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的陶腰鼓及相关问题

2023-10-11 08:01彭善国王志刚
北方文物 2023年5期
关键词:青州腰鼓渤海

彭善国 王志刚

(1.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2.吉林大学考古学院)

〔内容提要〕 吉林省桦甸市苏密城城址发掘出土的3件陶器残片,经辨识应为陶腰鼓,这是渤海国音乐文物的首次发现,对于探讨渤海国的音乐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这3件陶腰鼓,与唐代中原地区发现的陶腰鼓近同,应为模仿中原陶腰鼓的渤海本地制品。

一、苏密城出土的渤海腰鼓

渤海国(698—926年)是东北亚地区的唐代地方民族政权。渤海国统治盛期,“地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有“海东盛国”之称①。渤海国的制度文化,深受唐王朝影响,即所谓“宪象中国制度”②。唐朝设太常寺,太常寺卿“职掌邦国礼乐、郊庙、社稷之事”③。渤海模仿唐朝,亦设置太常寺,寺有卿。《金史·本纪一》记渤海“有文字、礼乐”④。完成于797年的日本官修史书《续日本纪》,有两处提到了渤海使节演奏“本国乐”、“本国之乐”,有一处则记载“作大唐、渤海、吴乐”⑤。《金史·乐志上》记金“有散乐,有渤海乐,有本国旧音”⑥。《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今蕃乐有名渤海乐者,盛行于世,都人多肆习之。”⑦《宋史·孝宗三》记淳熙十二年(1175年)三月,“禁习渤海乐”⑧,可见,唐代具有本土特色的渤海音乐,为金代女真承继,并在宋地颇为流行。

有关渤海乐的具体演奏形式以及使用的乐器,宋代文献提供了零星的线索。《梦粱录》记:“若合动小乐器,只三二人合动尤佳,如双韵合阮咸,嵇琴合箫管,琴合葫芦琴,或弹拨下四弦,独打方响,吹赚动鼓《渤海乐》一拍子至十拍子。”⑨《宋史·乐六》记:“有曰夏笛、鹧鸪,曰胡卢琴、渤海琴,沉滞抑郁。腔调含糊,失之太浊。”⑩渤海乐器的图像,在吉林和龙市龙头山贞孝公主墓(792年)壁画上也有体现,种类有拍板、箜篌、琵琶3种。而苏密城城址的陶腰鼓,则是目前中国境内渤海国音乐文物的首次考古发现,对于讨论渤海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苏密城城址位于吉林省桦甸市,学术界多认为,其为渤海国长岭府治所。2015、2016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苏密城时,出土陶腰鼓残件3件:1件为鼓身(2015HSⅣT2089③∶8)(图一,1),夹砂灰陶,束腰,中部贴塑凸棱,残长21厘米,直径6.6厘米;2件为鼓首(2016HSIG1∶4,2016HSIG1∶5)(图一,2、3),泥质灰褐陶,喇叭形,中部有凸棱,口部略高,残长分别为10、11厘米,直径分别为15、13厘米,这两件疑为同一腰鼓的鼓首。

二、渤海与唐陶腰鼓的比较

学术界一般认为,腰鼓起源于印度,汉晋时由西域东渐内地。中国境内陶腰鼓的实物,目前,最早者见于河南偃师前杜楼北魏石棺墓。《通典》(801年成书)记:“近代有腰鼓,大者瓦,小者木,皆广首而纤腹。”《旧唐书·音乐二》:“腰鼓,大者瓦,小者木,皆广首而纤腹,本胡鼓也。石遵好之,与横笛不去左右。”唐人语境中,瓦往往可作陶器解。木质腰鼓不易保存,故考古发现的唐代腰鼓,均为陶瓷质地。

有关唐代的陶瓷腰鼓,学界已有所讨论。唐代中原地区陶腰鼓的出土实例,见于陕西蒲城县唐让皇帝李宪之惠陵(742年葬),以及河南沁阳山王庄乡张庄村李洪钧墓(755年),均为泥质红陶,前者出土2件,长35.5厘米,分模合制,通体彩绘,伴出有鼓首蒙皮之用的铁箍圈(图二,1—3);后者出土1件,长29、口径13厘米,两端蒙有皮革鼓面,出土时已腐朽(图二,4)。

此外,西北大学历史博物馆亦收藏1件泥质红陶腰鼓,长48.9厘米(图二,5)。

吉林桦甸苏密城出土的陶腰鼓,陶质、陶色与该城址出土的其他渤海陶器相同,形制与唐代中原地区陶腰鼓近同,应为模仿中原陶腰鼓的渤海本地制品。文献记载渤海国“远慕华风,聿修诚节”,“慕中华文物”,“与华夏同风”,考古发现表明了渤海在制度、文化等方面与唐朝的趋同性。苏密城出土陶腰鼓,虽然在做工精细程度上不及中原地区,但仍是渤海音乐文化受到中原唐王朝文化影响的实物例证。

