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2023-10-11 06:44徐玲吴桂美
读写月报(语文教育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古诗词诗歌素养

徐玲 吴桂美

2022 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要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组织与呈现。古诗词在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较大篇幅,多达85 篇。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初中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模式缺乏深度,很多教师囿于单篇教学,对语文教学缺乏统整意识,课堂教学成效不高。学生学习欠缺动力,古诗词品诵学习流于形式,现有学习评价难成推力。教师要从整体上规划语文教学,对资源、任务、活动、评价等作出整合,使古诗词教学更加系统,切实推进古诗词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一、聚焦核心素养,组合古诗词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息息相关,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人文精神是需要语文教师深入挖掘并传递给学生的。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角度来看,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就要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并思考如何将核心素养教学目标转化为课堂的目标。教师要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核心素养细化为古诗词的课堂教学目标,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关注古诗词的文字与音韵,感受语言运用的丰富内涵,如读音、字词句理解、韵律、节奏等;引领学生走进文学,关注古诗词的意蕴与风格,如诗歌体裁题材、内容主旨、手法风格等,进而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具备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引领学生走进文化,关注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与文化,包括作者相关经历、创作此篇的背景以及与古诗词文本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文化底蕴;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延伸思维能力,关注文本的重点、难点、关键点,将课文进行探究比较,联系现实生活,可锻炼学生的聚合性思维,同时还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新课标指出教材内容要加强整合。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可根据古诗文自身的特点,以语文教材为课程资源基础,以单元主题为导向,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维度,构建古诗词教学资源的内容板块,并进行组合、分解,开发出有学术价值的高品质教学资源,以包罗万象的信息量和知识源激活学生的思维,打造一个更为开放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在任务群的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1+X”的组合模式,以语文教材内的一篇古诗词作为依托,整合其他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从与之相关的课程资源中进行关联阅读。整合联读,可以是整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知人论世”的方法;也可以是不同文本聚焦同一意象、同一表现手法等,让学生对于古诗词的每个重要板块的学习更加深入;也可以是相同题材的不同文本进行比较阅读,总结其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如可以将七年级上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九年级下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南安军》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进行组合,以丰富的文本引导学生梳理南宋爱国诗词的情感内涵,并感受其刚健顿挫的语言风格;也可以是聚焦同一位诗人的几首诗歌,感受诗人的诗歌风格特色及其精神品格,如将刘禹锡的三首诗《陋室铭》《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进行专题教学,让学生深度体验他的豪气冲天和乐观自信。此外,除了文本之间的整合,还可以把文本与音乐、影视作品、社会生活进行整合,实现全方位的打通。这样的核心素养聚焦和古诗词教学资源的整合设计,能让我们感受到对学生语言文字的梳理、思维的激活、文学素养的提升,体现出语文教师的功夫之深和视野之广,也能够彰显语文课堂的活力与气象。

二、明确学习主题,设计古诗词学习任务

古诗词的学习主题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宏观学习主题,主要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向上向善的人文精神;第二类是由宏观学习主题演化而来的中观学习主题,主要体现于各个学习任务群在学习内容中提及的探究问题,以及教学提示中列举的学习主题;第三类是实际教学中教师选用的微观学习主题。[1]学习主题应根据课标要求、单元导语和实际学情确定,学习主题则是教学的模糊、空白处,或是提升能力的重要支撑,或是备考应试学习无法回避的内容。教师在一节课选择多首诗歌,每首诗歌的教学引导都是平均用力,这是许多老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容易犯的毛病。因此我们的古诗词教学一定要基于“学习主题”中心,在每节课都要有一个“主问题”。教师可以结合“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确定教学目标,可从“领悟遣词造句的妙处”“体会表情达意的技巧”“学习谋篇布局的方法”“体悟诗情画意的魅力”等角度确定议题。如《望岳》《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登岳阳楼》等几首诗歌的教学,可将学习主题确定为“瞻望诗意与诗情”,让学生们在同一学习主题的带领下通过分析意象到理解诗歌情感中,与诗人们“登临”的诗意和诗情发生交融。

任务设计对开展古诗词任务群教学至关重要,是学习任务群教学的重心,也是古诗词实践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在核心任务下,可以有多个具体的任务,并且任务之间层层递进,依次进行,推动着古诗词教学活动。由此,教师在设计古诗词学习任务的实际操作中,不能在一课中对应所有内容“眉毛胡子一把抓”,应有所取与舍。读者读到这样的一首诗,要会想象这些鲜明的意象背后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他想要赋予这个事物什么样的情感,这也是学生最需要涵泳鉴赏的地方。因此笔者以教学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诗词五首》中的五首古诗词(《饮酒》《春望》《赤壁》《雁门太守行》《渔家傲》)为例,以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思考作者形象为学习主题,以学习任务群设计为驱动,呈现三项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实施。通过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助读,形成良性循环的诗歌教学过程。

任务一:联系诗歌创作背景,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任务二:发挥联想与想象,说一说你在诗中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把你所理解的诗人形象用对联的形式表现出来。

