳求的语气:“对不起,我今天没带钱,能不能帮我把书留到明天……”他没有丝毫犹豫就拒绝了:“书店还没有为读者预留图书的规矩。刚刚还有人打电话来查询这本书,只能是谁先来就卖给谁了。”
这时,打烊的铃声响起,整个书店就只剩下我一个顾客了。我拿着书久久不愿离去。售书员几次催促,我只能十分不情愿地把书放回柜架,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
第二天下午放學后,我带着钱急匆匆赶往书店。刚一进门,就看见那位瘦高个男售书员冲我跑过来,嘴里喊道:“就是他,经理,就是他!”我本能地退缩着,一头雾水。只见从书店办公室里走出一位花白头发的女同志,她一脸严肃地走到我跟前:“同学,你昨天晚上是最后一个离开书店的吗?”
“对头。”
“你最后翻看的是什么书?”
“《普希金诗选》。”
“你别着急,好好想想,你走的时候把书放到什么地方了?”
“书架上。”我毫不犹豫地回答。
“可是当天晚上,我们整理图书,怎么没有发现这本书?”
我急了:“你们怀疑是我把书拿走了?”
她仍是一脸严肃,没有做任何表示。
我更急了:“我今天是带着钱来买这本书的。”我忙着掏出书包里文具盒中放的钱。没有人回应……
之后,班主任张老师来了,四五个人围着“文学类”书柜又翻腾一遍,一本一本地抖动,一本一本地翻找……
我站在一旁,忐忑不安地等候着,仿佛是在等候什么“判决”。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那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的人生中,最漫长的几分钟。我有些紧张了,万一真找不到,我跳进黄河也难洗清了。我的脸涨得通红,仿佛能听见自己咚咚的心跳声。
“找到了!找到了!在这旮旯……”那位瘦高个男售书员,举着书大声嚷道。我的心猛地落地了。
我急忙掏出钱来:“我买这本诗选!”女经理诡秘地笑了笑,举着书“馋”我:“不卖给你。”
然后,她郑重其事地,仿佛在宣布一个重大决定:“我买下这本《普希金诗选》——”我一听心凉了半截。似乎是故意停顿了一下,经理口风一转,面带微笑,对着我大声喊道:“赠送给——你!看来你是一个爱读书的学生,祝愿书籍永远成为你最贴心的朋友。”我喜出望外,激动得不知该说什么。我瞅了一下张老师,他微微地点了点头。
我带着圆梦的激动,紧攥着诗选兴冲冲走出书店,回头看了看布置高雅的橱窗,凸形的美术字赫然入目:一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另一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伫立,凝视良久。
(有删改)
技法小贴士
1.选取典型的事例。作者选择了中学时代惊心动魄的买书经历并获得赠书的故事入文。典型的事例,独特的个人体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采用少年的视角。这是一位耄耋老人回忆少年时代读书的故事,他采用少年的视角再现了当年读书的感受及买书的经历,符合孩童的心理,让读者产生共鸣。
3.选用贴切的语言。作者用细腻、生动而流畅的文笔,再现当时的场景,描摹内心的感受,把一个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