三、唐代花瓷腰鼓与“青州石末”

考古发现的唐代乐器实物,以花瓷腰鼓最为常见。烧造花瓷腰鼓的窑址,主要有河南鲁山段店窑、禹州神垕下白峪窑、陕西铜川黄堡窑、山西交城窑,以及浙江温岭下园山窑等,以黑(褐)釉白瓷为多,黄堡窑还有青釉黄彩、茶叶末釉黄彩产品。单色釉瓷腰鼓生产范围更广,除段店、下白峪、黄堡等北方窑场外,江西景德镇兰田大金坞窑、乐平南窑、余干黄金埠窑等南方窑场也有出土。北方窑场均为黑釉,南方窑场则有青釉、黑(褐)釉两种。窑址之外,西安唐长安大明宫遗址、西安东郊纺织城、上海青浦区青龙镇遗址、成都杜甫草堂遗址等也出土过瓷腰鼓。根据器物形制的差异,唐代瓷腰鼓可分为两型。

A型:两端为对称的喇叭口鼓首。此型数量最多,窑址及城镇遗址均有发现(图三)。

图三 唐代窑址及城镇遗址出土A型瓷腰鼓1、2.鲁山段店窑(LD唐0120、0270) 3.禹州下白峪窑(XBT4③∶126) 4、5.铜川黄堡窑(ⅡT6④∶2、ⅠT13③∶60) 6.余干黄金埠窑 7、8.乐平南窑(2011JNT1④∶146、2011JNT1⑤∶90) 9.温岭下窑山窑 10.西安东郊纺织城 11.上海青龙镇遗址(T2662⑧∶14)

B型:一端为喇叭口鼓首,另一端为深杯形鼓首(图四)。此型数量较少,仅见于窑址,如鲁山段店、景德镇蓝田、余干黄金埠窑等窑。

唐代南卓《羯鼓录》载:“宋开府璟,虽耿介不群,亦深好声乐,尤善羯鼓(乐部行王询云,南山起云,北山起雨。即开府所为也。)始承恩顾,与上论鼓事,曰:‘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捻小碧上掌,下须有朋肯之声,据此乃是汉震(一作侲。)第二鼓也。且鼓用石末、花瓷,固是腰鼓,掌下朋肯声,是以手拍,非羯鼓明矣。”前述花瓷腰鼓的考古发现,证明了南卓所言不虚。“青州石末”何谓?前人讨论不多。按《羯鼓录》文意,“青州石末”亦应为腰鼓。《旧唐书·柳公权传》载:“(柳公权)常评砚,以青州石末为第一,言墨易冷,绛州黑砚次之。”北宋晁载之《续谈助》卷3:“潍州北海县石末砚,士人取烂石研澄其末,烧之为砚。即柳公权为第一者。潍乃唐青州北海县也。”《欧阳文忠公集》记: “青州、潍州石末研,皆瓦砚也。”苏轼《东坡志林》卷1:“柳公权论研(即砚),甚贵青州石末,云墨易冷。世莫晓其语。此研青州甚易得,凡物尔,无足珍者。盖出陶灶中,无润泽理。唐人以此作羯鼓鞚,与定州花瓷作对,岂研材乎?研当用石,镜当用铜,此其材本性也。以瓦为研,如使铁镜耳。人之待瓦研铁镜也微,而责之也轻,粗能磨墨照影,便称奇物,其实岂可与真材本性者同日而语哉。”据此可知,青州石末,既是柳公权盛赞的陶砚原材,也可以用来烧造与鲁山花瓷齐名的陶腰鼓,只是前述李宪陵、李洪钧墓出土,以及西北大学等收藏的泥质红陶腰鼓,是否以青州石末烧成就不得而知了。

注 释:

①②《新唐书》卷219《渤海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6183页;第6184页。

③ 〔唐〕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唐六典》卷14,中华书局2014年,第394页。

④ 《金史》卷1《本纪一》,中华书局1975年,下同,第1页。

⑤ 转引自刘晓东:《“渤海乐”性质的文献学考察》,《北方文物》2011年第2期。

⑥ 《金史》卷39《乐上》,第881页。

⑦ 〔清〕徐松辑,刘琳、刁忠民、舒大刚、尹波点校:《宋会要辑稿·刑法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8350页。

⑧ 《宋史》卷35《孝宗三》,中华书局1977年,下同,第683页。

⑨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20,据《知不足斋丛书》本排印,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92页。

⑩ 《宋史》卷131《乐六》,第3052页。

猜你喜欢
青州腰鼓渤海
渤海大学作品精选
腰鼓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烈焰”,在渤海边燃烧
青州艺术产业发展优化路径
啊,腰鼓山
红丝砚美甲天下 即墨侯俊冠九州——论青州红丝砚
辽代“斡鲁朵”内的渤海人移民
山东青州云门山大云寺历史考辨
把《安塞腰鼓》上成“安塞腰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