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昌霖 冯雨薇
人工智能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工业化的进程,更新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面对的外部发展环境和内部成长逻辑。随着信息科学的进步与数据技术的革新,传统会计的确认与计量方式开始受到挑战,会计学科的理论框架和专业技能被颠覆并替代,会计教育脱离智能化发展的基本现状逐步显露出来。与此同时,背离了生产发展需求的会计理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内外部环境的共同影响下,折中的衍生出了管理模式动态化、业财融合一体化、业务流程智能化等应对方案。这些改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经营中的生产实践问题,但却无法解决会计转型中的教育滞后问题。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会计人才培养已成为高校会计教育改革研究的新方向,是解决由校园到企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问题,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会计教育与时代发展并行的核心问题。
信息革命导致智力资本的飞速提升和研发创新的极度活跃,而会计计量往往受制于相关政策、法规更替的滞后性,难以跟上时代步伐,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这种现状的普遍存在使现代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正逐步遗失(黄世忠等,2020)。在时代变迁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智能财务的快速发展正在对现有会计工作岗位形成巨大冲击,数字经济时代的会计工作需要从信息思维转换为数据思维(刘勤,2023)。对会计从业者而言,充分了解会计职责的历史变迁规律、探索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不同时代的企业发展需求,对于做好会计实践工作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经济时代,会计学研究在不断更新自身理论、规则的背景下,也迫切需要新的研究方向,打开新的领域,突破旧有范式,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姜国华和饶品贵,2011)。从某种程度上看,任何一个领域研究视角、范式的转变都会对该领域的思考框架和理论边界产生重大冲击,会计学科亦是如此。为更加充分诠释人工智能时代的技术变革及其对会计的影响,本文尝试跳出传统会计学科的视角来重新审视会计的未来发展,尝试以跨学科视角构建新的会计学科与会计教育的理论与认知框架。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厘清新时代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会计从业者、会计教育以及人才培养的影响,在新的视野中探索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为人工智能时代下新会计从业者的能力配置、岗位职责与职业规划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与平台企业通过算法将消费品推送给准消费者的逻辑类似,会计的信息披露同样在以类似的方式将适当的信息披露给投资者,这种方式在财务管理或公司金融的相关领域内被描述为信息的选择性披露或基于信息的印象管理。而在数据思维的视角下,则可以被视为会计学科下的算法行为。企业的不及时披露、低质量披露以及选择性披露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从公司治理和资本市场的整体视角来看,则产生了基于算法的社会责任问题。
企业管理中的会计数据来源于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决策也是基于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形成的会计认知,而这种认知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则在很大程度上关联了数字经济时代的信息披露问题。Chabert(1999)指出,社会实践过程中体现出的算法是数字和信息技术出现的原因,而不是先有数字与信息技术,后有算法。也就是说,算法的本质即是一种对实践活动的数学抽象过程,数字与信息技术只是对算法的一种科学表达。对应于会计工作中企业经营信息从确认、计量到披露的全过程,算法在企业管理逻辑中的应用也是基于实践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既早于企业信息披露法律法规的出现时间,也早于企业的信息披露行为本身。长期以来,会计工作的本质被认为是确认与计量经济活动的方式,确认与计量的两个行为是会计本质的构成,也是财务报告的生成基础。从数据思维的视角下,现代管理会计需要在传统会计的信息确认与计量的基础上,增加信息的披露环节,这在实现了会计学科与金融学、信息科学交叉的基础上,使企业更好的实现了精准估值。