任务三:学习了五首古诗词,认识了五位古代文人,如果可以穿越时空,你想对这位文人说什么?请以《____,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首短诗。

以上三个学习任务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创作主体的情感,开拓新的审美体验和生命体验,帮助学生先学会用诗人的眼睛观察世界,再用自己的心理解世界,最后用自己的想象描画世界,从而拥有更加丰富而深沉的体会,更有助于诗歌的鉴赏和作品的理解。有效的古诗词任务设计直接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素养的形成,笔者希望通过不断思考、探究古诗词学习任务的设计,在古诗词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由“鉴赏者”向“创作者”转变,做好初高中古诗词学习的衔接。

三、立足真实情境,开展古诗词学习活动

真实情境是学习任务群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活动的重要凭借。王宁教授认为,真实情境应该是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的,能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思考的情境,并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2]要基于真实情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有真实的任务和真实的活动,并要将任务、活动有机地统一起来。真实的古诗文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不在表面的热闹,而求内在的深刻,即使是常规的诵读与品析,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言语实践行为,让我们的教学摇曳生姿。因此,教师在设计古诗词任务活动时,既要注意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也要注重活动内容的整合性与适恰性,要力求切合古诗词的特性。

活动是完成学习任务的载体和有效手段。教师认为古诗词教学可以尝试“微探究”,在设计学习任务后,驱动学生围绕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表达与交流展开语文学习活动,以通读、诵读、品读、析读、回读等基本活动为主线,同时根据小组讨论、探究释疑、改写仿写、插图创作、诗词接龙、网络交互等活动做出匹配设计,让学生在完成特定的任务活动中,获得相应的语文学习经验,形成可迁移运用的语文能力和考试能力,并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语文能力,为学生学诗、爱诗、诵诗、写诗打开一扇明亮的窗。可以开展以诗译诗、古诗今译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诗歌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例如,请学生仿照小学阶段《清明》一诗示例,对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夜雨寄北》进行重写,将其翻译为精巧的小诗。

教师示例:

《清明》

柳绿花红,清明雨上。

湿了魂,散了梦。

人与人,将来、现在与过往。

隔着花、隔着雨和一座座坟墓。

童子、牧笛和老牛。

知否知否,何处可解愁?

微风、酒酿、杏花村。

一杯浊酒灌入喉,一杯敬瞬间,一杯敬永久。

学生示例:

《夜雨寄北》

会有一天,我跟你说起今夜的雨,

弥漫的水气,浸润了远来的家书。

窗外的池塘,秋水涨满,

我在想,你是怎样写下了我的称呼。

故乡好远,阻隔着千山万水,

归期迷茫,日日在手指间飘忽。

离人的思念,就像那红烛的芯子,

刚刚剪去,又悄悄长出。

四、重视成果分享,优化古诗词教学评价

学习任务群要求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具体到教学评价时,应该侧重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和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的能力。因此,在古诗词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核心素养、学习主题、学习任务和教学活动开展等维度,建立较为系统有效的评价体系,实现评价内容的综合化。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加强表现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小组分享等方式整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表现。

同时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一定要将评价和反馈以学生最乐于、最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努力打破“教了”和“学会”之间的壁垒。古诗因为文字形式不同、内涵的丰富、以及含蓄的表达,使古诗教学成为一件有挑战的事,挑战在于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教师要提升自己使用评价语的能力,丰富多样且富有激励的评价语既能够满足优等生,又能照顾后进生。由于优生的知识储备和表现欲强,课堂很容易成为优生们的一堂言,这样其他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则无法通过和老师的互动得到唤醒。例如,笔者在听一堂公开课时,老师在课堂上的处理很巧妙,跟优生代表说:“我跟你换一种方式来沟通,如果你知道答案,就跟老师咬耳朵,悄悄地说。”接下来,又打趣地说:“如果你的答案是对的,我就不让你说。你的答案不对,我就让你来说,这样才显得我有本事。”这样既保留了优生的表达欲,又适当地把课堂练习机会匀给其他层次的学生,营造了高效有趣的课堂氛围。

学习活动结束以后,教师还需要收集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与言语实践反馈记录,明确学生是否达到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因此,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学生要完成一定的书面材料,如短诗仿写、诗歌赏析小作文、诗歌表演等。值得注意的是,学习成果要适量,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量,不能只用“一把尺子”进行评价,要对学生个体做出及时反馈和有效指导。评价是为了反馈,教师通过反馈改进教学,学生通过反馈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因此,评价主要是以积极反馈为主,学习评价内容要精准,通过评价与反馈建立良好的学习循环。

针对古诗词的教学评价内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考查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古诗词相关学习资料的能力,在课堂表现和学习成果中拓展迁移的能力;第二,考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第三,考查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能否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的问题;第四,考查学生能否学以致用,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学习与思考成果。

总之,教师应深入研读新课标,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中心点,聚焦古诗词学习主题,设计系列学习任务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真问题;同时积极转变教学思路,树立有主问题思维,将“学习任务群”理念融入古诗词教学,努力投身到对古诗词教学多元化的探索中去。

猜你喜欢
古诗词诗歌素养
诗歌不除外
踏青古诗词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