基于达尔文主义的生物进化视角,凡是规则冗杂、个性鲜明的事物往往难以具备长期的适存性,而管理学的存在逻辑亦具有相似特征。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事物通常朝向使流程简单、规则简化的方向去发展,会计学科所涉及的复杂而细化的规则使它具有了低适存性的特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为什么会计学科的相关法律法规一直处于频繁更替与改革的现状中,这既是对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正向迎合,也是会计学科发展的大势所趋。尽管会计具有其学科的特殊性,但其仍然是一个基于数据的确认、计量与披露的信息系统,新经济时代的数据思维融入可以理解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次升级,也是信息时代会计演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会计系统本身蕴含了算法的基本特征,会计将输入的数据按照相应的流程转化为信息提供给特定目的使用者。其工作流程即是对数字进行如实的分类,并进行正确的浓缩和充分的报告(Littleton,1989)。算法承载“代理者”角色是算法责任产生的认知基础,其社会基础则来自算法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嵌入性、算法主体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价值迁移以及算法结果对于企业经营与社会经济的影响。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系统运动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由数据到信息的转化过程(葛家澍,2012),这个转化过程即是会计信息从产生到流转,再到披露的全过程,也是其对企业与社会的算法责任履行过程。
会计最初的目的是为某人或某组织的经济活动提供信息,在商业水平相对落后的发展阶段,只有个人和政府需要这些信息,会计的职责即是通过信息传递完成受托责任。随着社会经济系统变得越发复杂,政府管制、行业规则以及企业需求的不断增加,使得会计工作在近年来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而人工智能带来的更高信息可得性以及企业对信息处理要求的不断升级,使会计的目的与职责的纯粹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会计伦理的相关议题开始走进学界和业界的视野。
会计伦理是传统向善议题下的管理学延申,是会计人员在会计事务中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从企业管理的微观层面看,就是要求会计从业者在工作执行的过程中克服利己心态,从企业及其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出发来考虑问题,通过对企业财务画面的真实描述,将企业经营信息高质量的传递给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
在会计的表达过程中,记录过程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抽象化和数据化处理,最终将以信息的形式实现对利益相关者的传递。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会计能够以更低成本的方式在企业的生产实践环节中实现有效嵌入,现在,已有大量企业实现了生产经营活动与数字世界的高质量衔接(王爱国和牛艳芳,2021)。这种衔接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企业现有会计流程的基本操作多数都能够被智能财务机器人所取代,如果基于人工智能的改良性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具备自动执行会计相关工作的能力,企业财务部门的分工与管理模式将发生重大变更,传统会计工作的执行流程也将不复存在;(2)人工智能会计不仅实现了对数据的挖掘、处理与应用,还将原有体系中的会计语言转化为计算机系统中的规则与逻辑,在低成本丰富会计职能的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人工的使用强度 (刘勤,2021)。人工智能本身作为一种机器学习的产物,企业在充分竞争的过程中存在着基于其强大的数据获取能力、整合能力及分析能力而滥用的可能性,包括一些潜在的不当竞争手段及反监管路径的探索。久而久之,使人类失去对许多问题及其求解任务的责任感和敏感性,造成会计伦理的退化。同时,人的各种能力会在惰性中弱化,价值和尊严也会逐渐被更高效更智能的机器取代。而从另一方面看,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规避财务活动中人为的影响,促进会计目的更优达成,科学合理的应用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经营的合法性和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使从业者避免进入相应的伦理困境。
中国的教育具有高度投入和知识局限两个显著的特点。很多年来,教育工作的执行过程一直呈现出上述特点并很少有人去思考改善的途径,这一问题在会计学科的教育中亦是如此。在教育投入方面,包括家庭、政府、社会以及个人都呈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这里的投入并不局限于金钱,也包括时间以及其它的辅助性社会资源。该现象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源于我们的文化传统,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决定了现有的发展状况。另一方面,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对知识点本身的关注都要高于知识来源,多年来以知识来量化学习效果从而转化为教育的获得感或完成感已经成为一种认知惯性。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阶段以前,无论是通识教育还是专识教育,一直呈现出量多面广的特点,所以中国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呈现了远超其他国家的“高均值”特征。然而,我们对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可能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偏差,即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几乎所有的选拔性测试都是以知识的掌握程度为重要指标甚至唯一指标,久而久之,使知识成为了教育的测度标尺和全部内容。
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人工智能的应用改变了知识与生产力的转化效率。学校和企业在会计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均已无法通过单纯的知识灌输来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人工智能的出现降低了知识存量的价值,基于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的数据挖掘、决策分析和知识再造成为了数字经济时代劳动力价值的重要体现,这些也让我们认识到对现有教育体制和方法进行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人工智能的出现与应用成为了教育认识与改革的重要转折点。如ChatGPT等新生事物的出现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认知,作为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完成准确互动,可以在几秒钟完成对一份财报的要点提炼,可以瞬间完成多个公司的财报对比,并形成清晰易读的比对报告,还能够完成日常工作的邮件撰写、进行视频脚本的编辑、完成常规性的翻译以及论文撰写等任务。这对于多年来以知识为导向的教育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也使中国式教育的优势荡然无存。这样的时代,什么样的技能能够真正提升个体价值、企业价值并促进社会发展再次作为重要议题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我们可以预见,单纯的知识存储与知识整理类型的劳动者已经无法在未来的数字经济时代与人工智能竞争,数字经济时代的会计工作场景、具体职能以及人才培养都会发生巨大变迁,会计教育也将进入新的里程。
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产业的变革与商业模式的转型,这种变化也对会计的具体工作产生了新的要求。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促进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传递高效、组织结构扁平的管理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具有优势。财务部门为了良好的协作相关部门,在不断数智化与实时化的升级要求下逐步转向“业务—财务—决策”的高适配性管理模式。与传统财务体系侧重事后管理的旧有模式相比,新会计工作场景更强调从业人员的主体作用,通过数智技术与会计业务的结合,更好的实现业财、技财与人财的多维融合。数智技术与会计的有力融合也是保证核算与分析充分耦合的必要条件,是将会计业务与经济业务进行实时、深度链接的技术基础,是提升企业管理效率、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并创造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会计的核算职能及相关岗位的需求数量将不断下降。数字经济时代的新会计需要更多的分析职能和管理职能,业务与财务的边界逐渐模糊,从记录者、核算者转型为组织者、挖掘者,通过财务数据的支撑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决策过程正逐渐成为新财务人员的基础工作,这种转型也是必然趋势。
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会计行业发展而言,尽管我国人力资本市场中会计人才存在总体供大于求的局面,但从供给的有效性看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种结构性矛盾体现在:(1)现有会计人员从事基础记账、核算的普通人员过剩,而能够兼任财务分析、管理复合的高端人才不足;(2)财务会计供给过剩,管理会计供给不足;(3)会计人员的再学习能力有限,信息化水平及职业素养难以适应法规更新与实务需求的变化;(4)教育行业及企业培训部门的人才培养方案无法与时俱进,校企在人才的供需匹配中存在严重脱节。数字经济环境下,会计从业人员亟需向数字化、复合型方向转型。首先,工作内容的具体转变。数字经济时代的智能化水平提升及深度应用已基本能够覆盖多数基础性的会计核算工作,由传统会计实务延伸至企业的全价值流程管理模式是现代企业会计业务的重要转变方向。其次,会计信息的充分挖掘。通过财务分析描述企业的发展现状,参与综合管理决策,基于会计信息的增值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最后,数字技能的职业融入。会计从业人员的数字技能与掌握扎实的财会专业技能同样重要,二者的融会贯通有利于强化财务数据的采集与处理能力,提升财务分析与管理决策的质量,并为最终的信息决策目标提供更为科学、系统的支撑。
对于近年来所广泛提倡的跨学科、跨专业发展受到了部分教育行业专家的质疑,认为人才培养在无逻辑的组合中,很难形成自己最长的长处,而最长的长处决定了人才的不可替代性,也影响其社会价值,这种方式可能使培养的人才失去竞争力。人才能否跨学科、跨专业培养的关键在于两个领域的知识是组合还是复合,如果是单纯的组合,对于能力一般的学生则很难同步掌握两个知识体系并达到具备社会竞争力的高度,这就造成了1+1<2的结果。而会计在数字化的融合中是一种典型的专业复合,这种复合在现代企业中几乎成为了必要条件,传统财务工作的痛点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财务、单维价值信息反映与滞后分析,会计从业人员往往仅了解垂直领域知识,对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缺乏全面把握,这就决定了其竞争力的有限。随着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在各行业的渗透与应用,会计的岗位职能应由传统的单一核算职能逐步向业务、决策与战略复合,会计教育也在传统的以专业教育为核心的基础上融合信息管理、战略管理等相关教学内容。为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人才,高校应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战略与总体思路,及时制订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能够保证方案可执行性、可落地性的同时,紧随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进行适时调整。另一方面,应重新审视并科学把握会计学科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定位,培养单位需要进一步明确新时代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评价体系等相关内容,以人力资本市场的供需两侧为依据,构建以现实需求为导向“专技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1.基于跨领域知识协同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会计工作已由大卫·李嘉图的古典式劳动分工逐步回溯到跨领域协同的“大会计”模式。数字经济通过跨界融合使得从前分割独立的工作领域边界逐渐模糊,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个体学习条件的改善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都对新时代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给予了“融合性”、“复合型”的新定位,基于“大会计”理念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将成为主流。在此背景下,会计基于工作经验的“越老越值钱”已经一去不复返,主动的再教育成为每一位会计从业者所必须认知和面对的基本现状。企业中的会计从业者应与时俱进、相机抉择并时刻立足行业前沿,不断补强自身的知识存量和再学习能力。人工智能时代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既需要具备财务会计、纳税筹划、公司法等领域的专业纵深能力,也应加强对资本市场、人工智能、社会学等多领域学科知识的融合与理解,形成跨专业、跨领域协同的专业理论框架和行业知识体系,掌握新时代会计行业发展要求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2.基于数据管理能力的决策型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使传统会计从业者的核算职能逐步弱化,数据管理能力将成为衡量其在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新型管理会计人才要在熟悉企业经营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辅助工具为企业的业务流程提供持续的财务决策与管理决策支撑。一方面企业财务人员要树立全面数据思维。信息技术的迭代升级使得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能够形成清晰的数据画像。传统会计往往偏重记录、核算和分析直观易得的结构化数据,而对于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价值挖掘存在较大欠缺。如部分企业运用AI人脸识别技术来判断员工的工作状态及工作满意度等,都是对企业经营状态的更精准描述,对于企业价值的衡量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另一方面是财务人员的数据管理能力。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高效率的响应客户、供应商及合作伙伴不断变化的期望,并通过数据加工来获得高质量的信息输出;能够通过对行业数据及同业竞争者的财务数据搜集、挖掘和分析,降低财务团队寻找更多业务增长空间的传统耗时责任;也可以通过机器学习及机器人流程自动化高效的完成企业业务流程中的重复性任务,包括文档或数据分析等,在提高准确性,减少人为误差的同时降低企业内部发生人为欺诈的可能性。良好的数据管理能力有助于会计从业人员充分参与到企业的价值管理活动,助力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和总体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3.基于综合财务驾驭能力的国际化高端人才培养。数字经济进一步降低了信息传递成本,也提升了国际合作交流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跨国经济、跨国合作将成为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会计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商务语言,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和局部经济政策法规的差异性,会计人才需要拥有更综合的财务驾驭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因此,对会计从业人员而言,具备国际化复合型知识结构,紧随国际会计发展前沿,掌握本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通晓国际会计知识成为了相关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良好的综合财务驾驭能力需要从业人员拥有国际业务的管理能力、语言能力、信息技术能力等综合素质,熟悉合作地区的会计核算体系、利润分配方式、当地人文环境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企业的高效管理提供财务智慧。同时,时刻关注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升级,不断总结借鉴国际上数字经济管理的经验和方法,不断思考新经验、新方法与中国企业管理融合的可行性,在现实的财务管理和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